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透雕四龙铜方镜1988年洛阳西工区出土长11.2厘米,宽11厘米,厚0.4厘米。透雕四龙铜方镜、镶嵌琉璃珠山字纹镜等集中出土在洛阳地区的战国墓葬中,反映出洛阳是当时制作特种工艺镜发达的中心地区。透雕四龙铜方镜整体造型动感十足,改变了铜镜装饰的传统形式,以镜背富有空间透视效果的透雕图案,表现了四只蛟龙四首相依,龙身卷曲与镜缘相接的欢快氛围,呈现出一派四龙飞升、万象更新的吉祥景象。......
2023-11-29
东周 贴金银带钩
1985年
洛阳涧西出土
长19.6厘米,宽6.1厘米,厚0.3厘米。通体呈弧板形,前端饰有并列的浮雕二龙首,龙角呈凸棱伸至带钩末端,尾部饰四个小兽头。凸棱间的低凹部分及龙角前后两端贴饰有金箔。
带钩是束系腰间革带的连接物,原为胡服所用,春秋战国时期传入中原。考古发现最早的带钩出土于山东蓬莱村里集春秋早期墓。古时贵族们穿着宽袍大服,需要用腰带束在腰间。所束腰带有两种质地,一种为丝织带,可以直接束系;另一种为质地较硬的兽皮制成的革带,因无法直接系束,就需要用起卡钩或挂钩作用的带钩来连接,相当于今天腰带上的“皮带扣”。带钩流行于战国至秦汉时期,一端的弯曲处称为“钩”,多作鸟兽形,正面横长部分称为“身”,身的中部称作“腰”。使用带钩时,多采用钩与环相扣合的方法。(www.chuimin.cn)
贴金银带钩线图
古代带钩还可以佩刀、佩剑、佩镜或佩印章等有关物件,是贵族、官僚及文人武士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带钩一般用青铜制造,贵重者则多用金、银、玉等制成。关于带钩还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公元前486年,齐国发生大乱,为扶持公子纠当上齐国的国君,管仲箭射公子小白(后来的齐桓公),小白佯装中箭倒在车里,其实,箭只不过射中了他的带钩,金属质地的带钩保全了他的性命,后来他继位终成春秋五霸之一。西汉刘安在《淮南子·说林训》中提到带钩的使用情形时说:“满堂之坐,视钩各异,于环带一也。”这句话说明满堂的宾客都费尽心思,来显示各自别出心裁的带钩样式,以此作为相互炫耀的资本。可见,带钩不仅是贵族日常生活所需,更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
这件造型独特的银质贴金箔带钩,出土于洛阳涧西中州西路北侧的战国中期墓(编号M327)中,该墓深达11.5米,北壁设龛,还随葬有陶鼎、陶豆、铜铃和小型平肩弧足空首布等,较为丰富的随葬品及用金箔装饰的银质带钩,显示出墓主人是地位较高的东周贵族。
有关洛阳藏宝中的历史的文章
东周透雕四龙铜方镜1988年洛阳西工区出土长11.2厘米,宽11厘米,厚0.4厘米。透雕四龙铜方镜、镶嵌琉璃珠山字纹镜等集中出土在洛阳地区的战国墓葬中,反映出洛阳是当时制作特种工艺镜发达的中心地区。透雕四龙铜方镜整体造型动感十足,改变了铜镜装饰的传统形式,以镜背富有空间透视效果的透雕图案,表现了四只蛟龙四首相依,龙身卷曲与镜缘相接的欢快氛围,呈现出一派四龙飞升、万象更新的吉祥景象。......
2023-11-29
西周母方罍1964年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出土通高50.3厘米,口径13厘米,肩宽33厘米,重22.25千克。母方罍铭文拓片母方罍出土于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群的一座中型墓葬中。据统计,在已发掘的北窑西周贵族墓中,大型和中型墓葬占到总数的94%以上。方罍的墓葬已遭多次盗掘,铜罍放置在墓室北部距墓底1.5米的椁上,同时还发现了铜壶盖、铜匕和圆形蚌泡等,这些器物都表明母方罍主人的身份较为高贵。......
2023-11-29
东周错银承弓器1972年洛阳中州路战国车马坑出土高11.5厘米,头尾相距18.6厘米,筒口长4.2厘米、宽2.4厘米,壁厚0.2—0.3厘米,筒内进深7.4厘米。洛阳中州路战国车马坑出土的错银弩机与承弓器,应该已经脱离了作战武器的用途。我们认为,华美精致的错银承弓器和错银弩机是东周贵族田猎时携带的用器。......
2023-11-29
东周繁阳之金剑1974年洛阳西工区出土长45厘米,宽3.9厘米,厚1厘米。洛阳出土的“繁阳之金”剑四字铭文的字体风格,与战国晚期楚王盘的铭文风格相近,可知该剑为楚器。通过与洛阳同时期发现的其他高规格贵族墓相比较,出土“繁阳之金”剑的墓主人身份是仅次于周天子的王室贵族成员。作为这座战国墓葬最重要的收获,“繁阳之金”剑已经成为研究东周时期周、楚关系的难得实例。......
2023-11-29
西周方座铜簋1966年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出土西周容器,通高30.5厘米,口径22厘米,方座长、宽均为19.2厘米,重15.3千克。这件方座铜簋与前文所述兽面纹铜方鼎一起出土于洛阳北窑西周墓区一座竖井形中型墓中 。从已发掘的三百余座西周墓和七座车马坑看,只有八座小型墓得以幸免。方座铜簋铭文拓片及线图结合古籍记载及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群等考古发掘资料,可以初步判断,西周初年营建的洛邑成周城址应该横跨瀍河两岸。......
2023-11-29
东周鸟内有銎铜戈1992年洛阳中州中路M3729东周墓出土通长14.4厘米,宽7.7厘米。铜戈各部位名称示意图鸟内有銎铜戈线图戈是商周时期几乎每个战士必备的兵器。考古资料证实,最早的铜戈出现于洛阳偃师二里头文化时期,可能由镰刀类生产工具演化而成。鸟内有銎铜戈出土于M3729东周墓中。鸟内有銎铜戈长度不及15厘米,造型挺秀别致,为春秋晚期青铜戈中少见的器形,它应该是墓主人生前心爱的兵器之一。......
2023-11-29
商代兽面纹铜斝洛阳出土高15.2厘米,口径12厘米。铜斝身饰清晰精美的兽面纹、云雷纹和连珠纹。商代酒器以爵、角、觚、觯(音志)、斝等五种器物出土较多,合称为“五爵”。这件兽面纹铜斝圆锥形的三足尖而锐,分布的角度极为考究,如果我们把斝足的三点连线后,可以形成一个等边的三角形。遥远的商朝是崇尚神权的时代,在各种祭祀活动和礼仪场合中,青铜器是连接人间与神界的媒介,铜斝也不例外。......
2023-11-29
唐代鹤首银支架1991年洛阳伊川县鸦岭乡出土长14.3厘米,宽13.9厘米,高14.6厘米。圆角方形,鹤首柄,四兽足。双鱼纹海棠花形金盏和鹤首银支架均出土于洛阳伊川县鸦岭乡唐代贵族墓中。第一任成德军节度使是被唐皇室赐名的李宝臣。809年,成德军节度使王士真去世,其年轻能干的儿子王承宗要求按惯例接任。但是,中央政府拒不批准这次藩镇权力的转移。这一举动,无疑对河北藩镇根深蒂固的承袭惯例形成了挑战。......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