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洛阳出土的西汉四神纹彩绘陶壶

洛阳出土的西汉四神纹彩绘陶壶

【摘要】:西汉四神纹彩绘陶壶1980年洛阳烧沟出土高46.7厘米,口径17厘米,腹径32厘米。四神纹彩绘陶壶(局部)彩绘陶壶的流行与汉代“世以厚葬为德,薄终为鄙”的厚葬之风密不可分。汉代彩绘陶壶是盛装粮食等物品的随葬陶器。至今,考古工作者在洛阳烧沟、中州路、涧西等地发掘了2000余座汉墓,出土的彩绘陶壶已有数百件之多。两汉时期,四神纹还常用作建筑、瓦当、陶器、铜镜的装饰,其广泛流行与汉人避邪求福的观念相关。

西汉 四神纹彩绘陶壶

1980年

洛阳烧沟出土

高46.7厘米,口径17厘米,腹径32厘米。敞口,长颈,平底假圈足。陶壶左右两肩有兽头铺首,壶身先粉地,后以红、黑、赭三色绘制出四组图案,主题纹饰是腹中部绘制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纹,整体画面细腻生动,流畅优美。

中国彩绘陶器艺术始于春秋时期,战国以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至汉代在继承战国传统的基础上达到了极盛。汉初,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逐步促成了无拘无束的文化心理。从“文景之治”到武帝时期较为强盛的国力,逐渐使汉人的自信达到了一个高峰。当时,尽管儒家学说和经学盛行,汉代的艺术却没有完全受到儒家功利信条的束缚,相反,它通过神话与现实的交融,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种美学基调既不恐怖威吓,也不消极颓废,更多地反映出乐观而积极的人生兴趣。

四神纹彩绘陶壶(局部)(www.chuimin.cn)

彩绘陶壶的流行与汉代“世以厚葬为德,薄终为鄙”的厚葬之风密不可分。虽然《汉书·文帝纪》中说,汉文帝倡行殉葬之物“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大力提倡节俭,但是,西汉经过文景升平之世的财力集聚,至武帝时期已达到“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的境地。基于丰厚的经济基础,云集洛阳的王公贵族为夸耀富有,在简陋的随葬 “瓦器”上绘制了各种色彩艳丽的图案纹饰,这样,既不违背规制,又满足了他们竞相厚葬攀比的愿望,在客观上推动了彩绘陶器的发展。

汉代彩绘陶壶是盛装粮食等物品的随葬陶器。至今,考古工作者在洛阳烧沟、中州路、涧西等地发掘了2000余座汉墓,出土的彩绘陶壶已有数百件之多。就其题材内容而言,可分为四神、狩猎、人首鸟身或兽身、云气纹、几何纹等几类。前三类图案多作主题图画,后两类则起上下烘托的辅助作用。这件彩绘陶壶上绘制的四神是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称“四灵”,它们本是指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和春、秋、冬夏四个季节的星辰。《论衡·物势论》曰:“东方木也,其星苍龙也;西方金也,其星白虎也;南方火也,其星朱鸟也;北方水也,其星玄武也。”曹操之子曹植在《神龟赋》中记曰:“嘉四灵之建德,各潜位乎一方,苍龙虬(音求)于东岳,白虎啸于西冈,玄武集于寒门,朱雀栖于南乡。”这些都表明汉人视四神为吉祥的守护神。两汉时期,四神纹还常用作建筑、瓦当、陶器、铜镜的装饰,其广泛流行与汉人避邪求福的观念相关。

汉代彩绘陶壶的图案组织主要有二方连续纹样、四方连续纹样、适合纹样及单独纹样等组织形式,构图之美主要表现在构图的完整性和画面空间的节奏和韵律。这种“陶画”早已超出了一般图案花纹的范畴,它们绚丽华美的色彩,飞扬流动的线条和丰富的想象力,使人在现实与神秘的杂陈交错之间,体味着汉代非写实因素浓重的艺术风格。这件彩绘陶壶以神话传说中的四神作为主题装饰纹样,描绘了在云气缭绕的氛围中,生机勃勃的四神奔走或飞升的昂扬姿态,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想象混沌而丰富,情感热烈而粗豪的浪漫世界”,较好地表达出对物质世界和自然对象的征服主题。

盛装粮食的汉代彩绘陶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