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共安顺地下组织的建立与发展-中国共产党安顺历史

中共安顺地下组织的建立与发展-中国共产党安顺历史

【摘要】:获悉消息后,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党支部决定停止在毕节的活动,向外转移,并计划在安顺等地建立新的活动地点。其中,共产党员缪正元、周凤逸以电台报务员的身份为掩护,打入省政府设在安顺的无线电第三电台工作,地下党员肖仕铣在黔军一师师部任副官,他们具体负责党组织的联络工作,指导安顺的革命活动。此后,中共安顺地下组织的活动转移到农村,在安顺、紫云、镇宁交界的边区开展反蒋抗日武装斗争。

三、中共安顺地下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中共安顺地下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历经十五年之久,大体经历三个阶段:即中共安顺县支部,中共安顺县工作委员会(简称安顺县工委),中共安(顺)紫(云)边区领导小组。在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共地下党员们,胸怀崇高理想,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不屈不挠地坚持斗争,始终让党的旗帜飘扬在安顺大地上,终于迎来安顺的解放。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激起了全国广大人民的义愤。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全国各地掀起了抗日反蒋高潮,抗日救亡运动日益深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共毕节支部在毕节秘密开展活动,引起当地反动政府和军阀的警觉,企图采用残酷手段对他们进行镇压。获悉消息后,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党支部决定停止在毕节的活动,向外转移,并计划在安顺等地建立新的活动地点。

1934年7月,中共地下组织毕节支部书记林青、委员秦天真、缪正元及部分“草原社”成员熊蕴竹等先后转移来到安顺,住进安顺城内顾府街(今民主路)80号龙文(又名龙树黔,秦天真在贵阳读高中时的要好同学,当时在黔军驻安部队中办报)家。之后,同安顺抗日救亡运动骨干谢速航、陈汉民等取得联系。秦天真以家庭教师身份把一些进步刊物的骨干集中到龙文家,组织“读书会”,开办短训班,引导他们阅读进步书刊和通俗社科著作,宣传共产党的宗旨和抗日主张,教育培养革命积极分子。“读书会”的会员不断扩大,后来还在省立安顺四中、安顺女中等相继建立了类似的“读书小组”。

林青、秦天真等在安顺开展活动期间,共产党员邓止戈因躲避军阀的追捕从四川辗转到贵阳;在上海入党,因故与组织失去联系的党员王石安、赵促成也来到贵阳。他们通过各种渠道与林青、秦天真取得联系。经几人一起商议,决定汇集各方面革命力量,以贵阳为中心,开展贵州的革命工作。1934年9月,林青、邓止戈、秦天真、缪正元、高言志、李逸生、肖仕铣、王石安、赵促成在贵阳召开了“九人会议”,成立了以党员为核心、九人组成的指导全省革命活动的革命组织——“贵州省革命工作委员会”(又称“九人工委”)。其主要任务是:寻找党的上级组织,深入发动群众,动员和组织革命力量,教育培养党的积极分子,稳慎发展党员和建立党的组织。其活动方式是:成员分别在军队和地方利用合法身份开展活动,在组织抗日救亡等活动中宣传中国共产党政治主张。工委成立后,多次派人到安顺开展活动、指导工作。其中,共产党员缪正元、周凤逸以电台报务员的身份为掩护,打入省政府设在安顺的无线电第三电台工作,地下党员肖仕铣在黔军一师师部任副官,他们具体负责党组织的联络工作,指导安顺的革命活动。

到安顺指导安顺革命活动的中共地下党员,在加强对进步团体和刊物帮助指导的同时,对谢速航、陈汉民等一批积极分子进行了重点培养,为发展党员和建立党组织创造了条件。1935年1月,红军长征到达遵义,林青到遵义向党中央负责地方工作的罗迈(李维汉)汇报贵州的工作情况,党中央批准成立“中共贵州省工委”,林青任书记,秦天真、邓止戈为委员。2月,省工委派秦天真来安顺直接发展党员。秦天真在安顺发展了谢速航和龙文入党,同时通知陈汉民到贵阳,由省工委书记林青亲自谈话并发展入党。随即,在秦天真的主持下,在安顺建立了中共安顺县地下党支部,谢速航任书记,龙文任组织委员,陈汉民任宣传委员。(www.chuimin.cn)

1935年4月,中央红军四渡赤水以后,甩掉追敌,佯攻贵阳,调出滇军,西进云南,迫使蒋介石把追剿红军的注意力转移到贵州中西部。为统一领导安顺各县的革命活动,支持和配合红军长征,中共贵州省工委决定,将中共安顺县支部改为中共安顺县工委,隶属于中共贵州省工委,负责指导安顺各县的革命活动以及党组织的发展工作。

1935年7月,中共贵州省工委书记林青及刘茂隆等人在贵阳被国民党逮捕,各地党的地下组织与省工委暂时失去了联系,中共安顺县工委组织委员龙文因此回老家郎岱岩脚隐藏(此后与党组织失去联系)。1937年9月,陈汉民被国民党政府调到关岭县邮电局任局长,中共安顺县工委指示其以邮电局局长的合法身份在关岭县开展抗日救亡活动。陈汉民到任后,以合法身份为掩护,在县城花江(当时关岭县政府所在地在花江)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还利用到学校兼课的机会,教学生唱抗日歌曲,在进步青年教师和学生中,秘密组织“读书会”等。是年冬,陈汉民鼓励支持关岭在省城贵阳读书的进步青年邱崇杰奔赴延安,进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8月陈汉民又鼓励支持“读书会”的施家锦等7人去延安投身革命。可惜7人行至四川绵阳,国民党封锁过紧,无法前行,只好返回关岭,继续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初,国民党以“异党分子”逮捕了陈汉民,并送贵阳关押,经党组织多方营救才得以出狱。出狱后,陈汉民被安排在省邮电局工作,又以合法身份为掩护,继续开展地下斗争。

因龙文回老家隐蔽,与组织失去了联系,陈汉民又因工作岗位变动离开了安顺,1937年冬,中共安顺县工委组成人员作了调整,谢速航任县工委书记,谢家鹏、李运亨任县工委委员。

1938年,中共安顺县工委创办《烽火》杂志,宣传党的团结抗日主张。《烽火》杂志的出版引起了敌人的警觉,1938年10月,谢速航被迫离开安顺,中共安顺县工委的工作由杨斌毅负责。1939年杨斌毅调离安顺县,安顺县工委的工作由朱桂林负责。

早在1935年2月,中央就派代表杨涛(潘汉年)从遵义到贵阳,专门听取贵州省工委关于贵州地下党组织活动情况的汇报。杨涛指示省工委建立军事工作小组,开展武装斗争。4月,省工委决定建立军事工作小组,由张恒兹等6人组成。7月19日,省工委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严重破坏,林青在贵阳被捕,英勇就义。8月,省工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隐蔽分散活动,把重点转向农村,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自己的武装,开展武装斗争。此后,中共安顺地下组织的活动转移到农村,在安顺、紫云、镇宁交界的边区开展反蒋抗日武装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