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东汉出行图壁画:洛阳藏宝中的历史

东汉出行图壁画:洛阳藏宝中的历史

【摘要】:东汉出行图壁画1984年洛阳偃师杏园村壁画墓出土壁画前后长达12米,宽60厘米,上下以红色为界栏。整幅壁画铺张壮美,展示了东汉贵族车辚辚、马萧萧的盛大出行场面。1949年以后,绘有车骑出行内容的东汉壁画在河南、河北、内蒙古等地都有发现,但这幅出行图的画法与其他墓葬壁画却有不同。

东汉 出行图壁画

1984年

洛阳偃师杏园村壁画墓出土

壁画前后长达12米,宽60厘米,上下以红色为界栏。出行图壁画从南壁甬道口开始,向西连接整个西壁,又衔接北壁。依照壁画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前导属吏、墓主、随从三大组,共计描绘了9乘安车,70余个人物,50余匹奔马。第一组壁画位于墓葬南壁和西壁,共有前导车3乘,骑吏23名,车前伍伯4人。徒步者站在出行队伍最前面,手擎旌旄,分列左右,接着是8名左右雁行的骑吏,胯下马均作驰骋状,马后一步卒护着一乘带伞盖的安车,车上2人,御夫居右,再后是6名骑吏和1名步卒引导着第二乘安车,步卒和骑吏头戴平巾帻(音则),身着宽袖袍。第三乘安车之前有骑吏9名,伍伯2人。

第二组在墓室前堂北壁的西段,为墓主主车画段,包括安车1乘,前后骑吏12名,车前伍伯6名。墓主所乘安车彩饰盖斗,装点殊异,比前后属车尺寸都大。主人头戴平巾帻,身着红色宽袖袍居左,御夫揽辔牵缰居右,伍伯之前有1名骑吏作回首催促状,表情自信沉稳。第三组包括5乘安车,车上乘坐的是墓主人的随从属吏或从眷。整幅壁画铺张壮美,展示了东汉贵族车辚辚、马萧萧的盛大出行场面。

东汉出行图壁画墓高大深邃,由墓道、墓门、前后甬道和宽敞的前堂后室组成,两扇雕有大型铺首衔环的石门和用巨大砖石券砌的墓壁,都显示出这座阴宅建筑与众不同。结合《后汉书·舆服志》的记载,再从墓葬形制、出土的钱币特征来判断,墓主人当是一位葬于东汉晚期的两千石品阶或县令以上的官吏。

发掘现场(www.chuimin.cn)

出行图·骑吏

这座壁画墓的墓室遭到严重盗掘,随葬器物早已凌乱不堪,唯独这幅珍贵的墓室壁画,由于被砌在了夹壁墙内,避免了水土直接侵袭,所以,在历经1700年后,还较为完整清晰地保存下来。至于这幅出行图壁画画好之后,很快又被砌在墙内的原因,有学者分析,可能是壁画所绘车骑导从仪仗与墓主官职不符,有僭越之嫌;另一种推测是,在两次下葬之间,墓主的家庭发生了较大的变故。目前,以这种状态保存下来的壁画,在我国尚属孤例。

出行图·墓主安车

出行图是墓主人生前功名的夸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汉后期流行不禁的豪奢风习。1949年以后,绘有车骑出行内容的东汉壁画在河南、河北、内蒙古等地都有发现,但这幅出行图的画法与其他墓葬壁画却有不同。东汉艺术家以娴熟的笔触、完美的构图,把人物和奔马描绘得神形兼备,特别是在画马时,运用了没骨法技法,把一匹匹骏马绘制得肥圆健壮,生机勃勃。他们已经领悟到“点睛得法,则周身灵动”的法则,用朱砂点亮人物的面部,从人物的眉、眼、胡须上区别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再用墨色和绿色的明暗对比表现静物,整个画面动静有致,使人在半寂半喧之间领悟到东汉艺术家的新颖立意和良苦用心。

自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后,洛阳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一大批经学鸿儒和艺术精英。虽然出行图的作者并没有留下姓名,但他创作的这幅艺术长卷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