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洛阳藏宝:东周四龙铜方镜出土

洛阳藏宝:东周四龙铜方镜出土

【摘要】:东周透雕四龙铜方镜1988年洛阳西工区出土长11.2厘米,宽11厘米,厚0.4厘米。透雕四龙铜方镜、镶嵌琉璃珠山字纹镜等集中出土在洛阳地区的战国墓葬中,反映出洛阳是当时制作特种工艺镜发达的中心地区。透雕四龙铜方镜整体造型动感十足,改变了铜镜装饰的传统形式,以镜背富有空间透视效果的透雕图案,表现了四只蛟龙四首相依,龙身卷曲与镜缘相接的欢快氛围,呈现出一派四龙飞升、万象更新的吉祥景象。

东周 透雕四龙铜方镜

1988年

洛阳西工区出土

长11.2厘米,宽11厘米,厚0.4厘米。小环钮,柿蒂形钮座,镜面与镜背为连铸嵌合而成,故又称夹层镜。镜面为一块光亮的铜板,镜背铜板透雕四条躬身卷尾的龙形,龙目突出,龙身饰重环纹和短斜线纹,四龙首围绕镜钮两侧上下对称,四尾与外区相连,镜缘饰重环纹一周。

铜镜是青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镜”字最早见于《墨子·非攻》及战国时期的一些著作中。镜子的起源应该与人们的审美意识有密切关系,在人们发明鉴容工具以前,要想观察自己的相貌容颜,只能借助自然界中水的投影,当冶铜技术出现后,铜镜的发明则顺理成章。中国最早的铜镜是上世纪70年代,在青海省贵南县尕马台齐家文化墓葬中发现的一面距今约4000年的铜镜,出土时系压在俯身葬的死者胸下。齐家文化处于原始社会的铜石并用期,与传说中我国铜镜出现在上古时期的英雄时代非常相近。我们注意到,在古代,以水为镜与铜镜应是并存的。《庄子·德充符》上说:“仲尼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显然,“鉴”是指以水鉴容。《楚辞·九辩》中则说“今修饰而窥镜兮”,又反映出人们通过窥镜来修饰容貌的生活情趣。就全国范围而言,商周时期的早期铜镜均为圆形,镜背绝大多数素面无纹,铸造简朴,工艺平平,具有明显的原始性,已出土的几十面铜镜多集中在甘肃、陕西境内。以此为依据,有些专家认为:“以水鉴容是中原农业民族传统映像方式,用金属铸镜照容在我国可能首先为西北游牧民族所发明,殷商时期铸镜照容才传入中原地区,但直到春秋以前,在中原地区尚未普遍流行。”所以,秦汉之际,当传统的青铜礼器趋于衰落之时,铜镜作为日常生活用具才异军突起,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被人们普遍接受,进入全面发展时期。(www.chuimin.cn)

洛阳出土的镶嵌琉璃珠山字纹镜

洛阳金村出土的错金银狩猎纹铜镜

东周时期的王都洛阳聚集着众多被称为“百工”的手工业者,周灵王时命百工献艺,为王室制作出许多名器重宝,其中必然会包括实用精美的铜镜。透雕四龙铜方镜、镶嵌琉璃珠山字纹镜等集中出土在洛阳地区的战国墓葬中,反映出洛阳是当时制作特种工艺镜发达的中心地区。考古资料证明,1949年以后,这类特种工艺镜在洛阳共计出土九件,包括方镜四件,圆镜五件。这件铜方镜采用的夹层透雕技艺,早在二里头夏文化青铜器上就已出现。将此工艺作用于铜镜上,在铸造过程中对内外范的结合与定位要求很高。透雕四龙铜方镜整体造型动感十足,改变了铜镜装饰的传统形式,以镜背富有空间透视效果的透雕图案,表现了四只蛟龙四首相依,龙身卷曲与镜缘相接的欢快氛围,呈现出一派四龙飞升、万象更新的吉祥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