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代七孔玉刀1975年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长60.4—65厘米,宽9.5厘米。七孔玉刀是二里头遗址出土玉器中最大的一件,除七孔玉刀外,还发现有长约52厘米的三孔玉刀。无独有偶,南京北阴阳营所出的十二把石刀近刀背处也都是奇数七孔,这种情况与后来夏商时期二里头遗址所出三孔或七孔玉刀的文化现象存在某种类似。遗憾的是,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奇数孔玉刀的象征意义,至今尚没有定论。......
2023-11-29
夏代 绿松石龙形器
2000年
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
由龙首、尾部至条形饰总长超过70厘米。龙头隆起于托座上,作扁圆形巨首状,吻部略微突出,以三节实心半圆形青、白玉柱组成额面中脊和鼻梁,绿松石质蒜头形鼻端硕大醒目,两侧弧切出对称的眼眶轮廓,轮廓线条富于动感。梭形眼,以顶面弧凸的圆饼形白玉为睛。龙身略呈波状曲伏,中部出脊,由绿松石片组成的菱形主纹象征鳞片,连续分布于龙身。龙身近尾部渐变为圆弧隆起,尾尖内蜷,若跃然欲生的游动状。值得注意的是,距绿松石龙尾端约3厘米处,还有一件绿松石条形饰,与龙体近于垂直,两者之间有红色漆痕相连,推测与龙身所依附的有机物原应为一体。
绿松石龙形器发现于偃师二里头三号基址院内的一座贵族墓(编号为3号墓)中,出土时放置在墓主人由肩部至胯骨处的骨架上,也就是被斜放在墓主人呈拥揽状的右臂上。龙身上放置的铜铃,应该是放在墓主人手边或系在腕上。龙形器由2000余片各种形状的绿松石片组合而成,每片绿松石的大小仅有0.2—0.9厘米,厚度仅0.1厘米左右,绿松石原本应该是粘嵌在木、革之类的有机物上,但所依托的有机物已经腐朽无存。这座墓的长宽分别超过了2米和1米,也就是说,面积有2平方米多一些。如果把它与后世达官显贵的墓葬相比,那实在是不足挂齿。但若放在4000多年前的二里头时代,它已经属于最高等级墓葬了。经发掘得知,墓主人是一名成年男子,年龄在30—35岁之间,墓内出土了铜器、玉器、绿松石器、白陶器、漆器、陶器和海贝等,总数达上百件之多。因这座墓葬是在宫殿院内发现成组贵族墓中最接近建筑中轴线的,所以,足以想见墓主人身份之显赫。(www.chuimin.cn)
在学术界,绿松石一直被作为具有文化意义的“玉”。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制品仅见于贵族墓,是只限于贵族使用的奢侈品。具体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小型管、珠之类的装饰品,二则用于漆木器、铜器上的镶嵌。近年来,在二里头宫殿区以南的官营作坊区发现有绿松石制造作坊和绿松石料坑,出土了数千枚带有切割琢磨痕迹的绿松石粒,这表明绿松石的生产可能是在王室控制下直接进行的。
绿松石龙形器局部放大图
迄今为止,在二里头遗址发掘出土,以及藏于世界各大博物馆或私人收藏家手中的镶嵌绿松石牌饰仅十余件,其中绝大多数长度都在15厘米左右,最大的异形器长度也只有20多厘米,而且它们一般都有铜质背托,与3号墓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存在很大区别。这件龙形器所用的绿松石片较铜牌饰所用石片更细小,且多有精细的凸凹之处,其粘贴镶嵌技术之高超超乎想象。有一部分学者研究认为,绿松石龙形器应该是在红漆木板上镶嵌绿松石片而形成的“龙牌” 或“龙形杖”,是祭祀场合使用的仪仗器具,它的主人应为负责宗庙管理的高级贵族。另一部分学者则认为,绿松石龙形器应是早期装饰有升龙形象的旌旗。《诗经 · 周颂 · 载见》中关于“龙旂阳阳,和铃央央”的描写,似乎与该墓“龙旗”与铜铃同出对举的情况相契合。而将墓主生前所用旌旗覆盖于尸骨之上,应有引导亡灵升天的宗教意义。当然,更有学者直接指出,出土于“华夏第一都”—— 二里头文化遗址的“大龙”,为中华民族的龙图腾找到了最正统的根源。
绿松石龙形器自2000年出土以后,直至“200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审汇报会上才公布于世,主要原因是清理修复工作繁杂艰难。数千片细小而散乱的绿松石片原本附着在有机物上,稍不留意,甚至用嘴吹去其上和周围的土屑都可能使绿松石片移位,而一旦出现较大面积的移位,就会对原器的复原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考古人员紧急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中心求援,负责文物修复和保护的技师建议整体提取,运回北京,再按部就班地进行室内清理。从小心翼翼地剔凿细部,一直到总体轮廓渐次清晰,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宝贝,居然是一条栩栩如生的“大龙”。每当你从上面俯视这条龙时,就分明感觉到它正在奋力游动,而当你与“大龙”嵌以白玉的双目不期而遇时,就不由会感叹它的内敛与深沉。所以,这件大型绿松石碧龙自“浮出水面”后,就没有争议地被誉为“超级国宝”。
有关洛阳藏宝中的历史的文章
夏代七孔玉刀1975年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长60.4—65厘米,宽9.5厘米。七孔玉刀是二里头遗址出土玉器中最大的一件,除七孔玉刀外,还发现有长约52厘米的三孔玉刀。无独有偶,南京北阴阳营所出的十二把石刀近刀背处也都是奇数七孔,这种情况与后来夏商时期二里头遗址所出三孔或七孔玉刀的文化现象存在某种类似。遗憾的是,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奇数孔玉刀的象征意义,至今尚没有定论。......
2023-11-29
夏代镶嵌绿松石铜牌饰1984年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高16.5厘米,宽8—12厘米。这件镶嵌绿松石铜牌饰发现于二里头遗址的十一号墓中,出土时,它安放在墓主人胸前。设想一下,在一些重大的舞宴场合中,戴着鸟兽道具或绿松石铜牌饰的贵族翔舞其间,履行着沟通天、地、神、人的重要使命,场面该是多么热烈隆重。镶嵌绿松石铜牌饰局部放大图三星堆遗址出土铜牌饰线图铜牌饰主要流行于夏代,并延续到商代。......
2023-11-29
西周召伯虎铜1993年洛阳东郊C5M906号西周墓出土通高21厘米,口长23.3厘米,宽16.7厘米。铜 流行于食器大为盛行的西周中晚期,进入春秋早期后急剧衰减,春秋后期逐渐消失。召伯虎铜铭文中提到的召伯虎,学者们认为是西周历史上很有名的召穆公。召伯虎铜正、侧面线图召伯虎铜内底、盖内铭文拓片......
2023-11-29
西周原始青瓷罍1964年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出土高27厘米,口径15.2厘米,底径12.8厘米,肩宽28.8厘米。洛阳出土的西周原始瓷器, 基本上已经具备了早期瓷器的基本特征。这件原始青瓷罍出土于西周早期的一座中型竖井墓中。北窑西周贵族墓地所出数量众多的原始青瓷造型古拙质朴,古人在制瓷时所表现的蛮态野趣是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
2023-11-29
西周宗人斧1964年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M14出土通高11.2厘米,銎(音琼)长4.1厘米,宽2.8厘米。玉牛形调色器局部放大图玉牛形调色器俯视图宗人斧拓本从《洛阳北窑西周墓》可知,北窑西周贵族墓地绝大部分玉器均出自大中型墓葬中。说明周王室和卿大夫的采邑都设有“宗人”的职官,这件铜斧铭文“宗人用”之“宗人”,应是西周王室的命官。M14同时出土了珍贵的玉牛调色器和宗人斧,说明墓主人应该是一位政治地位较高的贵族。......
2023-11-29
夏代乳丁纹铜爵1975年洛阳偃师二里头遗址四角楼村出土通高22.5厘米,流至尾长31.5厘米,壁厚约0.1厘米。乳丁纹铜爵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酒器之一。今天,当我们从鉴赏的角度来细观洛阳出土的乳丁纹铜爵时,会发现它宛若一位轻盈舒展、迎风而立的窈窕淑女,周身散发着俊巧清逸的气息。乳丁纹铜爵局部放大图二里头遗址1号宫殿基址复原模型多少年来,史籍中明确记载的夏代是否存在?......
2023-11-29
东汉百戏俑1972年洛阳七里河东汉墓出土倒立杂技俑 全器通高26厘米。1972年夏天,当考古工作者清理发掘这座没有经过盗扰的东汉墓葬时,惊奇地发现,墓葬前室砖台上放置着精美的百花灯。在它周围,成组乐俑和百戏俑有序地绕成一个半圆,或奏乐,或起舞,或倒立,抑或做着各种滑稽动作,妙趣横生。洛阳七里河东汉墓出土的百花灯和百戏俑,是东汉时期洛阳乐舞百戏艺术繁盛的写照,也是东汉贵族对世俗生活留恋与渴望的最好实录。......
2023-11-29
东周透雕四龙铜方镜1988年洛阳西工区出土长11.2厘米,宽11厘米,厚0.4厘米。透雕四龙铜方镜、镶嵌琉璃珠山字纹镜等集中出土在洛阳地区的战国墓葬中,反映出洛阳是当时制作特种工艺镜发达的中心地区。透雕四龙铜方镜整体造型动感十足,改变了铜镜装饰的传统形式,以镜背富有空间透视效果的透雕图案,表现了四只蛟龙四首相依,龙身卷曲与镜缘相接的欢快氛围,呈现出一派四龙飞升、万象更新的吉祥景象。......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