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器以磨制为主,陶器生产成为新石器时代最具特色的手工业,是中国原始文化的繁荣时期。甘肃新石器时代遗址主要有秦安大地湾、临洮马家窑、广河齐家坪等众多遗址。大地湾一期文化的碳测年代距今约7800多年,是目前甘肃新石器时代碳测年代最早的文化。......
2023-11-29
新石器时代 红陶缸
1978年
洛阳土门遗址出土
高47.5厘米,口径25厘米,底径15厘米。泥质红陶,圆唇外卷,敞口,深腹,平底。上腹沿下有三个等距离的鹰嘴状泥突,泥突下的白色陶衣上用黑褐色绘出十二组类似贝壳形的带状图案。下腹部施斜行划纹,底部和下腹部都有一凿孔。
在伊川土门遗址中,与这件红陶缸同时出土且形制相类似者有15件之多。由于这种粗红陶鼓腹平底缸是1959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洛阳发掘队在豫西六县进行考古调查时,首先发现于洛阳伊川土门,故习惯上称之为伊川缸。伊川缸并不是伊川特有的文化现象,它也是豫中地区仰韶文化的典型器物,目前在该区域发现的近二十处文化遗址中均有类似器物出土。从用途上来讲,伊川缸多用作成人二次葬葬具或婴幼儿的瓮棺。(www.chuimin.cn)
红陶缸图案局部放大图
带有模拟女阴性质的几种抽象鱼纹
这件伊川缸近口沿处有一周以黑彩绘制类似贝壳且首尾相接的图案,我们认为应该是变形后的鱼纹,表现了原始社会广为流行的生殖崇拜风俗。同样的文化现象在半坡遗址、姜寨遗址均有出现。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人们的生存环境异常艰苦,为了氏族的生存与延续,原始先民们满怀着对鱼、蛙和植物果实等动植物旺盛繁殖能力的无限神往,把外表同人类生殖器官相似并与生命赓续有关的纹样描绘在陶器上,诉说着自己对生殖繁衍的强烈渴求。在原始先民眼中,生育是神秘而又非常急迫的事情,而女人与生命紧密相连。女性怀胎后日渐隆起、分娩后又重新平复的腹部,极像能够频繁生育的鱼、蛙的肚子。他们甚至以为对鱼生殖能力崇拜或是吃鱼下肚,鱼的繁殖能力便会“长”在身上,进而转化成自身能够多子多产的能力。于是,带有模拟女阴性质的抽象鱼纹应运而生。远古人类以变形鱼纹图案象征女性的生殖器官,并通过举行有关生育的祭祀礼仪——鱼祭,赤裸裸地赞美着一切生殖或与生殖有关的器官,发出了祈求人丁兴旺发达的生命礼赞,承载了他们期盼子嗣昌盛的美好理想。
土门遗址位于伊川县东南2.5公里的土门村,西距伊河0.5公里,遗址东高西低,总面积达2万平方米,正处于伊河和永定河交汇处的三角冲积台地上。通过考古人员调查发现,遗址地表布满了陶片、石器、烧土块等文化遗迹,是一处与洛阳王湾遗址堆积相类似的遗址,年代包含了仰韶文化中晚期和河南龙山文化的煤山类型。在土门遗址中,发掘、采集到数量最多的器物就是这种红陶缸(伊川缸)。洛阳地区出土的伊川缸都是作为葬具使用的,器物底部和下腹部普遍存在的凿孔,应该是供死者灵魂出入的通道,与当时人们对灵魂的信仰习俗有关。有研究成果表明,伊川缸做成的瓮棺是死者实现转生前所居的“模拟子宫”,用瓮棺埋葬氏族部落的精英人物或夭折的儿童,是为了加速死者的二次转生,更好地重获新生。
有关洛阳藏宝中的历史的文章
石器以磨制为主,陶器生产成为新石器时代最具特色的手工业,是中国原始文化的繁荣时期。甘肃新石器时代遗址主要有秦安大地湾、临洮马家窑、广河齐家坪等众多遗址。大地湾一期文化的碳测年代距今约7800多年,是目前甘肃新石器时代碳测年代最早的文化。......
2023-11-29
新石器时代骨针和管1969年洛阳郊区西吕庙遗址出土两根骨针一长一短,长针10.8厘米,短针3厘米,出土时同装在一截动物肢骨腔中。从已发掘的12座窖穴出土的大量陶器来看,该遗址时代分为早、晚两期,骨针和骨管出土于西吕庙早期文化,相当于河南龙山文化中期,距今6000年左右。......
2023-11-29
新石器时代彩陶豆1985年洛阳水寨遗址出土高12厘米,口径14.5厘米,底径11厘米。彩陶的产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我们是否可以假想,当依河而居的河洛原始先民席地而坐,静观着彩陶豆上十二组网纹和加点线纹时,内心涌动着渔猎丰收后的极度喜悦和自豪。这件彩陶豆上绘制的多组网纹和加点线纹,传达出纯朴天真的原始气息,是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社会相对安定平和的写照。......
2023-11-29
新石器时代彩陶钵1954年洛阳孙旗屯遗址出土高16厘米,口径33厘米。这件彩陶钵以醒目的黑色三角弧线叶形纹为主题纹饰,极富动感和韵律,渗透着创造者对自然世界的理解和感悟。出土彩陶钵的孙旗屯遗址位于今洛阳市西郊孙旗屯村东面的梯形台地上,南隔周山约1.5公里便是洛河。孙旗屯遗址文化堆积很厚,包含仰韶文化、仰韶向龙山过渡期文化、龙山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文化,甚至有商文化堆积,出土遗物丰富。......
2023-11-29
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发展上,很幸运地挖到了一些居住遗址。这个居住遗址最重要的发现是红烧土[1]。图3-1磁山裴李岗石器图图3-2日照东海峪遗址日照东海峪的房址,面积就更大了。这里出土的每一个房舍遗址都有柱洞,柱洞的作用当然是立柱子支撑屋顶。通过这样的房舍遗址,我们可以知道,当时的农业已经有了发展。此外,炊煮的灶炕、失火后的房屋和燎祭后的场所都会留下相关堆积。......
2023-08-28
新石器时代镂孔黑陶豆1959年洛阳王湾遗址出土高31.8厘米,盘柄高28厘米。镂孔黑陶豆制作美观大方,反映了远古时期席地而坐的生活习俗和制陶技术的发展水平。王湾遗址包括北朝、周代和新石器时代各文化堆积,其中新石器时代文化层特别厚,一般达3米左右。王湾遗址的发掘,再次表明了龙山文化与仰韶文化的承接关系,在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2023-11-29
西周宗人斧1964年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M14出土通高11.2厘米,銎(音琼)长4.1厘米,宽2.8厘米。玉牛形调色器局部放大图玉牛形调色器俯视图宗人斧拓本从《洛阳北窑西周墓》可知,北窑西周贵族墓地绝大部分玉器均出自大中型墓葬中。说明周王室和卿大夫的采邑都设有“宗人”的职官,这件铜斧铭文“宗人用”之“宗人”,应是西周王室的命官。M14同时出土了珍贵的玉牛调色器和宗人斧,说明墓主人应该是一位政治地位较高的贵族。......
2023-11-29
东周铜人1982年洛阳解放路战国陪葬坑出土高14.4厘米。铜俑发式奇特,头发梳理整齐下垂至背部再回挽于头顶,然后又用围带束缚,与以往东周时期铜人、铅人和玉人发髻相异。流失在外的两件铜人与洛阳发现的这件铜人是否存在内在关联,尚有待研究。两件铜人双手所捧筒状物应穿插何物,作何种用途,已发表的考古发掘报告并未提及。......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