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共产党在安顺的历史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斗争

中国共产党在安顺的历史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斗争

【摘要】:也正是在以上重大事件发生的过程中,中共中央根据日本侵略中国后社会各阶级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取得合法地位。

三、党领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斗争

在反蒋抗日逐步深入的过程中,1935年月12月9日,北京学生举行声势浩大的抗日游行,由此开始的“一二九”运动迅速波及全国。1936年月10月,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在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胜利结束长征,实现了战略大转移。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这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迫使蒋介石不得不停止“剿共”,同意抗日。也正是在以上重大事件发生的过程中,中共中央根据日本侵略中国后社会各阶级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正当内战基本停止,国共两党关系开始改善的时候,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发生,中华民族全面抗战开始。

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起抗日的大旗,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中取得合法地位。

1937年9月,在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条件下,党中央派黄大陆由延安返回贵州,主持贵州地下党工作。初冬,黄大陆来到安顺,召集县工委成员开会,传达了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精神,介绍了国共合作后的政治军事形势,明确指出,贵州是“国统区”,当前不宜搞武装斗争,要在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的有利条件下,放手发动群众,利用各种公开的社会团体及合法的群众组织,广泛开展抗日民主运动。安顺的抗日救亡运动掀起新的高潮。

安顺赴省学生同乡会

1937年秋,在贵阳读书的安顺籍学生60余人,在贵阳组成了“安顺赴省学生同乡会”,旨在互勉互励。1938年寒假期间,安顺县工委与他们取得联系,支持和指导他们利用寒假期间,下乡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同乡会即组成“安顺县赴省学生抗日救亡工作团”,下设两个宣传队,利用歌咏、演讲等方式,分别到安顺县的木山堡、蔡官、新场、宁谷、杨武、双堡、旧州、鸡场、九溪和紫云县的猫营等地,走村串寨,以演讲、演剧、歌咏等方式向广大农民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鼓舞人民群众奋勇参加抗日,保卫家乡、保卫祖国。

安顺县教职员寒假抗日救国工作团

1937年寒假由国民党安顺县党部根据其省党部命令发起成立,旨在限制各校的寒假宣传活动。为了团结抗日,中共地下党组织支持鼓励教职工中的积极分子参加活动,并指示党员和党的积极分子认真从事宣传工作,积极与“安顺赴省学生同乡会”联合行动。为加强领导,中共地下党组织研究确定并通过工作团团员选举,党的发展对象赵白屿当选团长。国民党县党部察觉赵系共产党的积极分子,赵当团长将与其成立“工作团”的意图相违,十分不满。遂公告开除赵白屿等与中共地下党组织有联系的几名工作团团员。后经地下党组织的多方斡旋,开除之事不了了之,抵制了国民党县党部“包办”抗日的粗暴作法,团结了更多的人参加抗日活动。此后,教育界以地下党员和受地下党影响的进步教师如付文华、吴法尤以及“安顺三秀”等为骨干,掀起了教育界抗日救亡活动的高潮。安顺女中学生自治会动员学生节省每日的“早点费”,捐作抗日经费,得到全校学生的积极响应,全校每月捐款上千元。安顺中学校长黄国权,组织教师王守之、梅宗圻、罗蔗园、梁文隽等下乡写标语,开讲演会等,宣传抗日。其中“用铁血争取民族自由”的标语,振奋和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民族义愤和抗日热情。城内几所男小作了分工,在教师带领下,组成歌咏队、慰问队等,分别在城区东、西、南门外,慰问过往部队。当时还有一所私立培英女子小学,为进步人士吕金凤教师创办,在抗日活动中表现突出。他们举行义演,踊跃募捐,每个学生都在自己书包上用五色绒线绣上“读书救国”四个字,在安顺民众中留下深刻印象。(www.chuimin.cn)

此外,地下党领导的“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关岭“师生读书会”、平坝“朝气青年社”、“安顺大学生协进会”等先进社会团体和群众组织活跃在广大城乡,以文字、图画、语言、音乐戏剧表达方式,宣传群众、激励群众。《长城谣》、《黄水谣》、《义勇军进行曲》、《到敌人后方去》、《大刀进行曲》等抗战歌曲四处传唱。《乡村小景》、《落日》、《人为财死》等揭露日寇侵略罪恶的戏剧到处表演。抗日标语、绘画等举目可见。各地的妇女“提灯会”、青少年抗日歌咏比赛等大型活动,场面壮观,情绪感人。抗日救亡宣传,达到城乡与闻、妇孺皆知的程度。

为了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掀起抗日救亡的新高潮,地下党组织在原办的《安顺三月刊》等刊物被迫停刊后,重新创办《烽火》刊物,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刻、更鲜明地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同时,还在紫云、关岭等地分别开办师训班、读书会,培训抗日救亡骨干。

为了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联合抗日的诚意,地下党组织还积极支持和配合国民党地方当局的工作。其中,安顺县“七七”献金活动、抗战三周年纪念大会和戴安澜将军“路奠”活动在安顺产生了广泛影响。

“七七”事变两周年之际,地下党组织支持配合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黄长祚发起成立安顺县“七七”献金委员会,提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团结抗日,贡献力量”的口号,得到工商界知名爱国人士如邓羲之、戴子孺、孙起延、魏伯卿、段渐仪等的赞同和积极参与。7月7日委员会成立当天,在安顺城大十字、小十字设台宣传、动员募捐,当天即募集捐款上万元。爱国人士李克诚,徐静淑夫妇捐出金手镯一双,金耳环一对,还义卖家传“烫面饺”三天,将所得收入全部捐献。肖同生、易惠良系新婚夫妇,结婚不办喜筵,将所收礼金260元大洋全部捐献。这些爱国行动一时传为佳话。

1940年7月7日,地下党组织支持配合安顺国民党当局召开抗战三周年纪念大会,追悼抗日阵亡将士和死难同胞。纪念大会上,主席台两边悬挂着大幅对联——“拔剑问天,千里中原血化碧;挥戈退日,半壁南国气贯虹”。主祭人高诵祭文:“……百万健儿,远离乡关。荷枪实弹,露宿风餐。叱咤风云,效命疆场。成仁起义,尽为国殇。壮哉将士,捐躯御敌,光我民族,耀我史籍……报仇雪耻,后死之责……还我河山,慰尔英魂!……”。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与会者频频泪下,胸中怒火燃烧,极大地激发起广大群众的抗日爱国情绪。

1942年6月,戴安澜将军“路奠”,在安顺人民心中留下深刻记忆。戴安澜将军原为国民党第五军第200师师长,向以智勇著称,在抗日中战绩显赫,曾荣获国共两党联合颁发的三黄“宝鼎”勋章。1941年冬,200师曾驻防安顺,以治军严明深受安顺人民拥戴。同时,该师将士也受安顺人民爱国热情的影响,决心努力抗日,报效人民。1942年初,戴安澜奉命率军远征缅甸。行前遗书其妻:“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5月28日,该师在缅甸细摩公路郎科与日军遭遇,激战三小时,戴安澜光荣殉职。6月,戴安澜忠骨运归祖国。途经安顺时,地下党组织支持配合国民党当局发动各族各界群众、学校师生,臂戴白花,含泪“路奠”烈士。是时,沿街遍设灵位,站满哀悼人群,挽联挽幛相迭。灵车路过,激起热血沸腾、哀声遍邑。之后,各界人士纷纷写诗、填词、续联。诸如“碧血洒孟关,绝代功勋光南服;丹心照史乘,惊人战绩著东瓜”、“笑颜休哭国,死士报生民”等,以表对烈士的怀念和崇敬之情。与戴安澜一起壮烈殉职的还有该师599团团长柳树人。柳树人系安顺备受尊敬的教育工作者、爱国人士柳惠希之子。柳惠希先生深明大义,压抑悲痛,在公祭大会上发表演说,对其子的壮烈殉职悲壮陈词:“余盛年时,正值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激烈之秋,未能执戈卫国,报憾无穷,每与此意训子,冀能成我之志。吾子树人幸得为志士戴将军之部属,共将军异域捐躯,成我未成之志,我何悲痛哉!”。言词悲壮,闻者泣下,抗日救国情怀倍增。上述一系列活动,充分体现了安顺人民的爱国热情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成效。

在安顺人民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中,活跃着一支隶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的抗日宣传队伍——“抗日演剧宣传第四队”。“抗日演剧宣传第四队”是1938年8月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联合抗日期间)政治部副主任周恩来和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在“抗日救国演剧队”基础上组建的,配属第四战区,故名“四队”,驻广西。1944年日军发起豫湘桂战役,中国守军溃退,“抗日演剧宣传第四队”队长魏曼青、队副兼党支部书记舒模率全队42人,经长途跋涉于1944年底来到安顺。他们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进行抗日宣传,并根据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入乡村,深入群众,一边宣传,一边学习民间歌舞艺术,吸取民间的文化精华。编创人员宋杨等根据流传于安顺民间的民歌,创作了一首名为《读书郎》的通俗歌曲,并由独唱演员陈峰首次登台演唱,收到热烈的反响。后来这首歌流行全国以至流海外。1945年3月,“剧宣队”离开安顺前,特意编排了丁伶创作的话剧《长夜行》,连续演出5场,取到了良好的宣传鼓舞作用,给安顺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工作,有力地促成了安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推动了安顺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迭起,安顺汇入了全民族抗战洪流。但是,由于国民党顽固势力溶共、防共、反共之心不死,在上述工作中,经常受到国民党地方当局的秘密侦察和破坏,《烽火》被迫停刊,师训班、读书会等活动受限制,有的地下党员、进步学生还被冠以各种罪名被捕入狱。党的很多工作被迫转移到边远地区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