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镂孔黑陶豆1959年洛阳王湾遗址出土高31.8厘米,盘柄高28厘米。镂孔黑陶豆制作美观大方,反映了远古时期席地而坐的生活习俗和制陶技术的发展水平。王湾遗址包括北朝、周代和新石器时代各文化堆积,其中新石器时代文化层特别厚,一般达3米左右。王湾遗址的发掘,再次表明了龙山文化与仰韶文化的承接关系,在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2023-11-29
新石器时代 彩陶豆
1985年
洛阳水寨遗址出土
高12厘米,口径14.5厘米,底径11厘米。泥质红陶,器表光滑细腻,尖唇小折沿,鼓腹,圜底,喇叭形矮圈足。通体磨光后施红陶衣,在腹部用褐彩绘出上下两层相对称的图案,主题为十二组网状纹和加圆点线纹,绘制精美规整。
彩陶的产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第一,生产彩陶首先要掌握矿物的显色规律,保证在高温烧制陶器时,天然矿物颜料有较强的附着力和耐高温性能。第二,要认真对陶土进行反复的筛选、淘洗,在拉坯成型后,还要对器表进行反复打磨磨光,使陶坯表面达到一定的光洁度,保证绘上去的彩料牢固地附着在坯体上不至脱落。一般而言,色泽美观的彩陶是在陶坯尚未完全干燥时进行描绘,需要较高温度方可烧成。(www.chuimin.cn)
彩陶记载着人类文明初始期的经济生活、宗教文化等多方面的信息。彩陶纹饰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具象的人、动物或昆虫;另一类是抽象或符号化的几何形图案,常见的有水波纹、旋转纹、锯齿纹和网纹等十几种。彩绘图案讲究对称均衡,疏密得体,并有一定的程式和规则,这些图案既是早期陶器的编织物纹印和渔网、水涡、树叶等具象图案的抽象化形象,也可能是原始人巫术礼仪的图腾化象征。
彩陶纹饰的演化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令人困惑的科学问题。但是,由写实的、活泼的具体物象演化成抽象的、符号化的几何纹饰趋势,并非纯艺术形式的装饰和审美,而应具有氏族图腾的神圣含义。因为,原始巫术礼仪中的社会情感是强烈炽热而含混多义的,它包含大量的观念、情绪和想象,并非用理智、概念和逻辑能够诠释清楚。这些积淀于感官深层的情绪反应,会因其不断重复而逐渐变成规范化的形式美。彩陶中纷繁变化的几何纹饰,以线条的构成和流转为主要旋律,能够把人们自身体验到的运动、均衡、重复、强弱、交叉甚至是错综复杂的社会情感,用象征的手法得以神奇地表现出来。在这个从再现到表现、从写实到象征、从形到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不自觉地创造和培育了比较纯粹的美的运动形式,体现出彩陶艺术写心写意的高超水平。我们是否可以假想,当依河而居的河洛原始先民席地而坐,静观着彩陶豆上十二组网纹和加点线纹时,内心涌动着渔猎丰收后的极度喜悦和自豪。那些蕴含在巫术礼仪中祈祷再获庇佑的炽烈情感,已经积淀在这些看似平静的几何纹饰中了。
水寨遗址位于洛阳伊川县水寨乡水寨村的东寨上,西距伊河4公里,遗址总面积12000平方米,遗址发现有灰坑和墓葬等。考古发掘证实,水寨遗址是一处仰韶文化中晚期遗址,经济生活以农业、渔猎和饲养牲畜为主,古文献中记载的神农之世略可相当于这一时期。《庄子》中描述那时的状况为:“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这件彩陶豆上绘制的多组网纹和加点线纹,传达出纯朴天真的原始气息,是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社会相对安定平和的写照。
彩陶豆线图
有关洛阳藏宝中的历史的文章
新石器时代镂孔黑陶豆1959年洛阳王湾遗址出土高31.8厘米,盘柄高28厘米。镂孔黑陶豆制作美观大方,反映了远古时期席地而坐的生活习俗和制陶技术的发展水平。王湾遗址包括北朝、周代和新石器时代各文化堆积,其中新石器时代文化层特别厚,一般达3米左右。王湾遗址的发掘,再次表明了龙山文化与仰韶文化的承接关系,在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2023-11-29
新石器时代骨针和管1969年洛阳郊区西吕庙遗址出土两根骨针一长一短,长针10.8厘米,短针3厘米,出土时同装在一截动物肢骨腔中。从已发掘的12座窖穴出土的大量陶器来看,该遗址时代分为早、晚两期,骨针和骨管出土于西吕庙早期文化,相当于河南龙山文化中期,距今6000年左右。......
2023-11-29
新石器时代彩陶钵1954年洛阳孙旗屯遗址出土高16厘米,口径33厘米。这件彩陶钵以醒目的黑色三角弧线叶形纹为主题纹饰,极富动感和韵律,渗透着创造者对自然世界的理解和感悟。出土彩陶钵的孙旗屯遗址位于今洛阳市西郊孙旗屯村东面的梯形台地上,南隔周山约1.5公里便是洛河。孙旗屯遗址文化堆积很厚,包含仰韶文化、仰韶向龙山过渡期文化、龙山文化等新石器时代文化,甚至有商文化堆积,出土遗物丰富。......
2023-11-29
新石器时代红陶缸1978年洛阳土门遗址出土高47.5厘米,口径25厘米,底径15厘米。在土门遗址中,发掘、采集到数量最多的器物就是这种红陶缸(伊川缸)。洛阳地区出土的伊川缸都是作为葬具使用的,器物底部和下腹部普遍存在的凿孔,应该是供死者灵魂出入的通道,与当时人们对灵魂的信仰习俗有关。......
2023-11-29
受国,指平王东迁之际赐封秦襄公为诸侯一事。王姬,指周王室姬姓之女下嫁秦公为妻者。[11]康奠,安定。[15],读为其,语气词,表示期望。秦公簋1.卢连成、杨满仓:《陕西宝鸡县太公庙村发现秦公钟、秦公镈》,《文物》1978年第1期。......
2023-07-07
东汉鎏金铜羽人1987年洛阳东郊汉墓出土通高15.5厘米,底宽9.5厘米。东汉铜羽人大耳出于头顶,双手捧持之物应是盛装灵芝之类长生不老药的“玉箱”。但也有学者研究认为,洛阳鎏金铜羽人双手所抱扁方形和圆形中空筒各一个,圆筒之“圆”喻指升天仙境,扁方之“方”喻指阴间地界。此外,在洛阳发现的东汉画像镜上也有类似的羽人造型。......
2023-11-29
新石器时代陶火种器1996年洛阳孟津煤窑乡寨根村出土高11.3厘米。陶火种器是古人用来储存火种的用具,在国内同期考古发现中并不多见。洛阳寨根遗址出土的这件陶火种器只有较小的孔道与外界相通,在相对密闭的小环境中,火种的管理变得简便而稳妥。对于氏族部落成员而言,陶火种器的意义是庄严神圣的,一定会有专人负责看管,这样才能保证火种在较长时间内得到有效使用。......
2023-11-29
东周铜人1982年洛阳解放路战国陪葬坑出土高14.4厘米。铜俑发式奇特,头发梳理整齐下垂至背部再回挽于头顶,然后又用围带束缚,与以往东周时期铜人、铅人和玉人发髻相异。流失在外的两件铜人与洛阳发现的这件铜人是否存在内在关联,尚有待研究。两件铜人双手所捧筒状物应穿插何物,作何种用途,已发表的考古发掘报告并未提及。......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