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擦亮双眼,知识就是力量吗?

擦亮双眼,知识就是力量吗?

【摘要】:对于大学生来说,所谓能力,首先就是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知识与能力是成正比的。“笃于务实”就是要尽力去实践。志于成人即学习、思考、实践的方向与目的是成就有用之才。

三、擦亮你的双眼——知识就是力量吗

1.知识是能力的基础

众所周知,一个小孩从呱呱坠地开始向父母学习,之后进入幼儿园及各级各类学校学习,所学到的知识越来越多,各方面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一般地讲,具有小学文化的人比不识字的人的能力水平要高;具有中学文化水平的人比具有小学文化水平的人的能力水平要高,以此类推。当前,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共识:大学生是社会上具有一定知识的能力水平较高的一个群体。这些说明了一个道理,知识确实是能力的基础,无知必然无能。

对于大学生来说,所谓能力,首先就是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解决问题,首先就要具备相应的知识。特别是许多技术问题,没有相应的知识,你是无法解决的;掌握的知识多了,许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在一般情况下,知识与能力是成正比的。知识越多,能力越强。因此,要提高能力,只有多学习和掌握知识,而学校教育是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最好场所。

2.知识不等于有智慧、有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有的人确实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但能力不强。这也就是学校所说的“高分低能”。“高分低能”不是由知识引起的,而是人本身的问题。

知识只是能力的基础,不是能力的全部。能力最终体现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这其中有知识方面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人如何运用知识的问题。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学到的知识永远是滞后的。当出现新问题时,如果还局限在原来的知识里,问题就不会得到解决。同时,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所面临的环境,与我们平时所学知识的环境往往是不相同的,如果还墨守原来的知识而不做变通,那么还是解决不了问题。

如果不能灵活运用知识,不能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那么许多新问题就不会得到解决。所以,有知识并不一定就有智慧、有能力。但是,当一个人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是掌握的知识越多、越深,能力就越强。如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的智慧和能力就是建立在渊博的学识基础之上的。(www.chuimin.cn)

3.要善于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和智慧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但又不等于能力和智慧,那么知识如何才能转化为能力和智慧呢?

第一,要博于问学,也就是要多读书,多掌握知识。当然,对于大学生来说,也不能只限于读书,既要做到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做万件事。要通过多种渠道来获取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目前大学生的知识水平总的来说还是比较高的,但总体上的能力不强,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获取知识的渠道过于单一,主要从书本上获取知识,而从社会上获取的知识很少。所以碰到校园之外的一些事情时,许多大学生就不知道如何处理,或者说处理得不好。因此,大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应多观察社会,多向社会学习。

第二,要笃于务实。“笃”指忠实,一心一意。“务实”指讲求实际,实事求是。“笃于务实”就是要尽力去实践。博学是基础,实践是根本。只有实践,才能检验博学的成果,并将成果实实在在地表现出来。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实践,只有多参与社会实践,才能检验所学知识。在实践的检验当中,才能知道哪些知识是有用的,哪些知识是用处不大的;才能知道哪些知识该如何用,同时也才会知道还缺乏什么样的知识。总之,实践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根本条件。

第三,明于睿思。明于睿思就是要善于思考。思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关键。知识转为能力不是简单地移植,而是通过分析、归纳形成新的认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思考是不可缺少的,并且不是简单地思考,而是要进行周密、深入的思考。因此,学习中,不思考,知识不能获得,知识含有的精神不能体会。实践中,不思考,具体的感知无法升华,隐藏的真理无法领悟。只有在学习和实践中都不断思考,才能真正提高能力。

第四,志于成人。志者,目的也,导向也。志于成人即学习、思考、实践的方向与目的是成就有用之才。只有立志成为有用之人,才会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能力水平才会真正提高。

其实成才是一个过程,不会突然变成现实。只有“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才能逐渐实现。但“志于成人”的精神也很重要,只有在这种精神的不断鼓舞下,才会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