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透雕四龙铜方镜1988年洛阳西工区出土长11.2厘米,宽11厘米,厚0.4厘米。透雕四龙铜方镜、镶嵌琉璃珠山字纹镜等集中出土在洛阳地区的战国墓葬中,反映出洛阳是当时制作特种工艺镜发达的中心地区。透雕四龙铜方镜整体造型动感十足,改变了铜镜装饰的传统形式,以镜背富有空间透视效果的透雕图案,表现了四只蛟龙四首相依,龙身卷曲与镜缘相接的欢快氛围,呈现出一派四龙飞升、万象更新的吉祥景象。......
2023-11-29
东周 繁阳之金剑
1974年
洛阳西工区出土
长45厘米,宽3.9厘米,厚1厘米。剑为实用器,剑身有从,前聚为锋。出土时此剑纳入象牙剑鞘之内,剑鞘正面以双钩刀法精工雕出饕餮纹,内有黑漆外复以红漆的髹漆两层。剑身有错红铜蚊脚书『緐汤之金』四字。考其剑铭,緐汤即繁(音婆)阳,东周时属楚地。
铜剑出现于商代,盛行于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早期剑较短小,后来逐渐变长。在铁质兵器出现之前,铜是铸造兵器必不可少的原料,所以各国对铜的控制都非常严格,在金文中就有征伐繁阳掠夺铜产的记载。洛阳出土的“繁阳之金”剑四字铭文的字体风格,与战国晚期楚王盘的铭文风格相近,可知该剑为楚器。“繁阳之金”剑至今仍锋利异常,能够轻易划穿数层纸张,其所具备的优良性能,不仅证实了繁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产铜之地,而且从侧面反映出东周时期楚国兵器制造业确实已赢得了“刑范正,金锡美,工冶巧,火齐得”的美誉。(www.chuimin.cn)
“繁阳之金”剑既是古代的兵器,也是佩挂在贵族身上区分等级的标志。这柄铜剑出土时,还发现有精致的象牙剑鞘,以及在剑茎前方从大至小排列的十二颗珍珠剑首垂饰,它们与“繁阳之金”剑共同组成完美的配挂兵器。如此珍贵之物,无论在楚国还是它的出土地——东周的国都洛阳,都决定了佩戴者的身份显赫不凡。通过与洛阳同时期发现的其他高规格贵族墓相比较,出土“繁阳之金”剑的墓主人身份是仅次于周天子的王室贵族成员。我们认为,制作考究的楚器“繁阳之金”剑出土于洛阳,应是楚国在东周时期对周王室奉献的贡物。
“繁阳之金”剑拓本及剑鞘(剑鞘为复制)
东周时期,诸侯争霸,强国并起,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逐步丧失,统治江河日下。但是,各强大诸侯国为了争当霸主,扩充各自的势力,往往还需要借用周天子的名义,达到“师出有名”的目的。楚国是东周历史舞台上另一支日益强盛的势力,它的兴盛与周王室衰微有密切关系。楚成王时,“布施德惠,结旧好于诸侯。使人献天子,天子赐胙(音作)曰:‘镇尔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于是楚地千里”。楚王通过纳贡于周天子,赢得了自身发展的广阔空间。从整个东周历史上看,周楚之间交往还是颇为频繁的,强大的楚国仍会顾及表面的礼仪,不定时地向周天子缴纳一定的供奉,以博取“尊王”的美誉,并顺理成章地赢得数倍于贡物的利益。
出土“繁阳之金”剑的墓葬遭到数次盗掘,大量随葬品被劫,所见遗物都出自盗坑、墓室扰土和内棺西壁。即便如此,考古人员仍发现各类文物359件,可见当年随葬器物的丰富程度。作为这座战国墓葬最重要的收获,“繁阳之金”剑已经成为研究东周时期周、楚关系的难得实例。
有关洛阳藏宝中的历史的文章
东周透雕四龙铜方镜1988年洛阳西工区出土长11.2厘米,宽11厘米,厚0.4厘米。透雕四龙铜方镜、镶嵌琉璃珠山字纹镜等集中出土在洛阳地区的战国墓葬中,反映出洛阳是当时制作特种工艺镜发达的中心地区。透雕四龙铜方镜整体造型动感十足,改变了铜镜装饰的传统形式,以镜背富有空间透视效果的透雕图案,表现了四只蛟龙四首相依,龙身卷曲与镜缘相接的欢快氛围,呈现出一派四龙飞升、万象更新的吉祥景象。......
2023-11-29
宋代金丝编饰1990年洛阳邙山宋代壁画墓出土长7.2厘米,高6.2厘米,厚0.3厘米,重22.4克。出土金丝编饰的宋代墓葬为仿木结构砖室墓,墓中随葬品丰富,所出金银器就有十余件之多,其中,金丝编饰、金簪出土于墓主头骨上部。出土“宝钿”——金丝编饰的这座北宋壁画墓,所出文物数量和质量都是以往宋墓出土器物不能比拟的,墓内丰富的壁画也为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和北宋妇女服饰提供了难得资料。......
2023-11-29
东周鸟内有銎铜戈1992年洛阳中州中路M3729东周墓出土通长14.4厘米,宽7.7厘米。铜戈各部位名称示意图鸟内有銎铜戈线图戈是商周时期几乎每个战士必备的兵器。考古资料证实,最早的铜戈出现于洛阳偃师二里头文化时期,可能由镰刀类生产工具演化而成。鸟内有銎铜戈出土于M3729东周墓中。鸟内有銎铜戈长度不及15厘米,造型挺秀别致,为春秋晚期青铜戈中少见的器形,它应该是墓主人生前心爱的兵器之一。......
2023-11-29
商代兽面纹铜斝洛阳出土高15.2厘米,口径12厘米。铜斝身饰清晰精美的兽面纹、云雷纹和连珠纹。商代酒器以爵、角、觚、觯(音志)、斝等五种器物出土较多,合称为“五爵”。这件兽面纹铜斝圆锥形的三足尖而锐,分布的角度极为考究,如果我们把斝足的三点连线后,可以形成一个等边的三角形。遥远的商朝是崇尚神权的时代,在各种祭祀活动和礼仪场合中,青铜器是连接人间与神界的媒介,铜斝也不例外。......
2023-11-29
东周贴金银带钩1985年洛阳涧西出土长19.6厘米,宽6.1厘米,厚0.3厘米。贴金银带钩线图古代带钩还可以佩刀、佩剑、佩镜或佩印章等有关物件,是贵族、官僚及文人武士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品。这件造型独特的银质贴金箔带钩,出土于洛阳涧西中州西路北侧的战国中期墓中,该墓深达11.5米,北壁设龛,还随葬有陶鼎、陶豆、铜铃和小型平肩弧足空首布等,较为丰富的随葬品及用金箔装饰的银质带钩,显示出墓主人是地位较高的东周贵族。......
2023-11-29
东汉王当买地券1974年洛阳东汉光和二年王当墓出土长40.5厘米,宽4厘米,厚0.2厘米。王当买地券出土于棺床西北部,出土时虽有破裂,但券文基本完整。王当买地券记载“郏亭部”的地理范围,应在汉河南县城 城、郏山之间距 水不远处。洛阳出土的王当买地券详细记载了买地年代、买卖者、地点、范围、面积、价钱及券约证人等内容,反映了东汉时期的豪强贵族以土地买卖形式进行的土地掠夺更为频繁。......
2023-11-29
东周狩猎纹铜壶1982年洛阳西工区中州路出土通高39.5厘米,口径11厘米,腹径23.4厘米。狩猎纹铜壶图案第一层展现的是两只对立展翅欲飞的三首鸟,中间则有两蛇相交,身后各有一小蛇,神秘奇异。狩猎纹铜壶出土于洛阳西工131号战国墓,墓葬位于中州中路北侧的东周王城遗址内,年代为战国中期或稍晚,同时出土的还有三件纹饰相近的铜壶。狩猎纹铜壶局部图案放大图狩猎纹铜壶纹饰拓本......
2023-11-29
东周齐侯铜鉴1957年出土于洛阳孟津县平乐乡邙山坡上通高43.5厘米,口径70.3厘米,重达75千克。相关考证的结论是,铜鉴中所指的齐侯当是齐灵公,仲姜应是指周灵王之妃,齐侯铜鉴是春秋晚期周王室和齐侯联姻的历史见证。洛阳博物馆珍藏的这件齐侯铜鉴,无意中揭开了一段尘封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中曲折的联姻故事,至今仍令人感叹和深思。......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