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历史成果: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共产党安顺产生的影响

历史成果:新文化运动对中国共产党安顺产生的影响

【摘要】:设立新式书店,发行进步书刊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安顺先后出现了“万各书局”、“仁义新书局”、“潮音书店”、“协文书店”、“新星书店”等新式书店。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创建民国后提倡“男女平等”,并在新文化运动的不断促进下,安顺创办了女子小学,开办了女子师范,为妇女接受教育创造了条件。

一、文化运动的影响

清朝晚期,清王朝为了挽救其摇摇欲坠的统治,在内外形势的逼迫下,不得不实施变法,推行新政。其中,学务改革是重要内容,规定立学的宗旨是“以忠孝为本,以经史为基础,以西学论知识,练其技能,以备实用”。因此,废科举,办学堂,纳西学,派学生出洋留学等。在这样的背景下,安顺的教育出现了转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安顺府遵旨废除书院,办起了官办的初、高两等学堂。此后,在地方有识之士的推动下,城乡民众也集资办学堂,学堂教育逐步兴起。学堂教育的兴起,逐步改变了科举教育的陈规,教师、学生都有学习和了解国内外哲学政治科学文化知识的机会,大幅度地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眼界。民国成立后,在孙中山“教育主义,首贵普及”的思想影响下,安顺倡办新学之风兴盛,书院读经之弊逐步更除,新式学校逐步兴起。民国3年(1914年)开办的“安顺县立中学堂”(今安顺市第一高级中学),具有划时代意义。这些新式学校为安顺社会培养了一批批近代的知识分子,他们的思想观念比较新,容易接受外面的信息,其中有些先进分子冲破了封建思想的束缚,开始探索国家强弱,民族存亡的道理,成为安顺开启民智、推动爱国民主运动兴起的重要力量。

1915年5月,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并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引起国人的一致愤慨和强烈反对,全国各地掀起爱国护国热潮。安顺在进步师生的推动下,积极响应。安顺县立中学进步师生组织全校师生走上街头进行爱国护国宣传,并由教师周灿云以庄重的颜体字手书“勿忘国耻”四个大字,令人镌刻在石牌上,把石牌立在学校大门旁的大槐树下,以永久激发学生的爱国思想。另一所设立不久的“振坤师范学校”,校长刘伯矩也亲自带领师生上街游行,进行爱国护国宣传。这些活动,鼓舞了学校师生和广大市民的爱国护国热情。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尽管安顺军阀严密封锁消息,但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全国各界群众的声援以及“五四”运动要民主、要科学和反帝反封建的新思想,源源不断地通过安顺籍在外的进步人士、学生的家信、通电、传单等陆续传到安顺。安顺的进步知识分子紧跟全国各地的形势,积极组织学生救国会、学社等,上街进行演讲宣传、扩大影响。在进步知识分子的积极努力下,以学校师生为主力军,各阶层群众参与,掀起了安顺反对军阀卖国政府、抵制日货的热潮,“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等爱国歌曲很快在城乡传唱,要民主、要科学和反帝反封建的新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安顺的社会风气日见开化,封建伦理、鄙陋习俗受到冲击,妇女解放运动得到促进。从此,人们逐渐摆脱政治上的蒙昧,开始关注国家、关注民族,关注社会。随着人们政治生活需求的不断上升,新的见闻、新的知识、新的思想不断通过各种渠道传入,安顺这个封闭的社会开始孕育新的变化。

开办新式学堂,学校与社会结合

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开办新式学堂逐步形成风气,学校教育一改旧书院教育只要学生埋头读诗书,不许关心社会盛衰的模式。在一些进步校长、教师的影响和推动下,学校教育在授予学生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外,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现状,了解人民疾苦,关心国家前途,立定报国志向。特别是在一些涉及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是大非面前,学校在主张正义、宣传真理、发动群众、鼓舞士气方面,常常走在前列,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的生力军。其中涌现出一批批先进的知识青年,如陈曾固、沈守鸿、方士新等早期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就是从安顺县立中学毕业后,继续到大学深造并接触马克思列宁主义,从而走上革命道路的。

设立新式书店,发行进步书刊

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安顺先后出现了“万各书局”、“仁义新书局”、“潮音书店”、“协文书店”、“新星书店”等新式书店。这些新式书店,多是与上海商务印书馆等签订合同,以销售上海版的新文化运动初期一些进步作家如鲁迅、邹韬奋等的白话文著作和通俗社科类读物为主,这些书籍,思想新鲜,内容丰富、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很受读者特别是激进知识青年的欢迎。这些新书店,成了打开人们思想闸门、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唤起民主科学意识的重要阵地,对推动安顺人民新的觉醒起了重要作用。(www.chuimin.cn)

促进大众文化的发展

旧时的安顺,遍设烟馆,寺庙林立,长期以来,人们在吸食鸦片、求神拜佛中麻木不仁地生活着。新文化运动特别是“五四”运动之后,在新文化、新思潮的熏陶下,白话文书报、现代文学作品等大量传入,吸引着大批知识青年。同时,新音乐美术戏剧话剧体育等也走进人们的生活。随着这些文化活动的不断扩展,为了换阅读物、推介新著、交流心得、探索发展、发表见解等的需要,渐渐出现了一些文化、学术团体和自办刊物。人人有权参与,有权享受的大众文化渐渐发展起来。

促进妇女解放运动

封建社会,伦理道德、宗法制度,都是压迫和歧视妇女的。在辛亥革命前,绝大多数妇女连最基本的受教育的权利都没有。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创建民国后提倡“男女平等”,并在新文化运动的不断促进下,安顺创办了女子小学,开办了女子师范,为妇女接受教育创造了条件。从此,妇女开始走出家庭,走入学校,走上社会。

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

在“五四”新文化、新思潮传播的洪流中,尽管封建军阀政府从不放松政治上的控制,但是,他们终究控制不住人们已经开启的思想闸门,堵不住进步的、革命的书刊不断传入安顺的渠道。当时被称为“禁书”的《铁流》、《母亲》、《夏伯阳》等翻译的革命文学作品,还有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杨剑秀的《社会科学概论》、以及《告彷徨的中国青年》、《社会发展简史》甚至是马列的原著如《反杜林论》等政治理论著作都传入了安顺。这些新的政治理论著作,在一部份激进青年中秘密传阅。新的理论促使这些青年以新的视角认识和思考当时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探求改造现实的方法,为传播和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创造了必要的思想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