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1982年洛阳西工区出土的东周狩猎纹铜壶及其历史背景

1982年洛阳西工区出土的东周狩猎纹铜壶及其历史背景

【摘要】:东周狩猎纹铜壶1982年洛阳西工区中州路出土通高39.5厘米,口径11厘米,腹径23.4厘米。狩猎纹铜壶图案第一层展现的是两只对立展翅欲飞的三首鸟,中间则有两蛇相交,身后各有一小蛇,神秘奇异。狩猎纹铜壶出土于洛阳西工131号战国墓,墓葬位于中州中路北侧的东周王城遗址内,年代为战国中期或稍晚,同时出土的还有三件纹饰相近的铜壶。狩猎纹铜壶局部图案放大图狩猎纹铜壶纹饰拓本

东周 狩猎纹铜壶

1982年

洛阳西工区中州路出土

通高39.5厘米,口径11厘米,腹径23.4厘米。长颈,肩附两环形耳,圈足饰夔纹、S纹。狩猎纹铜壶纹饰从上到下共分八层,每层左右两组图案相同,并用梭形纹分界,以浅浮雕的手法刻画了人与虎、豹、野牛、鹿等动物相搏斗的场面。

狩猎纹铜壶图案第一层展现的是两只对立展翅欲飞的三首鸟,中间则有两蛇相交,身后各有一小蛇,神秘奇异。在第二层饱满流畅的云纹下,次第展开了惊心动魄的狩猎场面。图案的第三层,一人手持短剑正用力攻杀一只猛兽,兽颈横穿一矛,仍在作激烈的反抗,在兽的下方,刻画有一受惊吓而欲逃走的小兽,增加了狩猎活动的真实性。画面的第四层是一人张弓,一人持剑,正在合力攻杀一只筋疲力尽的雄鹿,鹿与持剑人之间有旌旗形物。从第五层至第六层,艺术家还刻画了人们挽弓持剑猎杀猛兽和飞鸟的情景。第七层之后,多装饰以神怪的鸟形和窃曲纹,狩猎场面逐渐结束。

狩猎对于古人而言,意义非同寻常。世界上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同程度地经历过原始的渔猎时期,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自然也不例外。在冷兵器时代,弓矢是狩猎活动中不可替代的杀伤型武器。通常,为突出狩猎活动的重要性,在出猎前,古人会举行一些必要的祭祀仪式,还会有相应的猎物分配制度,“大兽公之,小兽私之”,猎手们在打猎后,只能留下小猎物自用,或取其皮毛来制作裘衣,大猎物则要贡献出去,并且在不同的时令应献不同的猎物,“冬献狼,夏献麋,春秋献鹿豕群兽”。至于猎取的对象,则主要以野猪、兕(音寺,指独角犀牛)、熊、豹或行动迅捷的鹿等大型兽类为多,它们是射杀场面中最常见到的几种兽类,都是能够体现猎手勇气和实力的猎物。(www.chuimin.cn)

狩猎纹铜壶上的纹饰是春秋战国时期真实狩猎场景的艺术再现。那些雕刻浮浅的纹饰好似用利器作笔在器物表面刻画而成,正像是为汉代汉画像石艺术提供了直接的先导。不由使人一咏三叹的是,那引满的弓、飞行的鸟和持剑的人,真实地反映出对人世间现实生活的充分肯定和对传统宗教的挣脱,表明东周时期铜器的制作已经逐渐突破宗教的藩篱,释放了观念、情感和想象力的全新审美情趣。

狩猎纹铜壶出土于洛阳西工131号战国墓,墓葬位于中州中路北侧的东周王城遗址内,年代为战国中期或稍晚,同时出土的还有三件纹饰相近的铜壶。131号战国墓丰富的随葬品中包括有五鼎组合,按照周代礼制,墓主人应是卿大夫一级的贵族。

狩猎纹铜壶局部图案放大图

狩猎纹铜壶纹饰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