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职业影响因素没有完全脱离我国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影响,职业心理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局面。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必须看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并主动承担这种责任,这样的职业价值观才是高尚的。......
2023-11-29
三、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研究者发现除了个性应与职业匹配因素之外,不同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对职业选择也存在着较大的影响。人的职业心理总是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因此个性与职业匹配不可能一次就可以完成的。美国职业管理学家舒伯通过二十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一个以年龄为依据、以差异心理学与现象学的观点来解释职业选择过程的理论——生涯发展论。该理论提出了一套完整的人生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模式,即依据年龄,每个生涯发展分为5个阶段:成长、探索、建立、维持、衰退,每个阶段又各有次阶段。
1976—1979年,舒伯除了原有的发展阶段外,又加入了角色理论,从而提出了一个广度与深度都更佳的生活广度、生活空间的生涯发展观,并以“生涯彩虹图”表示这个理论(图1-2)。根据舒伯的观点,一个人一生中扮演着各种角色,就如同一条彩虹同时具有许多色带。这些角色包括儿女、学生、休闲者、公民、工作者、配偶、家长、父母及退休者等九项,这九个角色主要是在家庭、社区、学校及工作场所四个人生舞台上扮演。在彩虹图中,每个阶段都有其显著角色,成长阶段是儿童;探索阶段是学生;建立阶段先是家长,而后是工作者;在45岁左右的维持阶段,学生角色再次出现,工作角色中断,公民与休闲者的角色分量逐渐增加。
图1-2 生涯彩虹图
生涯发展的5个阶段与发展任务如下。
(一)成长阶段
年龄范围:0~14岁。在此阶段,通过家庭和学校关键事件的影响建立认同,儿童的自我概念会逐渐得到发展。在该阶段的早期,需要和幻想占统治地位,随着参与社会和对现实了解的深入,兴趣和能力也变得更加重要。主要生涯任务包括,逐渐认识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同时对工作和工作的意义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二)探索阶段
1.年龄范围:15~24岁。在此阶段,个人开始通过学校学习、业余活动和短期工作进行自我考察、角色鉴定和职业探索。
2.主要任务:探索各种可能的职业选择,对自己的能力和天资进行现实性评价,并根据未来的职业选择做出相应的教育决策,完成择业及最初就业。
3.阶段分期:
①尝试期(15~17岁)。个人对兴趣、需要、能力、价值观以及就业机会等因素都有所考虑,并通过幻想、讨论、课外工作等方式,进行择业的尝试性选择,判断可能适合自己的职业领域和层次。尝试期的主要任务是明确自己的职业偏好。
②过渡期(18~21岁)。青年进入劳动力市场或经过了专门的职业培训,更多地考虑现实因素并将其纳入对自我的认知。过渡期的主要任务是明确自己的职业倾向。(www.chuimin.cn)
③初步尝试承诺期(22~24岁)。已发展出一个大体上适合自己的职业,开始从事第一份工作并试图将其作为自己可能的终身职业。这个时期的承诺仍然是暂时的,如果第一份工作不适合自己,个人可以重新进行选择,确定实现某职业倾向的过程。该时期的任务包括实现一种职业倾向,发展一种现实的自我认知,了解更多的机会。
(三)建立阶段
1.年龄范围:25~44岁。在此阶段,个人已经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职业领域,并努力持久地保持下去。以后发生的变化将主要是职位、工作内容的变化,而不是职业的变化。
2.主要任务:发现自己喜欢从事的工作机会;学会与他人相处,巩固已有的地位并力争提升;使现有的职位得到保障;在一个永久性的职位上稳定下来。
3.阶段分期:
①承诺和稳定期(25~30岁)。个人在自己所选择的职业安顿下来,并确保一个相对稳定的位置。
②提升期(31~44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时期,个人在工作中做出好的业绩,资历也随之加深。
(四)维持阶段
年龄范围:45~64岁。由于该阶段的个人已经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取得了一定的地位,需要考虑的主要是如何维持目前的地位并如何继续沿着该方向前进,而很少或不去寻求在新领域中的发展。生涯任务包括:接受自己的缺点;判断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开发新技能;致力于最重要的活动;维持并巩固已获得的地位。
(五)衰退阶段
年龄范围:65岁以后。随着体力和脑力的逐步衰退,工作活动的变化也将停止。该阶段的个体必须完成角色的转换,从有选择的参与者转化为完全退出工作领域的旁观者。退休后,个体还必须找到满意感的其他来源。生涯任务包括:发展非职业性角色,做自己期望的事;减少工作时间。
生涯发展论综合了差异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自我心理学以及有关职业行为发展方向的长期研究,汲取了这四大领域当中有关生涯发展的精华,成为了当今生涯辅导重要的理论基础。“生涯彩虹图”的提出恰好弥补了原有发展阶段理论的不足,使横向的发展阶段、发展任务(即生活广度的部分)和纵向的生涯角色发展(即生活空间的部分),交织成一个具体的生涯发展结构,对促进个体的自我了解、自我实现,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生涯发展论中关于维持期、衰退期的角色与任务,研究还不够;而且生涯发展论较少涉及经济、社会因素对生涯发展的影响,较少关注学习的因素与生涯发展历程之间的关系。
有关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能力培养的文章
当代大学生的职业影响因素没有完全脱离我国传统社会价值观的影响,职业心理呈现出传统与现代并存的局面。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必须看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并主动承担这种责任,这样的职业价值观才是高尚的。......
2023-11-29
我们说某人职业素养好,不仅指其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好,还包括其职业技能、职业素质等好。专业能力一般是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与职业直接相关的基础能力。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但毕业生自身是否具备核心职业能力是其中不容忽视的一项。......
2023-08-24
没有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不但导致毕业生择业的盲从和失败,更重要的是将影响到个人事业的发展和人生的前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包括人生理想规划、生活目标规划、学习目标规划和职业选择规划。这个过程的长短及适应效果的好坏将决定整个大学生活的质量,也将决定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好坏。......
2023-11-29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是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国家技能振兴战略》中把职业核心能力分为:自我学习、数字应用、信息处理、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革新创新、外语应用等8项内容。它是从事各种职业必备的一种方法能力。......
2023-08-25
职业道德虽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却一直未能引起大学生足够的重视。企业开展校园招聘,就是有意要去培养、磨炼、打造一个新人,因此,虽然可以接受一张没有工作经验的白纸,但道德品质却决定了这张白纸材质的优劣。因此,大学生要培养职业道德,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个人对自己的职业不敬,便是对这一职业的亵渎,其结果是会把事情做坏,给社会和个人带来双重损失。敬业就是对自己从事的职业加以研究,勤勉从事。......
2023-09-26
职业的变迁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许多职业与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职业的变迁能直接感知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城镇各种生产、运输、设备制造和操作人员大批转岗;从事农、林、牧、渔等职业的人数减少了一半以上。从我国近年来公布的10批新职业来看,“创意设计类”的职业较多。近年来,一种被称为“危机公关顾问”的职业在国内悄然兴起。新职业的背后,往往折射出经济和社会变迁的轨迹。......
2023-08-24
所以,如何在经济时代中把握足够的机会,作出正确的职业选择,让风险尽量降低,是每个大学生应该学习的。职业选择包括从业前和从业后两方面,前者实现就业,后者实现职业变换。而求职者经过科学、慎重的职业选择,就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为社会和个人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美国的一名求职者为了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花费一年多的时间,尝试了12 741种职业,最终还是不满意。......
2023-08-24
迈尔斯-布里格斯人格理论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凯瑟琳· 布里格斯和同是心理学家的女儿伊莎贝尔· 迈尔斯根据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卡尔· 古斯塔夫· 荣格的心理类型理论以及她们对于人类性格差异的长期观察和研究而改编成的。其中,迈尔斯-布里格斯人格类型量表将人格类型分为四个维度,即E(外向)—I(内向)、S(感觉)—N(直觉)、T(思考)—F(情感)、J(判断)—P(知觉)。......
2023-08-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