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革开放初期一直延续至今的“毛泽东热”,也是一个发人深省的当代社会文化心理现象。可以预见,整个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都将存在着前现代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诸多领域中的前现代社会文化倾向形成了一种超越大众文化和文学艺术本身的社会文化思潮。......
2023-11-29
一、西方国家现代化初期的前现代社会文化思潮
西方国家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也存在前现代社会文化思潮。
作为全球社会现代化典范的西方国家,现代化初期几乎都面临同样的城市化、工业化对宗法制小农经济的冲击,都面临着大致相似的、怀旧夹杂着复古之类的社会心理问题。这是人类前进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现象,也是工业化、城市化为核心的现代化的副产品。工业社会打破了宗法乡村的和谐安宁,摧毁了前现代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动摇了传统的价值观念,确立了一种新的经济政治秩序。大多数宗法农民对这种新出现的市场经济感到惧怕但又无可奈何,对现代化表现出本能的拒绝和不适应。某些被新的生产方式摧毁了的阶级和阶层,更是怀念那个逝去的表面和谐安宁的宗法田园时代,试图从那里找到对现实感到失意的精神慰藉。
西方社会的这个过程从文艺复兴时期便开始了。以“羊吃人”著称的圈地运动,实际上是典型的“损不足以奉有余”地剥夺和牺牲弱势群体、为工业社会强行“制造”“无产者”的包括资金和劳力在内的原始积累过程。大批农民被赶出家园,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不得不“自由自愿地”出卖自己,把身体锁到冷冰冰的机器上做工。马克思的描写是准确的:“大多数人的贫穷和少数人的富有就是从这种原罪开始的”,“真正的历史上,征服、奴役、劫掠、杀戮,总之,暴力起着巨大的作用。”[17]“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18]。“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19],“而对他们的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20],“最后,工人阶级中贫苦阶层和产业后备军越大,官方认为需要救济的贫民也就越多。”[21](www.chuimin.cn)
到18世纪,随着社会贫困人口剧增,社会成员流离失所现象的普遍增加,欧洲许多国家出现带有感伤主义色彩的反现代化社会文化思潮。法国卢梭的《新爱洛伊丝》开启了倾诉感伤的传统;德国的歌德哀怨凄婉的《少年维特的烦恼》使维特热风靡全欧;英国的感伤主义小说和墓园诗派走红文坛,尤其是英国感伤主义小说和墓园诗派,它们刻意搜寻落叶、黄昏、墓地、夭折的少女等易于触动感伤神经的现象,放纵并沉溺于个人情感世界。由于没有找到造成社会不公和社会灾难的根本缘由,其道德义愤毕竟是苍白无力的,根本不能阻滞和改变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法国大革命以后,感伤思潮中增加了几分颓废与末日的气息。那些在法国大革命中被摧毁的没落贵族,因失去往日的天堂而对现实发出“半是挽歌,半是谤文,半是过去的回音,半是未来的恫吓”的恶狠狠的诅咒。[22]“为了拉拢人民,贵族们把无产阶级的乞食袋当作旗帜来挥舞。但是,每当人民跟着他们走的时候,都发现他们的臀部带有旧的封建纹章,于是就哈哈大笑,一哄而散。”[23]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终于汇聚成以“回到中世纪”、“回到民间”、“回到大自然”、“回到自我内心”为主要指归的波及全欧的消极浪漫主义文学大潮。于是地中海沿岸叱咤风云的英雄呐喊,宗法小农的无奈呻吟,以及没落贵族的恶毒诅咒,构成浪漫主义文学的跨世纪合唱。英国湖畔派三诗人打捞搜集起中世纪的风情美、大自然的风光美,刻意渲染远离尘嚣的大自然和宗法制乡村,与工业化现实的丑陋和冷酷进行对照。他们表面上出世,甚至厌世情绪的背后,仍然泄露出强烈的入世情怀:怀念昔日安宁富足、平静、等级井然的生活。他们对现实不满却又无可奈何,不得不到所谓和谐的过去甚至远古时代寻找心理上的慰藉。
有关唯物史观与文艺思潮的文章
从改革开放初期一直延续至今的“毛泽东热”,也是一个发人深省的当代社会文化心理现象。可以预见,整个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都将存在着前现代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诸多领域中的前现代社会文化倾向形成了一种超越大众文化和文学艺术本身的社会文化思潮。......
2023-11-29
政府采取的有所倾斜的富民政策对解放社会生产力,启动中国现代化航船,起到了巨大的历史推动作用。这一切,实际上都为中国社会可能出现的动荡和危机埋下了祸根。一位当代中国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专家指出,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警戒线0.4。效率与公平的失衡是引发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原因。对此,大多数社会成员逐步具有了清醒的认识。......
2023-11-29
这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理性认同的基本底线。前现代社会文化思潮中对逝去的封建制度的田园牧歌式的美化,与现代化过程中的失误的变相诅咒相联系。但任何伟大的事业都可能出现一些负面因素。......
2023-11-29
市场经济对于中国社会的意义,应当置于2000多年以来的自然经济和1949年以来的计划经济背景才能看清楚。市场经济把自由平等竞争的法则和机制引进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市场经济肯定了人的价值、尊严、人格和力量,促进了当代中国的民主化进程。然而,中国目前还处于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百业待兴,各种体制和制度尚不完善,因此,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一时表现得比较集中。......
2023-11-29
[42]作为中国现代化初期最大事件的市场经济,它在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可以说,市场经济,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动力,是思想解放的经济基础。传统惰性的巨大张力,暴露出中国文化现代化和人格现代化道路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2023-11-29
老子、庄子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天人合一”概念,但却处处体现了这一思想。最早使用“天人合一”概念的是北宋时期的张载。后来程朱理学又予以进一步发挥,使“天人合一”进一步成为论证君权神授的思想工具。“天人合一”思想也遭遇过质疑。中西方的不同在于“合”到哪里去?......
2023-11-29
可以说,“唯物史观”是现实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在承接和吸取这一伟大的文学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理论创新,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的现实主义理论。“真实性”在现实主义理论中占有首要地位。......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