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摘要】:高凌飚教授认为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在理念上有着本质的差别。因此,实际形成性评价所评的只是智能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内容,主要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在评价的功能上,形成性评价注重评价的诊断作用。过程性评价主张评价主体和客体的整合,通过师生间共同的“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过程性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习的动机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

2004年高凌飚教授从评价发展历史的视角,对过程性评价理念的内涵做出了分析。他认为“过程性评价既不是对微观意义上的学习过程的评价,也不是只注重过程而不注重结果的评价,而是侧重对课程实施意义上的学习动机、过程和效果的三位一体的评价模式。”“在学习的过程中评价,促进评价过程和学习过程的融合。这种倾向于‘过程’与‘发展’的价值取向,是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基础”。

高凌飚教授认为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在理念上有着本质的差别。在价值取向上,形成性评价虽然对学习过程有一定的关注,实际上还是属于目标取向,因为形成性评价是把一个较小时间阶段的学习效果与教育教学目标相一致;过程性评价既重视学习成果的价值,同时又注意学习的过程也是反映学习质量的重要方面,因此强调过程的价值,采取过程性与目标性并重的取向。在评价内容上,形成性评价虽也列出情意领域的教育目标,但这类学习的结果是渗透在学习过程中的,没有相应的方法,无法评价这种体现在学习过程中的成果。

因此,实际形成性评价所评的只是智能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内容,主要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过程性评价主张凡是具有教育价值的结果,都应当受到评价的支持与肯定,主张对学习的动机态度、过程和效果进行三位一体的评价,这种理念由于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而得到落实。在评价方法上,形成性评价倾向于量化的评价工具,强调客观性试题和标准化测验。过程性评价既支持从外部对学习成果进行“量化”的测量,同时又倡导而且更加重视“质性”的方法,强调内部的、开放的评价过程,将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包含多样的方法和策略。在评价的功能上,形成性评价注重评价的诊断作用。过程性评价则全面重视评价的功能,包括确认学习质量、进行诊断导向和学会评价等三个方面。在评价主体上,形成性评价没有注意发挥学生的作用,学生只是被评价的客体,是被动的。过程性评价主张评价主体和客体的整合,通过师生间共同的“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共同判断这种渗透于学习过程中的成果价值,不断地进行反馈从而使学习过程得到不断的优化,同时也共同构建对评价的理解和把握。

高凌飚教授认为,过程性评价是一种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的方式。过程性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习的动机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过程性评价主张内外结合的、开放的评价方式,主张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的交叉和融合,评价主体与客体的互动和整合。过程性的功能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质量水平做出判断,肯定成绩,找出问题;促进学生对学习的过程进行积极的反思,从而更好地把握学习方式方法;理解和掌握评价的方法,作为与终身学习相呼应的一个方面,实现终身的可持续发展

高凌飚教授又在“过程性评价:概念、范围与实施”一文中指出,相对于终结性的或形成性的测验方式,过程性评价更关注动态的学习表现,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www.chuimin.cn)

(1)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等。

(2)反映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成果,如学习策略和方法、表现性技能以及思想观念等。

(3)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