商代兽面纹铜斝洛阳出土高15.2厘米,口径12厘米。铜斝身饰清晰精美的兽面纹、云雷纹和连珠纹。商代酒器以爵、角、觚、觯(音志)、斝等五种器物出土较多,合称为“五爵”。这件兽面纹铜斝圆锥形的三足尖而锐,分布的角度极为考究,如果我们把斝足的三点连线后,可以形成一个等边的三角形。遥远的商朝是崇尚神权的时代,在各种祭祀活动和礼仪场合中,青铜器是连接人间与神界的媒介,铜斝也不例外。......
2023-11-29
西晋 铜鸠杖
2004年
洛阳新安县洛新开发区西晋墓出土
首端长8.4厘米,末端长9厘米。首为一鸠,足部中空,末端中空,底尖圆。出土时首端和末端均残存有朽木。
在洛阳新安县发现的鎏金铜架和铜鸠杖出土于M262中,这座墓为穹窿顶砖室墓,随葬器物计有陶器、陶俑、铜器、漆器、铁器、金银器等105件(套),铜鸠杖位于墓主人头部附近,鎏金铜架放置在墓主人脚部,生活用具等明器放在墓室东北角。从墓中出土各类器物的形态分析,该墓年代为西晋早期,具有曹魏晚期向西晋过渡的特点。
从出土情况来看,鎏金铜架附近还发现有铜饰件和蝉形银饰,它们与铜架的关系和具体作用尚有待考证。(www.chuimin.cn)
鎏金铜架局部放大图
鎏金铜架线图
曹魏、西晋洛阳城复原示意图
墓中出土的铜鸠杖,在以往洛阳汉墓中也时有出土。《后汉书·礼仪志》记载:“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玉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因这座墓的年代距汉代不远,故赐鸠杖之礼还应承袭汉制。据此,我们认为墓主人应为高寿之人。
265年,司马懿之孙司马炎迫使魏元帝禅位,以洛阳为国都(都汉魏洛阳故城,故址在今洛阳白马寺以东),建立了西晋,统一了全国,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晋下传三帝,以洛阳为国都达五十二年。当时,京师洛阳繁富甲于天下,奢靡之风盛行,国戚高官以豪富为荣,争宠斗富的故事流传至今。受此社会风气的影响,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家资殷实者也以豪奢为荣,竞相夸富。在洛阳晋墓中屡屡出现金银制品和形制独特的随葬器物,都是西晋王朝的特定历史产物。鎏金铜架与铜鸠杖的出土,加深了我们对西晋时期社会状态的理解,为我们研究晋代民俗文化提供了参考资料。
有关洛阳藏宝中的历史的文章
商代兽面纹铜斝洛阳出土高15.2厘米,口径12厘米。铜斝身饰清晰精美的兽面纹、云雷纹和连珠纹。商代酒器以爵、角、觚、觯(音志)、斝等五种器物出土较多,合称为“五爵”。这件兽面纹铜斝圆锥形的三足尖而锐,分布的角度极为考究,如果我们把斝足的三点连线后,可以形成一个等边的三角形。遥远的商朝是崇尚神权的时代,在各种祭祀活动和礼仪场合中,青铜器是连接人间与神界的媒介,铜斝也不例外。......
2023-11-29
西晋铜玄武砚滴2010年焦枝铁路洛阳枢纽工程工地出土高4.6厘米,长13.3厘米,宽5.7厘米。描述的应该就是玄武砚滴。这件青铜玄武砚滴龟嘴衔耳杯, (龟)口部有小孔,为出水之用。根植于魏晋时期人文渊薮的深厚土壤,在洛阳发现晋代文房用具铜玄武砚滴也就理所当然。虽然我们在墓中并没有发现记载墓主人身份事迹的墓志,但是,从墓中出土的铜玄武砚滴等可以推证,这座合葬墓的主人知书善文,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
2023-11-29
夏代方格纹铜鼎1987年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通高20厘米,口径15.3厘米,底径9.8—10厘米,壁厚0.15厘米。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方格纹铜鼎虽然铸造还较为粗糙,但却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且有明确出土地点的铜鼎。方格纹铜鼎局部放大图方格纹铜鼎线图铜器的出现一直被人们视为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这件夏代铜鼎为二里头遗址的铜器增添了新的品种,是二里头遗址已经具有文明时代基本内涵的明证。......
2023-11-29
东周铜兽2001年洛阳唐宫西路东周墓出土高12.2厘米,长19.8厘米。铜兽头微上昂,造型呈S形,憨态可掬,整个身躯明显向后压制,似有一跃而起之势。它似牛非牛、饱满浑厚的体态,圆润的腹部,身上精美繁密的纹饰,使人很容易把它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仁兽、瑞兽联系在一起。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瑞兽通常是神仙的坐骑,可助飞升。......
2023-11-29
西晋徐美人墓志1953年洛阳老城区五股路小学出土高90厘米,宽51厘米。徐美人墓志背面拓本晋武帝司马炎临终时,命杨芷之父,弘农大姓出身的车骑将军杨骏为太傅、大都督辅佐朝政。徐氏于千钧一发之机,临危佑护贾后于危难之中,有力挽狂澜之勇,故得以进“美人”封号。徐美人墓志记载的这场残酷宫廷政治斗争正是西晋历史上“八王之乱”的肇始。在洛阳汉魏故城范围内发现的54座晋代墓葬中,以徐美人墓规模最大。......
2023-11-29
西晋韩寿墓表清末洛阳出土曾藏洛阳存古阁、河洛图书馆、洛阳关林古代艺术馆通高1.13米,直径0.33米,表铭位于墓表中部偏上处,高48厘米,残宽32厘米。韩寿墓表局部所谓墓表,即墓碑,为文以表其人,故曰表,也就是墓前的标志,主要撰写墓主的姓名、官职等内容。关于韩寿墓表发现的年代问题,屡有争议。晋代传世的大字隶书不多,韩寿墓表上的大字晋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韩寿生前是朝廷高官,为他书写墓表者当是名重当时的书法名家。......
2023-11-29
西周召伯虎铜1993年洛阳东郊C5M906号西周墓出土通高21厘米,口长23.3厘米,宽16.7厘米。铜 流行于食器大为盛行的西周中晚期,进入春秋早期后急剧衰减,春秋后期逐渐消失。召伯虎铜铭文中提到的召伯虎,学者们认为是西周历史上很有名的召穆公。召伯虎铜正、侧面线图召伯虎铜内底、盖内铭文拓片......
2023-11-29
西周斜线纹铜鬲1964年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出土通高11厘米,口径13.6厘米,重0.87千克。有学者研究认为,以西周穆、共为界,青铜鬲在礼制系统中的功能出现了重大变革。考古资料证实,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发现了西周中期的“列鬲”,如北京房山琉璃河象首鬲一组四件,三门峡虢国墓地虢季墓出土的铜鬲一组八件等等。洛阳出土的斜线纹铜鬲,传递了西周中期以后青铜礼器功能转化的信息。斜线纹铜鬲线图斜线纹铜鬲铭文拓片......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