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不但导致毕业生择业的盲从和失败,更重要的是将影响到个人事业的发展和人生的前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人生理想规划、生活目标规划、学习目标规划和职业选择规划。这个过程的长短及适应效果的好坏将决定整个大学生活的质量,也将决定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好坏。......
2023-11-29
大学生的学习是具有明确职业定向的活动,职业价值观对其未来的职业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仅带来了经济建设的成就与人民生活的改善,而且使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也使大学生的职业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大学生在进行职业选择的时候,一般考虑到以下六个因素:自我发展、物质生活、人际关系、贡献、威望和家族。当代大学生的职业影响因素没有完全脱离我国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影响,职业心理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局面。大学生在职业选择时,不但考虑自身的发展以及物质生活,同时也对许多传统价值观方面的因素进行思考。
(一)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评价的特点
职业评价是指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对社会各种职业的好与坏、优与劣及其重要性等方面的一种判断。一个人的职业评价能力与其职业认识有关。职业认识是指个体对职业的性质与意义的探索与理解,它的作用在于能够判断与评估社会职业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在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时代瞬息万变的背景下,社会的各个行业的职业状态不断受到冲击而发生着变化与调整。不同行业与职业的人们,在社会地位、经济利益、名誉声望、生活方式等方面存在并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差异。我国当代大学生的职业评价有如下特点:
1.经济收入是大学生职业评价的重要因素。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期,经济收入一直都是大学生选择职业的首要因素。因此,能带来高经济收入的行业、职业和地区成为当代大学生理想的选择,一些具有垄断地位或发展前景好、待遇高的行业,如通信业、烟草业、IT业、金融保险业、三资企业成为大学生看重的行业,沿海发达城市或省会大城市成为大学生不懈追求和向往的地方。
2.社会地位高和社会声誉好是大学生职业评价的主要因素。由于受计划经济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束缚,改革开放初期,大学生曾一度将职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声望当成首选因素。
3.发挥个人专长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是大学生职业评价的又一重要因素。当代大学生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对职业评价不断趋于理智和成熟,选择职业的价值尺度又出现了由传统的重视“地位声誉”转向重视“发挥个人特长”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注重长远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4.大学生的价值观标准由重精神、重荣誉向重物质、重务实转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之下,人们逐渐改变了计划经济条件下传统的重精神追求、强调国家集体利益、轻视个人物质利益的价值观念,由务虚向务实转变,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越来越趋务实,把理想现实化,使之有实现的可能性。
(二)当代大学生中的不良择业心理倾向
择业观是毕业生关于就业理想、动机、标准和方向的根本观念与基本看法,是毕业生走向人才市场寻找工作的先导,在择业过程中起着基础性和全面性的作用。随着社会改革开放以及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不断增加,竞争日益激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就业观念和人际交往等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www.chuimin.cn)
这些发展变化,也正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毕业生错误的择业观念严重地阻碍了自身的顺利就业,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物质功利第一。在实用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思想受到严重冲击,有些大学生价值观发生了倾斜,在选择上过分青睐经济条件好、生活环境舒适、工资收入高的发达地区,而较少考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在选择职业上,把追求物质利益放在首位,对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倍加关注。这种极端功利主义的认识,导致少数毕业生思想消沉,不仅影响其顺利就业,个别甚至可能导致遗恨终生。②以自我为中心。许多大学生在择业时过分强调个人发展,期望社会或者他人都能以自己为中心,不能主动适应社会或者工作环境的要求,对待问题不能够从大局出发,缺乏战略眼光,结果常常事与愿违,陷入烦躁郁闷的境地。③依赖思想严重。传统体制下国家统一分配工作、一次分配定终身的计划经济模式,虽然遭到毕业生强烈反对,但是传统观念使一部分大学生总是不自觉地要求学校或政府有关部门安排他们的工作,希望单位能主动找上门来给他们工作。这种矛盾思想的形成更加凸现了大学生的自信不足、自主择业能力差。④对社会关系过分依赖,把择业希望过多地寄托在社会关系上,这也是一种思想不成熟、缺乏信心的表现。
年轻人的成长过程很可能是曲折、坎坷的,机遇更多地青睐有充分思想准备的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必须树立和培养积极、正确的择业观,才有可能在社会上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才能在祖国的繁荣兴旺中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职业生涯的选择是摆在每个毕业生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抉择。择业观具有导向和动力作用。它支配着大学毕业生对择业目标的期望、定位和选择,支配着择业行为。正确的择业观能够指导毕业生对职业进行正确的评价、准确的定位和进行合理的抉择;帮助毕业生在遇到困难、挫折和冲突时,客观地分析自我与现实,把远大理想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有效地解决思想矛盾,从而使自己保持积极、稳定、健康的心态,总结经验,克服困难,达到顺利择业的目的。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如何树立起正确的择业观呢?
1.职业选择兼顾职业对社会的创造和贡献。因为个人只有通过工作为社会作出贡献,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必须看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并主动承担这种责任,这样的职业价值观才是高尚的。在这种高尚价值观的驱动下,才能为社会作出贡献,才能受到尊敬。
2.树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择业观。大学生重视自我发展,表现出对职业较高的期望,如追求较高的工资、社会地位以及受到尊重等,但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现状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还将继续存在,就业理想与现实还存在较大差距。大学生必须对自己合理定位,认识到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的现实,尽快消除对自我的精英意识和特殊身份意识。
3.树立职业流动观念。随着我国各项改革向纵深推进,竞争的结果就是优胜劣汰,从而使职业变更不可避免。现代社会为人们提供了独立发展的空间,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方式是合理流动,市场经济配置人力资源的特征是流动。资金、商品要流动,人力资源也同样要流动,社会不再有从一而终的职业。人事代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为毕业生的流动就业创造了条件,毕业生要学会在流动中求生存、求发展。
4.树立自主创业和终身学习的发展观。国家提倡发展私营经济,鼓励自主创业,自主创业给大学生提供了一条创新之路。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与技能方面不断更新,大学毕业生应树立终身接受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的观念,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素质,占据主动地位,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有关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能力培养的文章
没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不但导致毕业生择业的盲从和失败,更重要的是将影响到个人事业的发展和人生的前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人生理想规划、生活目标规划、学习目标规划和职业选择规划。这个过程的长短及适应效果的好坏将决定整个大学生活的质量,也将决定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好坏。......
2023-11-29
美国职业管理学家舒伯通过二十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一个以年龄为依据、以差异心理学与现象学的观点来解释职业选择过程的理论——生涯发展论。图1-2生涯彩虹图生涯发展的5个阶段与发展任务如下。......
2023-11-29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是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自我学习、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革新创新、外语应用等8项内容。它是从事各种职业必备的一种方法能力。......
2023-08-25
我们说某人职业素养好,不仅指其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好,还包括其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等好。专业能力一般是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与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但毕业生自身是否具备核心职业能力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项。......
2023-08-24
职业的变迁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许多职业与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职业的变迁能直接感知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城镇各种生产、运输、设备制造和操作人员大批转岗;从事农、林、牧、渔等职业的人数减少了一半以上。从我国近年来公布的10批新职业来看,“创意设计类”的职业较多。近年来,一种被称为“危机公关顾问”的职业在国内悄然兴起。新职业的背后,往往折射出经济和社会变迁的轨迹。......
2023-08-24
所以,如何在经济时代中把握足够的机会,作出正确的职业选择,让风险尽量降低,是每个大学生应该学习的。职业选择包括从业前和从业后两方面,前者实现就业,后者实现职业变换。而求职者经过科学、慎重的职业选择,就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为社会和个人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美国的一名求职者为了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花费一年多的时间,尝试了12 741种职业,最终还是不满意。......
2023-08-24
迈尔斯-布里格斯人格理论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凯瑟琳· 布里格斯和同是心理学家的女儿伊莎贝尔· 迈尔斯根据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尔· 古斯塔夫· 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以及她们对于人类性格差异的长期观察和研究而改编成的。其中,迈尔斯-布里格斯人格类型量表将人格类型分为四个维度,即E(外向)—I(内向)、S(感觉)—N(直觉)、T(思考)—F(情感)、J(判断)—P(知觉)。......
2023-08-24
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主要是通过后天教育、通过知识的“内化”养成并不断提高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每个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其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具体要求是:诚实守信,爱岗敬业,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科学文化素质是职业素质的基础。身心素质是从事职业活动的重要条件,是成就事业的基础。......
2023-09-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