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铜兽2001年洛阳唐宫西路东周墓出土高12.2厘米,长19.8厘米。铜兽头微上昂,造型呈S形,憨态可掬,整个身躯明显向后压制,似有一跃而起之势。它似牛非牛、饱满浑厚的体态,圆润的腹部,身上精美繁密的纹饰,使人很容易把它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仁兽、瑞兽联系在一起。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瑞兽通常是神仙的坐骑,可助飞升。......
2023-11-29
1992年
高1.8厘米,直径1.7厘米。玉印作圆柱形,长方形扁平钮,钮下有穿。玉色温润,呈青白色。印面篆刻『事君子』三字,『君子』二字是合文。(www.chuimin.cn)
印玺是表示权力和凭信的工具,玉印是中国古代印章中除青铜印之外,影响最大、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印玺,是中国印玺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古玉印玺的全盛时期在先秦至两汉时期,隋唐以后,虽然一些贵族士大夫还把玉印作为文房雅赏的必备征信之物,但终究不能与早期玉印同日而语。战国玉印书法隽永、刻工古拙、存世稀少,历来为藏家所珍爱。现存于古代著录及流传于世的战国秦汉玉印,数量有500余方,又以两汉居多,战国次之,秦代则稀若麟凤。战国玉印总体上尚未脱离金、铜印玺的影响,鉴于较为坚硬的玉质印材不易受刀,产生了所谓“平刀直下”的切刀法,在印文书法上奇姿圆活,在构图上疏密分明,在穿插与呼应中取得了整体的稳定与和谐。这件玉印秉承了战国玉质印章制作精良的传统,印身厚实敦稳,印文章法严谨、避让有情、笔势圆转,文字笔画多为每一笔的中部较宽,字口稍深,两端尖锐,字口略浅,全无板滞之意,具有淳朴古雅的艺术特色,是战国玉印中少见的精品。
出土“事君子”玉印的C1M3943战国墓同样位于东周王城遗址区内东北部,那里密集分布着东周墓葬和车马坑,是东周王陵和贵族墓葬的重点区域。从墓葬位置考察,这座墓葬与东周王陵区诸大墓存在一定联系,应属于战国晚期周王室的陪葬墓。C1M3943共出土各类器物63件,其中40多件为金、玉、玛瑙质地的文物珍品,所出文物品类之上乘,造型之美观,在洛阳已发现的战国墓中较为少见。玉印印文“事君子”多为女子所用吉语,结合墓中出土的用铁丝串联玉带钩、工艺复杂的六山纹铜镜,以及出土在铜镜之侧的化妆用半球形粉块,我们认为墓主人应该是一位女性贵族。
“事君子”玉印印文拓片
有关洛阳藏宝中的历史的文章
东周铜兽2001年洛阳唐宫西路东周墓出土高12.2厘米,长19.8厘米。铜兽头微上昂,造型呈S形,憨态可掬,整个身躯明显向后压制,似有一跃而起之势。它似牛非牛、饱满浑厚的体态,圆润的腹部,身上精美繁密的纹饰,使人很容易把它与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仁兽、瑞兽联系在一起。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瑞兽通常是神仙的坐骑,可助飞升。......
2023-11-29
东周错银承弓器1972年洛阳中州路战国车马坑出土高11.5厘米,头尾相距18.6厘米,筒口长4.2厘米、宽2.4厘米,壁厚0.2—0.3厘米,筒内进深7.4厘米。洛阳中州路战国车马坑出土的错银弩机与承弓器,应该已经脱离了作战武器的用途。我们认为,华美精致的错银承弓器和错银弩机是东周贵族田猎时携带的用器。......
2023-11-29
东周错金银铜鼎1979年洛阳小屯村地下窖藏出土通高17厘米,口径10.5厘米,最大腹径13厘米。这件铜鼎所采用的错金银工艺,也称金银错。错金银铜鼎局部放大图东周时期,洛阳称洛邑,为京畿之地,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错金银铜鼎出土的地点位于洛阳东周王城遗址区内,是周王室高等级贵族成员用器。......
2023-11-29
东周玻璃珠1987年洛阳西小屯C1M2197出土玻璃珠共九枚,球径依次递减,外径在2.3—0.7厘米之间,中间有穿孔。约在公元前2500年,人造玻璃首次出现于西亚及埃及,最早的珠饰都是单色玻璃。1973年,在洛阳西郊战国中期的积石积炭墓中,出土了三件彩色玻璃珠。1949年以后,在洛阳进行的东周时期考古发掘中,屡屡有西方输出的玻璃珠出土,反映出洛阳在早期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位。......
2023-11-29
西晋晋归义胡王金印上世纪40年代孟津商人从甘肃古董商手中购得1973年交洛阳博物馆高2.6厘米,长、宽各2.1厘米,重83.2克,含金量70%。晋归义胡王是西晋时西北地区归化部落首领的封号,反映了西晋时期中原王朝与西域地区的友好交往。这件晋归义胡王金印是这一特殊时期的见证,承载了西晋王朝官方与西域首领交往的重要信息。晋归义胡王金印印文放大图......
2023-11-29
东周双龙玉璧1981年洛阳西工区M131出土长5.9厘米,宽4.7厘米,厚0.2厘米。东周时期,由于礼制衰落,玉璧除作为礼仪场合的手执信物外,开始大量用作佩饰玉和殓葬用玉。双龙玉璧与著名的狩猎纹铜壶同出于洛阳中州中路北侧东周王城遗址内的战国墓葬中,距周王城东城墙约210米。这件玉璧两侧的夔龙作直身卷尾状,有双龙拱璧的美好寓意。双龙玉璧是研究战国时期东周王畿内的埋葬制度、风俗习惯和雕塑艺术的难得资料。......
2023-11-29
西晋韩寿墓表清末洛阳出土曾藏洛阳存古阁、河洛图书馆、洛阳关林古代艺术馆通高1.13米,直径0.33米,表铭位于墓表中部偏上处,高48厘米,残宽32厘米。韩寿墓表局部所谓墓表,即墓碑,为文以表其人,故曰表,也就是墓前的标志,主要撰写墓主的姓名、官职等内容。关于韩寿墓表发现的年代问题,屡有争议。晋代传世的大字隶书不多,韩寿墓表上的大字晋隶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韩寿生前是朝廷高官,为他书写墓表者当是名重当时的书法名家。......
2023-11-29
唐代彩绘拎包女俑2003年洛阳关林镇M1305出土高24厘米。在这座盛唐时期墓葬中,共出土了两件形制、高度相同的拎包女俑。这件拎包女俑身着唐代女子裙服,所束长裙用大量竖条纹来表达裙摆皱褶繁复、自然下垂等理念,巧妙地告诉后人女裙耗费布帛之多。在洛阳唐墓中,唐代流行时间更为持久的彩绘陶俑占据着相当比例。与色彩斑斓的唐三彩相比,彩绘陶俑具有许多独特性。......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