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代方格纹铜鼎1987年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通高20厘米,口径15.3厘米,底径9.8—10厘米,壁厚0.15厘米。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方格纹铜鼎虽然铸造还较为粗糙,但却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且有明确出土地点的铜鼎。方格纹铜鼎局部放大图方格纹铜鼎线图铜器的出现一直被人们视为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这件夏代铜鼎为二里头遗址的铜器增添了新的品种,是二里头遗址已经具有文明时代基本内涵的明证。......
2023-11-29
东汉 鎏金铜羽人
1987年
洛阳东郊汉墓出土
通高15.5厘米,底宽9.5厘米。通体鎏金,长脸尖鼻,两长耳竖立,梭形眼,颧骨与眉骨隆起,头发向后梳成锥形髻,两臂前伸,双手持一中空长方体和圆柱体的连体插物架。羽人身体微倾,呈跽坐状,身着无领紧袖交襟长衣,宽肩束腰,全身刻有线条纤细的羽纹、卷草纹和云气纹,背部双翅上饰卷云纹,有乘风欲飞的仙人气派。
中国羽人最早的记载见于屈原的《楚辞·远游》。诗文中说:“闻至贵而遂徂兮,忽乎吾将行。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洪兴祖注曰:“羽人,飞仙也。” 《山海经·海外南经》中记载:“羽人国在其东南,其为人长头,身生羽。”王逸注曰:“《山海经》言有羽人之国,不死之民。或曰人得道,身生毛羽也。”东汉《论衡·无形篇》记载:“图仙人之形,体身毛,臂变为翼,行于云则年增,千岁不死。”上述古代典籍描述羽人的总体特征是:身披羽毛,鸟喙赤目,并生有翅膀,能飞行,但绝不失人形。因为神仙家的人生终极目的是做长生不老的神仙,所以,秦汉以前人们想象的仙人,大抵都是身生羽毛有翅膀而超然物外的人。(www.chuimin.cn)
鎏金铜羽人局部放大图
汉代铜羽人传世品和出土品稀少。1966年在陕西西安市西关南小巷,距汉未央宫北不足5米处,发现了一处西汉铜器窖藏,出土了与洛阳东汉铜羽人极为相似的西汉铜羽人,只惜西安所出铜羽人手中所持器物佚失。汉诗《长歌行》中描写仙人的形象为“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导我上太华,揽芝获赤幢。来到主人门,奉药一玉箱。主人服此药,身体日康强。发白复更黑,延年寿命长”。东汉铜羽人大耳出于头顶,双手捧持之物应是盛装灵芝之类长生不老药的“玉箱”。但也有学者研究认为,洛阳鎏金铜羽人双手所抱扁方形和圆形中空筒各一个,圆筒之“圆”喻指升天仙境,扁方之“方”喻指阴间地界。这种连接构铸的方式与古人“天圆地方”的观念吻合,可能喻示墓主灵魂升天的通道。
生死是人类思想史上永恒的主题,超越生死大限的尝试是人们本能的诉求。贺西林先生的研究成果表明,汉代羽人主要肩负三项神圣使命:一为接引升仙,赐仙药;二为行气导引,助长寿;三为奉神娱神,辟不祥。作为飞仙,羽人出没于阴阳两界,既关照生者,又慰藉死者,是引导众生与亡魂飞升仙界的使者。在洛阳出土的诸多汉魏文物上,都存在神仙羽人的形象。如1957年发掘的西汉壁画墓隔墙两侧砖雕上的羽人“乘于龙背之上,头戴伞帽,发后飘,上穿绿色短褂,背有绿色羽翼”。1972年洛阳七里河东汉墓出土的百花灯上的羽人,头戴冠,穿红色短裤,两手前伸,作驾龙腾飞状。此外,在洛阳发现的东汉画像镜上也有类似的羽人造型。这些艺术风格与古希腊、古罗马常见的有翼天使和爱神埃洛斯在表现手法上存在一定共通性。
上世纪80年代发现的这件鎏金铜羽人,出土在封土高达6.8米的大墓中,考证墓主人应该是王侯或大贵族一类的人物。两汉时期,随着黄老学说的兴起,道教也逐渐壮大。上层统治阶级迷恋神仙不老思想的泛滥,直接导致贵族阶层和民间求仙与不死观念的广泛传播。洛阳鎏金铜羽人背部生有双翅,周身刻有线条纤细的羽纹,契合了神仙家通过吸风饮露而生出翅膀,最终实现自由飞升、永恒不灭的人生理想,也是世人渴望求仙长生和得道升仙思想的直接反映。
有关洛阳藏宝中的历史的文章
夏代方格纹铜鼎1987年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通高20厘米,口径15.3厘米,底径9.8—10厘米,壁厚0.15厘米。二里头遗址出土的方格纹铜鼎虽然铸造还较为粗糙,但却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且有明确出土地点的铜鼎。方格纹铜鼎局部放大图方格纹铜鼎线图铜器的出现一直被人们视为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这件夏代铜鼎为二里头遗址的铜器增添了新的品种,是二里头遗址已经具有文明时代基本内涵的明证。......
2023-11-29
东周铜人1982年洛阳解放路战国陪葬坑出土高14.4厘米。铜俑发式奇特,头发梳理整齐下垂至背部再回挽于头顶,然后又用围带束缚,与以往东周时期铜人、铅人和玉人发髻相异。流失在外的两件铜人与洛阳发现的这件铜人是否存在内在关联,尚有待研究。两件铜人双手所捧筒状物应穿插何物,作何种用途,已发表的考古发掘报告并未提及。......
2023-11-29
西周兽面纹铜方鼎1966年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出土通高36厘米,长33厘米,腹深13.5厘米,重11.7千克。青铜鼎始于夏代,盛于商周,有圆鼎、方鼎和异形鼎之分,其中,西周方鼎的具体用途与圆鼎有所不同。兽面纹铜方鼎局部放大图兽面纹铜方鼎饕餮纹拓本北窑西周墓的发掘,是洛阳博物馆自1958年建馆以来,首次独立展开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它的发现与发掘,是1949年以来我国西周考古的重要收获之一。......
2023-11-29
西晋铜鸠杖2004年洛阳新安县洛新开发区西晋墓出土首端长8.4厘米,末端长9厘米。鎏金铜架局部放大图鎏金铜架线图曹魏、西晋洛阳城复原示意图墓中出土的铜鸠杖,在以往洛阳汉墓中也时有出土。在洛阳晋墓中屡屡出现金银制品和形制独特的随葬器物,都是西晋王朝的特定历史产物。鎏金铜架与铜鸠杖的出土,加深了我们对西晋时期社会状态的理解,为我们研究晋代民俗文化提供了参考资料。......
2023-11-29
西周人俑铜辖1966年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M451出土通高25.5厘米,辖首俑高18.5厘米,宽10.3厘米。人俑铜辖是西周车器。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群出土各种铜辖达40件之多,以兽头形辖和饕餮纹辖为主,形制独特的人俑铜辖在全国同类器中尚属少见。这座墓葬出土的人俑铜辖为一对两件,还发现随葬有完整成对的毂饰、衡、、辖等车部件,并未见已朽的车马痕迹,这种情况在中、小型墓葬中鲜于见到。......
2023-11-29
商代兽面纹铜斝洛阳出土高15.2厘米,口径12厘米。铜斝身饰清晰精美的兽面纹、云雷纹和连珠纹。商代酒器以爵、角、觚、觯(音志)、斝等五种器物出土较多,合称为“五爵”。这件兽面纹铜斝圆锥形的三足尖而锐,分布的角度极为考究,如果我们把斝足的三点连线后,可以形成一个等边的三角形。遥远的商朝是崇尚神权的时代,在各种祭祀活动和礼仪场合中,青铜器是连接人间与神界的媒介,铜斝也不例外。......
2023-11-29
西周宗人斧1964年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M14出土通高11.2厘米,銎(音琼)长4.1厘米,宽2.8厘米。玉牛形调色器局部放大图玉牛形调色器俯视图宗人斧拓本从《洛阳北窑西周墓》可知,北窑西周贵族墓地绝大部分玉器均出自大中型墓葬中。说明周王室和卿大夫的采邑都设有“宗人”的职官,这件铜斧铭文“宗人用”之“宗人”,应是西周王室的命官。M14同时出土了珍贵的玉牛调色器和宗人斧,说明墓主人应该是一位政治地位较高的贵族。......
2023-11-29
东周铜兽2001年洛阳唐宫西路东周墓出土高12.2厘米,长19.8厘米。铜兽头微上昂,造型呈S形,憨态可掬,整个身躯明显向后压制,似有一跃而起之势。它似牛非牛、饱满浑厚的体态,圆润的腹部,身上精美繁密的纹饰,使人很容易把它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仁兽、瑞兽联系在一起。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瑞兽通常是神仙的坐骑,可助飞升。......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