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文化和人格现代化追求的关键成果

文化和人格现代化追求的关键成果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自然是中国现代化航船赖以远航的巨大文化资源,但不可避讳,其中很多因素与现代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中国当前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和社会问题,都可以追根溯源到中国传统的历史和文化中。传统惰性的巨大张力,暴露出中国文化现代化和人格现代化道路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五、注重文化和人格现代化的诉求

无论是皇权崇拜意识和奴性意识,还是官本位文化和权谋文化,都折射出中国人现代化进程中人格现代化的艰难。如何从自卑依附型向自主独立型转变、从消极服从型向积极创造型转变、从私情人治型向契约法治型转变、从内耗避责型向诚信守责型转变、从保守封闭型向开拓创新型转变、从盲从冲动型向科学理性型转变[59],是摆在中国人面前的严峻课题。

中国传统文化自然是中国现代化航船赖以远航的巨大文化资源,但不可避讳,其中很多因素与现代化的要求不相适应。中国社会在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过程中,最顽固、最难克服的阻碍始终是传统的文化心理、思维定势、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而这种传统的文化心理、思维定势、价值取向、行为方式都应该归之于前现代社会留给现代社会的历史包袱。中国当前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文化问题和社会问题,都可以追根溯源到中国传统的历史和文化中。长期封闭的自然经济和血缘宗法制度造就了中国社会独特的精神特征:重伦理道德、血缘、政治;和谐中庸、安于现状、听天由命;重视眼前实利、知足常乐;重视道德理性教化。这些特征表现在价值取向上,便是修齐治平的官本位思想,重视三纲五常的等级伦理,重义轻利,重农抑商,尚古求稳,不偏不倚,平均大同;表现在个体行为上,往往是求稳怕乱,恐惧变革;重义轻利,安贫乐道;小农经济,绝对平均,不患寡而患不均;宗法家长制,一言堂,唯上唯书;安分守己、洁身自好、明哲保身等。这一切负面的思想传统和思维惰性,与现代化所要求的民主法制的政治制度、科学理性的民族精神、奋勇进取、究天穷地的探索精神都是格格不入的。(www.chuimin.cn)

传统惰性的巨大张力,暴露出中国文化现代化和人格现代化道路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中国社会结构和思想结构中的儒道互补的思维方式和行动方式,几千年来封建专制制度与宗法经济培育出来的奴性依附意识、目光短浅的小农意识、明哲保身的中庸守成意识、功利主义的实用意识等,都以不同形式,在不同时期、不同场合、基于不同主体、面对不同对象顽强地表现出来。

陈独秀先生曾说:文化的现代化和伦理人格的现代化,是中国现代化“最后觉悟之觉悟”[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