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水体调温技术研究进展及国家鲆鲽产业报告.

水体调温技术研究进展及国家鲆鲽产业报告.

【摘要】:埋深一般在200~1500m,水温50℃~80℃。冀北山地区以温水或温热水为主,水温平均在60℃~82℃。岩溶裂隙热储有3个,即奥陶系、寒武系府君山组和蓟县系雾迷山组,埋深910~3190m,水温49℃~103℃,其中雾山组热储层分布广、厚度大、岩溶裂隙发育,为天津市主要地热开发层位。

调研整理了环渤海,山东、河北、天津、辽宁四个省、市的地热和太阳能分布情况。以典型规模海水鲆鲽类工厂化养殖系统为例,就几种不同调温模式作了经济性分析和对比。

3.1 环渤海地区温度资源分布

(1)地热分布情况:

山东省是中低温地热资源比较丰富的省份,其境内的沂沭断裂带是一条多种成因类型的地热带,以断裂裂隙型为主,储存了大量的地热资源。以沂沭断裂带为分界线,山东在地质上分为鲁东和鲁西两大块。鲁东地区是山东地热异常显示最好的地区,热储层主要为岩浆岩变质岩断裂破碎带,水温较高,盖层较薄,水温65℃~90℃。鲁西地区主要为岩溶裂隙型,呈层状或带状分布。埋深一般在200~1 500m,水温50℃~80℃。鲁北地区多为平原,为新生代盆地分布区,热储层以层状新生界孔隙热储为主,埋深在1 000~2 000m,水温40℃~110℃。

河北省境内地热资源比较丰富,其成因既有对流型,也有传导型,或是多种成因迭加复合。根据区域地质构造及地形地貌,冀内地热资源可划分为冀北山地区、冀西山地区、冀西北山间盆地、河北平原区四大热水区。冀北山地区以温水或温热水为主,水温平均在60℃~82℃。冀西山地区地下热水区地处太行山断褶带,水温在20℃~59℃。冀西北山间盆地地下热水区分布有四个地下热水亚区,井深80~470m,水温41℃~62℃。河北平原地下热水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为冀东南沉降带,3 000m以内井口水温一般为60℃~80℃,高者可达97℃。

天津市属中、低温地热资源,以传导型为主。共有5个地热储层,新近系明化镇组、馆陶组为孔隙热储,埋深600~2 400m,水温40℃~87℃。岩溶裂隙热储有3个,即奥陶系、寒武系府君山组和蓟县系雾迷山组,埋深910~3 190m,水温49℃~103℃,其中雾山组热储层分布广、厚度大、岩溶裂隙发育,为天津市主要地热开发层位。

辽宁省地热利用历史悠久,地热资源潜力较大,有31个地热田(点)已被不同程度地开发利用。其中60℃以上热水点可开采水量65 783m3/d,所含热能96.05MW,相当于10.34 ×104 t/a标准煤。根据2000年时的勘探结果,辽宁省境内共有热泉点52处。其中,水温大于80℃的3处,最高为98℃;水温60℃~80℃的10处;水温40℃~60℃的20处,水温25℃~40℃的19处,均属低温热水资源。

(2)太阳能分布:

山东省各地年太阳总辐射量在4 542.61~5 527.32MJ/m2之间,其中,成武县年太阳总辐射量最少,蓬莱最多。各地太阳总辐射差异较大,胶东半岛南部总辐射量较小,北部蓬莱、龙口一带较大。鲁北垦利、河口一带辐射量较大,鲁西南、鲁西一带较小。从日照时间来看,全省变化范围在2 200~2 800h之间,半岛的中东部和鲁北的大部分地区在2 600~2 800h之间;鲁南最少,多数在2 200~2 400h之间。日照时数的季节分布特点是春季最多,夏季次之,冬季最少。

根据河北省气象局网上公布的资料显示,河北全省2012年平均年日照时数为2 393.2 h,各地年日照时数在1 665.9~3 127.2h之间,北部高原地区超过2 800h;中南部的局部不足2 000h;其他大部分地区在2 000~2 800h之间。与常年相比,北部大部分地区接近常年,部分地区偏多,超过100h;南部大部分地区偏少,部分地区偏少,为300~800h。冬季日照时数较短,全省平均472.7h。日照时数偏少时段主要集中在12月上旬、1月上旬和中旬。春季较长,全省平均710.9h。

天津市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全年日照时数大于3 000h,太阳能区划为二类地区。根据1993~2001年9年间的天津市气象资料,天津2001年太阳总辐射年平均值为最大,为14.53MJ/m2;最小值出现在1996年,为10.93MJ/m2;平均值为13.16MJ/m2太阳辐射总量有明显的年季变化,一般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冬季最小,夏季最大。月辐射量最大值出现在6月,最小值出现在元月。

辽宁省各地太阳总辐射年平均值为4 195MJ/m2,其中最大值出现在大连,为5 232 MJ/m2;最小值出现在本溪的草河口,为4 538MJ/m2。太阳总辐射的分布主要受气候和地形影响,分布形势为由西至东减弱,与降水量分布相反,与日照分布相一致。辽西和渤海湾东岸沿海地区太阳辐射量最大,辽北次之,东部山区为最小,即表现为西多东寡、南北高于中部的特征。分析显示,辽宁省太阳总辐射的逐月分布特征为5月最强,12月最弱。季节分布为夏季最大,春季次之,冬季最小,春夏秋冬4季太阳总辐射量分别占全年总辐射量的31%、33.4%、21.3%和14.1%。

3.2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热负荷计算方法研究

参考室内泳池热负荷计算,课题组总结形成一套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热负荷计算方法。

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池水加热所需热量从三个方面考虑:

(1)水面蒸发和传导损失的热量,按下式计算:

Qz=α·у(0.017 4vf+0.022 9)(Pb-Pq)A(760/B)

式中:Qz——养殖池水表面蒸发损失的热量(kJ/h);

 α——热量换算系数,α=4.186 8kJ/kcal;(www.chuimin.cn)

 у——与养殖池水温相等的饱和蒸汽的蒸发汽化潜热(kcal/kg);

 vf——养殖池水面上的风速(m/s),一般为0.2~0.5m/s;

 Pb——与养殖池水温相等的饱和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mmHg);

 Pq——养殖池的环境空气的水蒸气压力(mmHg);

 A——养殖池的水表面面积(m2);

 B——当地的大气压力(mmHg)。

(2)养殖池的水表面、池底、池壁、管道和设备等传导所损失的热量,按养殖池水表面蒸发损失热量的20%计算确定。

(3)补充水加热需要的热量,按养殖池水表面蒸发损失热量的5%~10%计算确定。

3.3 国内常用水体调温模式对比分析

(1)电加热:电加热是电能利用的一种形式,能够将电能转变成热能以加热物体。与一般燃料加热相比,电加热可获得较高温度,易于实现温度的自动控制和远距离控制,产生的废气、残余物和烟尘少,可保持被加热物体的洁净,不污染环境。因此,广泛用于科研和试验等领域。但是,电加热的运行成本相对较高,能源热值为860kcal/(kW·h),热转化效率在95%左右。因此,在大型海水养殖生产系统中一般仅作为辅助加热手段。

(2)锅炉加热:作为供热之源,工业锅炉日益广泛地应用于现代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领域。按燃料和能源不同,工业锅炉可分为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燃油锅炉、原子能钥炉、垃圾锅炉和余热锅炉等。其中,燃煤锅炉投资和运行成本都相对较低,在海水养殖系统中的使用比较普遍。但是,其缺点也很明显。首先,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为主的这些石化能源,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终究要枯竭。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消费的需求相比,能源供应的缺口很大。其次,石化能源的不完全燃烧会造成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3)热泵加热:热泵技术是近年来在全世界备受关注的新能源技术,利用少许的电力做功,就能够从自然界的空气、水或土壤中获取低品位热能,提供可被人们所用的高品位热能。以空气作为热源的热泵称为空气源热泵或气源热泵(Air Source Heat Pump,ASHP)。通常制作成能够供冷、供热的两用循环系统。ASHP需要依据给定的气候条件来设计,保证其容量及效率在较宽的环境温度范围内。水源热泵(Water Source Heat Pump,WSHP),通常以海水、河水、湖水及井水作为低温热源。由于水的温度变化较小,水源热泵的性能通常要比ASHP的性能好而且稳定。井水特别是深井水,是热泵系统比较理想的低温热源,在工程中采用较多。土壤热源热泵(Soil Heat Pump,SHP)以大地作为其低温热源。通常是将制冷盘管理入地下,盘管与土壤进行热量交换,热泵系统自成封闭式系统。其缺点就是造价昂贵,施工条件苛刻。

(4)太阳能加热:太阳能热水系统是通过集热器吸收太阳辐射来制取人们在生活、生产中所需要的热水的节能设备,由集热器、保温水箱、连接管道及控制系统组成。作为一种洁净的能源,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有着矿物能源不可比拟的优越性。经测算表明,太阳每秒能够释放出391×1 021kW的能量,而辐射到地球表面的能量虽然只有它的二十二亿分之一,但也相当于全世界目前发电总量的8万倍。因此,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是可再生能源中最引人注目、开发研究最多、应用最广的清洁能源。目前,在海水养殖中使用太阳能加热的案例不多,主要是由于投资和管理成本仍然相对偏高。

(5)模式比较与经济性分析:以一栋占地面积1 500m2的典型海水大菱鲆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为例,总水面约800m2,总水体量在500m3左右。日补充水量以15%计,约75 m3/d。根据池水表面蒸发热损失、管路及设备热传导还有补充水加热等部分计算,冬季维持池系统水体温度16℃所需热量约285MJ/h(68 071kcal),折算成耗能为80kW·h。

表2给出了几种不同加热方式给该系统调温的运行费用理论计算值,从中可以看出,虽然使用燃煤、天然气锅炉的燃料热值相对较高,但是,受到燃烧效率、锅炉效率等的影响,其实际产生的热能相对偏低,运行费反而较高。采用电热锅炉,其效率虽然较高,但是燃料热值有限,实际运行费用是最高的。热泵和太阳能2种加热方式都是以电力作为辅助动力驱动机组做功转换热能,从运行成本角度来说,是比较经济的2种调温手段。

表2 不同加热方式经济性比较

从投资成本角度考虑,锅炉的投资成本相对便宜,一台0.2t(供热量约1 200 000kcal)的燃煤锅炉仅在2万元左右,燃气锅炉和电锅炉的价格类似。采用太阳能加热方式所需要的投资成本相对来说是最高的。以现有的技术水平,1m2太阳能板所能提供的功率在100 ~150W之间。要提供80kW的功率,需要太阳能板将近600m2左右。仅这部分的投资就要上百万元。热泵方面,差别较大,空气源和水源热泵的价格相对较低;地源热泵需要埋设采暖设备,因此价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