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大学生职业兴趣调查成果

大学生职业兴趣调查成果

【摘要】:针对我国大学生的研究发现,研究型与艺术型、现实型职业之间相关程度并不大。大学生正处于实现阶段的初期,具有一定的职业兴趣并逐渐趋于稳定。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但并不意味着不考虑个人需要和兴趣而随意择业。

三、我国大学生的职业兴趣

(一)我国大学生职业兴趣的基本特点

国内外有很多关于职业兴趣的比较研究,研究发现,霍兰德的六边形模型更适合于美国,它并不完全适合于其他的文化背景。针对我国大学生的研究发现,研究型与艺术型、现实型职业之间相关程度并不大。这可能与我国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过于注重科学知识和实际技术技能教育而忽视艺术素质的培养有关。

我国大学生的职业兴趣一般呈现以下特点:①职业兴趣在大学阶段由于专业的不同而有明显不同,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理工类学生更倾向于现实型职业,文史类学生更倾向于艺术型、社会型和常规型职业,且文史类学生的职业兴趣更加广泛。②在现实型、研究型和艺术型职业的兴趣上有性别差异。男生更倾向于现实型与研究型职业,女生更倾向于艺术型职业,这可能与男女生在气质、性格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有关,同时也受社会上对性别赋予一定的角色期望的影响。③农村学生对于现实型和研究型职业更有兴趣,职业兴趣在地域上有差别。

(二)职业兴趣与择业

金兹伯格把个体职业选择心理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幻想期、试探期和实现期。大学生正处于实现阶段的初期,具有一定的职业兴趣并逐渐趋于稳定。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兴趣与以下因素有关:未来经济收入的高低;工作的具体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人际环境);能否胜任工作;劳动强度与经济收入是否相符。

我国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但并不意味着不考虑个人需要和兴趣而随意择业。如果将职业仅仅作为谋生的手段而不是达到个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导致职业的稳定性降低,不仅会给个人带来困扰,阻碍个人发展,还会造成国家资源浪费和阻碍社会进步。在选择职业时必须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努力使职业与兴趣相吻合,那么枯燥的工作也会觉得丰富多彩、趣味无穷。大学生必须正确地评价自己的职业理想,客观地看待社会发展条件是否允许实现个人职业理想。

(三)职业兴趣培养途径(www.chuimin.cn)

人可以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个人的职业选择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职业兴趣也是一样,职业兴趣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程度的稳定性。个体可以通过主动培养自己的职业兴趣,从而改善求职择业状况。培养职业兴趣有以下五种途径:

1.培养广泛兴趣。具有广泛兴趣的人,不仅对自己的职业领域的东西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其他方面也有一定的兴趣。这种人眼界比较开阔,解决问题时也可以从多方面得到启发,在职业选择上有较大的余地。

2.培养中心兴趣。人的兴趣应广泛,但不能浮泛,还要有一定的集中爱好。既广且有重点,才能学有所长,才能获得深邃的知识。如果只具有广泛性而无中心职业兴趣,人往往会知识肤浅,没有确定的职业方向,这样难以有所成就。所以,还应着重培养自己在某一方面的职业兴趣,促进自己的发展和成才。

3.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只有通过工作实践,才能对职业本身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才能激发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实践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生产实习、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以及组织兴趣小组等。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参加各种职业实践活动调节和培养兴趣,根据社会和自我需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和发展兴趣,为事业的成功创造条件。

4.兴趣符合能力。对某项职业有浓厚的兴趣是成功的前提,但事业要取得成功也必须具备该职业所要求的能力。因此,在培养职业兴趣的同时也要客观评价自己的能力,看自己是否适合某种职业,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职业兴趣才是长久的。

5.保持兴趣稳定。应在某一方面有持久稳定的兴趣,不能朝三暮四、见异思迁,这样才能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深入钻研相关内容,在事业上才能有所发展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