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铜兽2001年洛阳唐宫西路东周墓出土高12.2厘米,长19.8厘米。铜兽头微上昂,造型呈S形,憨态可掬,整个身躯明显向后压制,似有一跃而起之势。它似牛非牛、饱满浑厚的体态,圆润的腹部,身上精美繁密的纹饰,使人很容易把它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仁兽、瑞兽联系在一起。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瑞兽通常是神仙的坐骑,可助飞升。......
2023-11-29
1984年
洛阳偃师杏园村壁画墓出土
壁画前后长达12米,宽60厘米,上下以红色为界栏。出行图壁画从南壁甬道口开始,向西连接整个西壁,又衔接北壁。依照壁画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前导属吏、墓主、随从三大组,共计描绘了9乘安车,70余个人物,50余匹奔马。第一组壁画位于墓葬南壁和西壁,共有前导车3乘,骑吏23名,车前伍伯4人。徒步者站在出行队伍最前面,手擎旌旄,分列左右,接着是8名左右雁行的骑吏,胯下马均作驰骋状,马后一步卒护着一乘带伞盖的安车,车上2人,御夫居右,再后是6名骑吏和1名步卒引导着第二乘安车,步卒和骑吏头戴平巾帻(音则),身着宽袖袍。第三乘安车之前有骑吏9名,伍伯2人。
第二组在墓室前堂北壁的西段,为墓主主车画段,包括安车1乘,前后骑吏12名,车前伍伯6名。墓主所乘安车彩饰盖斗,装点殊异,比前后属车尺寸都大。主人头戴平巾帻,身着红色宽袖袍居左,御夫揽辔牵缰居右,伍伯之前有1名骑吏作回首催促状,表情自信沉稳。第三组包括5乘安车,车上乘坐的是墓主人的随从属吏或从眷。整幅壁画铺张壮美,展示了东汉贵族车辚辚、马萧萧的盛大出行场面。
东汉出行图壁画墓高大深邃,由墓道、墓门、前后甬道和宽敞的前堂后室组成,两扇雕有大型铺首衔环的石门和用巨大砖石券砌的墓壁,都显示出这座阴宅建筑与众不同。结合《后汉书·舆服志》的记载,再从墓葬形制、出土的钱币特征来判断,墓主人当是一位葬于东汉晚期的两千石品阶或县令以上的官吏。
发掘现场(www.chuimin.cn)
出行图·骑吏
这座壁画墓的墓室遭到严重盗掘,随葬器物早已凌乱不堪,唯独这幅珍贵的墓室壁画,由于被砌在了夹壁墙内,避免了水土直接侵袭,所以,在历经1700年后,还较为完整清晰地保存下来。至于这幅出行图壁画画好之后,很快又被砌在墙内的原因,有学者分析,可能是壁画所绘车骑导从仪仗与墓主官职不符,有僭越之嫌;另一种推测是,在两次下葬之间,墓主的家庭发生了较大的变故。目前,以这种状态保存下来的壁画,在我国尚属孤例。
出行图·墓主安车
出行图是墓主人生前功名的夸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汉后期流行不禁的豪奢风习。1949年以后,绘有车骑出行内容的东汉壁画在河南、河北、内蒙古等地都有发现,但这幅出行图的画法与其他墓葬壁画却有不同。东汉艺术家以娴熟的笔触、完美的构图,把人物和奔马描绘得神形兼备,特别是在画马时,运用了没骨法技法,把一匹匹骏马绘制得肥圆健壮,生机勃勃。他们已经领悟到“点睛得法,则周身灵动”的法则,用朱砂点亮人物的面部,从人物的眉、眼、胡须上区别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再用墨色和绿色的明暗对比表现静物,整个画面动静有致,使人在半寂半喧之间领悟到东汉艺术家的新颖立意和良苦用心。
自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后,洛阳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一大批经学鸿儒和艺术精英。虽然出行图的作者并没有留下姓名,但他创作的这幅艺术长卷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有关洛阳藏宝中的历史的文章
东周铜兽2001年洛阳唐宫西路东周墓出土高12.2厘米,长19.8厘米。铜兽头微上昂,造型呈S形,憨态可掬,整个身躯明显向后压制,似有一跃而起之势。它似牛非牛、饱满浑厚的体态,圆润的腹部,身上精美繁密的纹饰,使人很容易把它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仁兽、瑞兽联系在一起。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瑞兽通常是神仙的坐骑,可助飞升。......
2023-11-29
西晋韩寿墓表清末洛阳出土曾藏洛阳存古阁、河洛图书馆、洛阳关林古代艺术馆通高1.13米,直径0.33米,表铭位于墓表中部偏上处,高48厘米,残宽32厘米。韩寿墓表局部所谓墓表,即墓碑,为文以表其人,故曰表,也就是墓前的标志,主要撰写墓主的姓名、官职等内容。关于韩寿墓表发现的年代问题,屡有争议。晋代传世的大字隶书不多,韩寿墓表上的大字晋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韩寿生前是朝廷高官,为他书写墓表者当是名重当时的书法名家。......
2023-11-29
唐代彩绘拎包女俑2003年洛阳关林镇M1305出土高24厘米。在这座盛唐时期墓葬中,共出土了两件形制、高度相同的拎包女俑。这件拎包女俑身着唐代女子裙服,所束长裙用大量竖条纹来表达裙摆皱褶繁复、自然下垂等理念,巧妙地告诉后人女裙耗费布帛之多。在洛阳唐墓中,唐代流行时间更为持久的彩绘陶俑占据着相当比例。与色彩斑斓的唐三彩相比,彩绘陶俑具有许多独特性。......
2023-11-29
东周错银承弓器1972年洛阳中州路战国车马坑出土高11.5厘米,头尾相距18.6厘米,筒口长4.2厘米、宽2.4厘米,壁厚0.2—0.3厘米,筒内进深7.4厘米。洛阳中州路战国车马坑出土的错银弩机与承弓器,应该已经脱离了作战武器的用途。我们认为,华美精致的错银承弓器和错银弩机是东周贵族田猎时携带的用器。......
2023-11-29
东汉石辟邪1955年洛阳孙旗屯出土高109厘米,长166厘米。这件石辟邪昂首挺胸,怒目而视,凿空的四肢与弧形长尾紧撑着地面,大有一跃而起的态势,表现出汉代劲健洗练的艺术作风。石辟邪是王侯贵族墓冢前的神道石刻,东汉时期,宫阙和陵墓多置具有守护意义的神兽天禄和辟邪。这件石辟邪体态矫健,昂首怒吼,充满阳刚之气,有力的四肢和长尾形成五个支点,似有拔地而起之势。东汉石辟邪后颈部刻写的“缑氏蒿聚成奴作”......
2023-11-29
东周『事君子』玉印1992年洛阳西工区C1M3943战国墓出土高1.8厘米,直径1.7厘米。印面篆刻『事君子』三字,『君子』二字是合文。出土“事君子”玉印的C1M3943战国墓同样位于东周王城遗址区内东北部,那里密集分布着东周墓葬和车马坑,是东周王陵和贵族墓葬的重点区域。“事君子”玉印印文拓片......
2023-11-29
元代磁州窑玉壶春瓶1956年洛阳出土高33厘米,口径7.5厘米,腹径15厘米。玉壶春瓶又叫玉壶春壶,是中国瓷器造型中的典型器形。这件玉壶春瓶构图饱满,层次丰富,装饰题材来源于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生活,是我们研究元代社会风尚的珍贵资料。......
2023-11-29
唐代岑氏墓彩绘乐舞女俑(组)1991年洛阳孟津岑氏夫人墓出土女乐俑通高19.5厘米,面部丰满,粉面朱唇,眉心上饰紫色花钿,两颊饰黑色妆黡(音演),绾双螺形半高髻,上着窄袖衫,外加半臂,有披肩巾,腰束带,下着曳地长裙,跽坐于长方形底板上。岑氏墓出土的彩绘乐俑与舞俑相得益彰,再现了唐代乐舞升平的盛世风情,为《旧唐书·音乐志》《新唐书·礼乐志》中有关音乐、舞蹈场面的记叙提供了直观实录。......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