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让美丽永恒-大学生必备素养

让美丽永恒-大学生必备素养

【摘要】:对于社会整体而言,心灵美标志着社会公众的精神文明程度;对于社会个体而言,心灵美规定着个人对于社会的存在意义和作用。塑造美好心灵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在社会实践中塑造美的心灵。

四、让美貌永恒——塑造美好的心灵

1.心灵美是一个人的本质属性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没有德性的美貌是转瞬即逝的,可是你的美貌中有一颗美好的灵魂,所以你的美貌是永久的[12]。”因此,心灵美是人的本质属性,具有持久和稳定性,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年龄的变化而失去光泽。

人的心灵美包括思想感情美、道德观念美、聪明才智美、精神意志美。心灵美具有丰富性、隐蔽性和自觉性的特点。

2.做一个心灵美的人

心灵美作为社会美的一部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对于社会整体而言,心灵美标志着社会公众的精神文明程度;对于社会个体而言,心灵美规定着个人对于社会的存在意义和作用。同时,艺术美中也包含着心灵美,艺术作品中投射着艺术家美的心灵。

作为社会美的一部分,心灵美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我们不断去塑造。塑造美好心灵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社会实践中塑造美的心灵。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要塑造美好的心灵,需要积极主动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自觉锻炼自己,把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实现人生价值,才能陶冶出美好的心灵。

第二,加强道德修养。不管是什么社会,都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即对社会成员有一定的品质要求。提高道德修养,包括学习别人的长处,特别是学习英雄模范人物的崇高品质,经常对照检查自己,努力克服自己的错误思想和不良行为。

第三,心灵之美也包括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同时,高尚的情操离不开知识智慧的积累,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素养,才能逐步提高鉴别真善美和假丑恶的能力。

第四,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养成,坚持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做起,真正做到一言一行不损害别人的利益,多为他人着想。

第五,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朋友的交往中,要有意识地与有良好素质的人交往,有意识地学习、感悟和模仿那些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事迹。要像司马迁那样周览天下,交游豪俊,久而久之才能养成浩然之气,成就一番事业。(www.chuimin.cn)

【案例或例文】

提高审美能力的内容和具体要求[13]

第一,培养审美感受的能力。审美感受能力是指审美感觉器官对审美对象感知、领会的能力,如听觉感受乐曲的能力、视觉感受绘画的能力等等。审美感受能力是人们进行审美活动的出发点,是其他审美能力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通向更高审美境界的桥梁

第二,培养审美鉴别的能力。在现实世界中,既有美的事物也有丑的事物,美与丑是互相依存的。人鉴别美的能力,一是指分辨美丑的能力;二是指识别美的性质、类型和程度的能力。

第三,培养审美欣赏的能力。审美欣赏能力一般指对美的事物的领悟能力和评价能力。欣赏能力是审美能力的核心,因为审美过程的中心环节就是欣赏。

第四,培养审美创造的能力。审美创造能力是指在感受、鉴别、欣赏美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美的事物,也包括塑造自身美的能力。培养审美创造能力是审美教育的归宿。

【思考题】

1.如何审美?

2.什么是美?

【课堂拓展】

大学生如何塑造自己的心灵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