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悉消息后,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党支部决定停止在毕节的活动,向外转移,并计划在安顺等地建立新的活动地点。其中,共产党员缪正元、周凤逸以电台报务员的身份为掩护,打入省政府设在安顺的无线电第三电台工作,地下党员肖仕铣在黔军一师师部任副官,他们具体负责党组织的联络工作,指导安顺的革命活动。此后,中共安顺地下组织的活动转移到农村,在安顺、紫云、镇宁交界的边区开展反蒋抗日武装斗争。......
2023-11-29
二、地方各级政权的建立
安顺地方各级政权,是从二野五兵团和西进支队在挺进贵州途中建立中共安顺地委开始,到1955年底左右逐步基本建立起来的。
中共安顺地委、行政专员公署、军分区的建立
按照中共中央和西南局的部署,随二野五兵团西进的西进支队,主要任务是到贵州建立省、地、县、区各级党政机构,接管国民党在贵州的各级政权机构和工矿企业,迅速开展解放后的各项工作。遵照中共中央和西南局的指示,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席杨勇、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苏振华、副书记徐运北汇同原赣东北区党委随军西进的成员,从1949年8月起,对接管贵州所需干部和全省党政军各级领导班子的配备等,在西进之前和西进途中,进行了精心的筹划和积极的准备。
10月上旬,大军集结于湖南湘潭、邵阳等地,中共贵州省委根据接管的实际需要,将西进支队的干部组编成了省、地(市)党政军领导班子的架子。18日,省人民政府主席杨勇、省委书记苏振华、省委副书记徐运北联名向西南局报送了《关于贵州地方干部配备问题的报告》,《报告》中具体提出了省属各部门和各地(市)党政军主要负责人的配备名单。11月10日,西南局批复了这个报告。
10月21日至27日,中共贵州省委在湖南邵阳召开会议,全面部署贵州解放后的工作。其中,明确了西进支队所属各中队具体的接管对象和各地(市)党政军领导班子的组成人员。
10月底到11月初,西进支队在湖南芷江一带作进入贵州前的最后准备,认真传达了贵州省委邵阳会议精神,向全体干部正式宣布了各大队的接管对象和各地(市)党政军领导班子的组成人员名单。其中,明确八大队接管安顺地区,由白潜、李庭桂、赵尧、宗凤鸣组成中共安顺地委。白潜任中共安顺地委书记,李庭桂任安顺行政督察专员,赵尧任副专员,宗凤鸣任地委宣传部部长,韩国锦任安顺军分区副司令员(代理司令员)。
11月18日,安顺解放。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七军四十九师进驻安顺。为确保接管工作顺利进行,对接管工作实行军事管制,21日,成立了安顺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汪家道任主任,白潜、李庭桂任副主任,韩国锦、翁可业、赵尧、张友忠任委员,统一领导全地区的接管工作。
11月26日,地委、专署在安顺城内大府公园广场召开群众大会,宣告中共安顺地方委员会、安顺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中国人民解放军安顺军分区、安顺军事管制委员会正式建立。地委下设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社会部;专署下设秘书科、民政科、财政科、建设科、文教科、工商科、粮食局、盐务局、公安局、税务分局、中国人民银行安顺中心支行。安顺专区辖安顺、平坝、普定、镇宁、紫云、郎岱6县。
接管建政(www.chuimin.cn)
在进入安顺之前,11月16日,安顺地委在黔东南镇远召开了扩大会议,研究进入安顺后的工作方针、政策和任务。会上,明确一中队接管安顺县,二中队接管普定县,三中队接管镇宁县,四中队接管郎岱县,五中队接管平坝县。安顺解放后,从11月下旬起,地委陆续派员接管专区所辖县,先后建立了各县县委(临时县委、工委)和县人民政府。21日,一中队接管安顺县,22日,中共安顺县临时委员会和县人民政府成立,江泽民任县委书记兼县长。23日,五中队接管平坝县,成立中共平坝县临时委员会和平坝县人民政府,李一丁任县委书记,安余轩任县长。27日,二中队接管普定县,成立中共普定县临时委员会和普定县人民政府,王耀庭任县委副书记,张子恒任县长。29日,三中队接管镇宁,成立中共镇宁县临时委员会和镇宁县人民政府,马国选任县委副书记,李济民任县长。12月5日,紫云和平解放,地委派李育民等11人前往接管,16日,建立中共紫云县工委,吕瑞林任工委副书记;25日,紫云县人民政府成立,李育民任县长。1950年1月14日,地委派陈洪涛、聂殿臣、刘新民、王舍人等率盘北游击队接管郎岱。15日,成立郎岱县人民政府,陈洪涛任县长,聂殿臣任副县长;30日,中共郎岱县委成立,陈洪涛任书记。
各县在接管并建立县委、县人民政府之后,立即着手建立区、乡(镇)人民政权工作。截止1950年1月底,全区接管建政工作基本结束。据统计:全区共接管122个单位,留用旧职人员5515人,接收国民党投降的武装人员4000余人;全区6个县、27个区、15个镇、78个乡建立了人民政权。
为确保接管建政工作的顺利进行,11月24、25日,中共安顺地委先后召开了安顺、普定、镇宁等县的领导干部会议和地委机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具体部署全区的接管建政工作。要求所有接管干部要向各行各业宣传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新区的各项政策,在接管过程中,要坚持“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依靠工人阶级,集中力量,接管城市”的方针。为贯彻落实这一方针政策,地委又先后召开了群众大会、“胜利会师大会”、“庆功祝捷大会”、“各族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农民代表会议”、“留用人员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广泛宣传党在解放新区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共同纲领》和《约法八章》。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认真执行党的统战政策、没收官僚资本政策和对旧职员采取“包下来”的政策,采取了“扶持工厂复工,救济失业,平抑物价”等措施。接管了原国民党的“中央银行”、“农民银行”和“交通银行”,建立了“中国人民银行安顺县支行”。接管了原国民党的盐务局、粮食仓库及和中公司,控制了粮、盐和细纱的供应。1950年夏又先后建立了安顺专区工会办事处、安顺专区民主妇女联合会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安顺地区工作委员会。这些工作和措施,充分体现了党在解放新区的方针政策,体现了充分发动和依靠各族人民群众,团结知识分子,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和各族各界爱国人士,形成广泛的统一战线的要求,有力地推动了各方面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别是很快地促使了商店开门、学校复课、工厂复工,恢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稳定了各阶层人士的思想情绪,为整个接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公开建党、培训干部
解放初期,安顺专区党员队伍主要由西进支队中的党员、部队转业的党员、已与党组织取得联系的地下党的党员构成;干部队伍主要由西进支队的干部、部队转业的干部、地下党领导的已经过整编的游击队队员、部分起义人员和解放后接收的旧政府职员构成。据1949年底的统计,党员406人,干部793人。这样的党员、干部队伍,不仅数量少,而且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解放后要立即开展的各项工作的需要。为适应工作需要,在接管建政的基础上,地委就部署了公开建党和培训干部工作。
在建立地、县、区党委的基础上,根据中央关于公开建党的方针,全区各县、区逐步开展了基层建党工作。1950年12月,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公开党”的指示,地委要求于1950年底至1951初,分别举行群众大会,公开县委书记、区委书记名单和专、县以上机关党支部党员名单,并号召党员虚心向群众学习,接受群众的监督,与非党干部团结,共同为人民服务。这为公开建党作了思想、政治和组织准备。1951年3月,党中央召开全国第一次组织工作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发展新党员的决议》,指出“新党员必须是工人和劳动人民中最优秀的人物”。地委根据《决议》精神,开展了以产业工人和农村贫雇农积极分子为重点的发展党员工作。4月,地委组织了7人工作组,在安顺县二区云华乡二桥村进行建党工作试点,以推动全区的农村建党工作。试点中,培养考察了10名党员发展对象,从中发展了4名党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安顺专区第一个农村党支部。地委要求,各县参照地委试点的经验,各选一个重点村进行建党试点。农村进行建党试点的同时,在工厂,则以先建立工会、青年团组织入手,并通过工会、青年团组织,采取举办学习班等形式,对工人进行党的知识的宣传教育,发现和培养工人中的积极分子,为在工厂建党做准备。当年,全区仅发展农民党员6人,产业工人党员2人。1951年底,中共贵州省委第二次组织工作会议重申了公开建党。1952年7月省委第三次组织工作会议部署了在土改和“三反”、“五反”运动中进行整建党的工作,并具体分配了各专区第一批建党计划。根据省委这两次组织工作会议要求,地委作出了《关于1952年建党工作计划的决定》和《1952年上半年至1953年6月党员发展计划》。《决定》要求,把建党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以小乡为党的基层组织单位,凡已建政并有3名党员以上的乡,即应建立临时党支部。在城市,着重在国营工厂的工人和财贸、文教、卫生等系统的职工发展党员。从此,全地区开始了全面的建党工作。通过试点,以“保证质量,坚持慎重发展”的方针为指导,按照“坚持标准、完善手续、保证质量”和“巩固地向前发展”、“先建党后建社”等要求,到1955年底,发展新党员3306名,其中,农民党员3046名,占新党员的92.1%,工人党员41名,占12.4%。建立农村党支部337个,占当时全专区乡(镇)总数的96%。为加强地专机关基层党的组织建设,1953年,地委建立了中共安顺专区直属机关委员会。
在公开建党的同时,为尽快适应开展各方面工作的需要,地委在充分使用好原有干部的基础上,突出抓紧地方干部的培养、训练工作。1949年12月下旬,地委决定建立安顺专区革命干部学校,大量招干进行培养训练。1950年就招收了由各县保送的贫苦积极分子和部分旧职员共600人,进行培训后安排工作。1951年10月,为适应土改工作对干部的需要,干校又专门举办了土改干部培训班,招收各县保送的学员668人,经过两个月的培训,编入土改工作队,分赴郎岱、镇宁、紫云参加土改工作。土改结束后,部份留在当地工作,部分回安顺另行分配工作。1952年7月,又举办了为期两个月的工人学习班,学习结束后,主要分配到地专机关工作。在招干培养的同时,干校还设置了短期轮训班和文化班,对在职干部进行短期轮训,对文盲半文盲干部进行扫除文盲培训。短期轮训班主要是对在职干部进行短期轮训,由地委机关中有一定政治理论基础的同志,到干校对学员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党的基本知识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等的教育。文化班主要采取“速成识字法”,对文盲半文盲的干部进行扫除文盲训练。
除地委办干校和干训班以外,各县均结合中心工作,举办了小型短训班,工会、青年团、妇联等群众团体以及财贸等系统也分别在本系统内开展干部选拔培训工作,选拔培训了大批的青年学生、革命知识分子以及各项运动中涌现出来的工农积极分子。截止1950年底统计,全区共开办了25期干部训练班,训练干部5873人(次),迅速扩大了干部队伍。保证了解放初期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公开建党和大量选拔培养干部工作,适应了解放初期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需要,调动了各方面积极分子的积极性,激发了各族人民和各阶层人士投身社会主义革命的热忱,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完成以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征粮为主要内容的反封建斗争以及土地改革和其他各项社会改造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和组织基础。
有关中国共产党安顺历史的文章
获悉消息后,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党支部决定停止在毕节的活动,向外转移,并计划在安顺等地建立新的活动地点。其中,共产党员缪正元、周凤逸以电台报务员的身份为掩护,打入省政府设在安顺的无线电第三电台工作,地下党员肖仕铣在黔军一师师部任副官,他们具体负责党组织的联络工作,指导安顺的革命活动。此后,中共安顺地下组织的活动转移到农村,在安顺、紫云、镇宁交界的边区开展反蒋抗日武装斗争。......
2023-11-29
中共黔桂边委获悉熊亮臣领导的农民武装攻下望谟县城,赶跑县长的消息后,决定加强对麻山武装斗争的领导,派陆海洋、黄平松等先后进入麻山指导工作。望谟地处广西乐业、天峨和贵州罗甸、紫云4县交界处,这纵横百里的少数民族山区,是中共黔桂边委活动的中心地区。......
2023-11-29
会议决定成立安紫边区领导小组领导的“安紫镇关工农革命委员会”,确定工农革命委员会的宗旨是:坚持抗战,驱逐日寇,争取工农民众的生存权利,反对对外妥协投降、对内实行暴政。工农革命军共200余人枪,下编6个大队。......
2023-11-29
六、安顺人民支援红军长征红军到底是支什么样的队伍?红军来后,所到之处,纪律严明,依靠群众,除暴济贫,爱憎分明,深受广大群众的拥护。安顺人民自觉自愿地支援和帮助红军。为了不影响部队的行军,部队决定将这位排长留在当地治疗。当部队找到当地布依族农民韦朝龙商量此事时,韦眼看红军战士伤势严重,当即答应负责救治。刘金生隐瞒了这个战士的红军身份,当作自己的家人,让其长期与全家同吃同住。......
2023-11-29
但在短短的几年间,经历了艰难曲折。此后,中共安紫边区领导小组在较长时间内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安紫边区领导小组的工作由张恒兹一人负责。面对这样艰难曲折的恶劣环境,边区领导小组没有气馁,而是坚强地奋进。至此,安紫边区领导小组重新得到健全。经研究,决定将安紫边区扩展为“安紫长边区”。......
2023-11-29
先进青年群体的形成,使马克思主义在安顺的传播有了实在具体的对象。二是新式书店对马克思主义相关书籍的秘密购进和销售。五是先进知识青年团体的共同学习和逐步拓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王若飞和黄齐生。在法国,结识了蔡和森、罗迈、李维汉、徐特立等人,进一步接触马克思主义,积......
2023-11-29
1936年春,由于敌众我寡,杨排方被国民党反动当局抓捕杀害,队伍被迫解散,但革命的火种已经点燃。派罗诗虎向中共贵州省工委请示,省工委负责人秦天真在安顺会见了罗诗虎,原则同意在镇宁、关岭、紫云三县边区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建立革命根据地。红军播下的革命火种燃起了熊熊烈火。......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