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的分类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的分类

【摘要】:形成性评价一般以反馈调控和改进完善为主要目的。如在教学过程开展的形成性评价,往往是通过诊断教学方案、计划、过程、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并及时反馈、改进、调控、校正,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我国将形成性评价运用扩展到整个学校教育领域,控制学习工作过程,及时或定期检查学校各项计划的执行情况,分析工作上的问题,及时加以改进。

学习能力评价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活动过程,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

(一)选拔性评价与教育性评价

从评价的直接目的来看,学习能力评价可划分为选拔性评价与教育性评价。

1.选拔性评价

所谓选拔性评价,是指为了满足社会选拔人才的需要而进行的学习能力评价,通过这种评价而选拔出合乎要求的学生,淘汰不合乎要求的学生。当前我国的高考制度、中考制度,就是典型的选拔性评价。还有各类学习竞赛(数学建模、电子技能、广告设计等竞赛)的层层选拔赛制度,也是选拔性评价。

2.教育性评价

教育性评价是指为了改进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而进行的一种具有鲜明教育性质的评价,它是教育中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教育性评价具有两个本质特性:第一,评价是为了教学而精心设计的,用以向学生揭示什么是有价值的职业工作(向学生安排真实性任务),因此它是公开的,要展示可作为楷模的教学,使用清晰、稳定、有效的评分等级,促使学生不断改进表现而且可以测量出改进的程度。第二,评价应该向所有学生及教师提供有意义和有用的反馈,而且也能确定地评价学生和教师对反馈的使用程度。像我们经常采用的单元测验、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都属于典型的教育评价,当前学习能力评价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强调真实性评估,而真实性评估一般是以教育性的居多。

(二)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从评价在教育活动中开展的时间和功能来看,可将学习能力评价划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三类。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为了使教育教学适合于学生的需要和背景,对学生是否具备进入新的学习所需要的基础性知识技能和其他素质所作的评判,通常包括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各种优点、特殊兴趣、才能、禀赋和问题等的识别。通过诊断性评价,可以对学生的当前状况进行较全面判断,据此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安置,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并设计适合于特定学生的教与学的具体方案。常用的“摸底考试”就是一种简易的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指对评价对象的现实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的诊断性评价,其主要目的是分析原因,以便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改进手段。良好的诊断评价有助于教师把学生适当地分置在教学顺序中,正确找出妨碍学生学习的因素,从而保证教与学的成功。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指对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做出的价值判断,也称过程性评价,在教与学过程中随时了解学习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经常性地对学习进行评判,从而为改进学与教的进程与方法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和指导方案,以达到在学与教的过程中及时改进学习的目的。形成性评价一般以反馈调控和改进完善为主要目的。如在教学过程开展的形成性评价,往往是通过诊断教学方案、计划、过程、进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并及时反馈、改进、调控、校正,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常用的单元测试就是一种典型的形成性评价,有时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也有一定的形成性的性质,其特点是通过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问题以促进工作的改进。我国将形成性评价运用扩展到整个学校教育领域,控制学习工作过程,及时或定期检查学校各项计划的执行情况,分析工作上的问题,及时加以改进。

3.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指对评价对象一定时期内的全面状况所进行的价值判断,也称终结性评价,为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在一段学习之后对学生学习进行评定,并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判断。总结性评价旨在对教育活动做出总结性的结论,甄别优劣,鉴定分等,为各级决策人员提供参考依据。这种评价注重对教育活动的结果作总体分析,提供描述性信息,关心对效率的陈述,并强调自身的效果,其特点是在学习或教学活动后,就学习或教学的效率对学生、教师或课程编制者做出价值判断。评价者一般应独立于计划实施者及协助者,以保证对评价对象持客观态度,得出可靠的结论。从目前高职生的学习状态(主体性表现和学风表现等)来看,高职院校应当加强总结性评价。

(三)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与个体差异评价

从评价的基准来看,学习能力评价可划分为以下三类评价:

1.相对评价

相对评价是指在一个评价对象集合或团体(如班级、学校、地区、国家等)内,以这个集团的平均状况为基准,将一个个体与其他个体进行比较,确定各个个体在团体内的相对位置并进而确定个体在总体中的相对位置的评价。评价每个被评对象在这个集团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的一种教育评价。相对评价的客观性很强,并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有一套成熟的测量和统计方法,适用于选拔性考试。相对评价以正态分布的理论为基础,表示学生之间的比较,与教育目标无直接的关系。一般大型的标准化考试、升学考试、心理测试及各种竞赛性考试等属于此类评价。操作标准一般可以通过界定个体所应该完成的任务确定。对标准参照测验来说,它的分数解释是以界定良好的任务或行为领域为基础的,是与预先设计的特定标准相对照所确定的;有了这个条件,我们便可以从较少的有代表性的测验题目的反应情况,推断出被试的真实水平。用目标表示领域,并且题目是该领域中行为的有代表性样本,这时的目标参照测验就是标准参照测验。标准参照测验主要用于鉴定目的。

2.绝对评价(www.chuimin.cn)

它是指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到达完满程度的一种评价。绝对评价也称为标准参照评价,是指以预先设定的学习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是否实际达到目标的程度所作的评价,同时将评价对象的各个个体与预定的目标(进行比较,确定他们达到目标的程度。在学校以学生为教育对象的测定中,绝对评价关心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个体内差异评价

个体内差异评价是对一个个体内部的差异进行比较的评价,包括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类。纵向比较是将个体的现在与过去进行比较,例如,某个学生的某门专业知识第一次测验成绩为70分,第二次测验成绩为90分,说明其成绩上升了,学习状态有明显变化;横向比较是将个体的不同侧面进行比较,例如将一个高职生同一学期不同专业知识的学习活动与成绩相比较,就可以发现该生不同方面的优势与劣势。个体内差异评价的优点主要是不易造成心理负担,便于发现个体的优点和进步情况。

(四)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

从学习能力评价的方法论范式来看,可以将学习能力评价划分为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

1.质性评价

质性评价是在自然的情境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的整体性的、非量化的评价。质性评价主要是在描述的基础上进行评判,通常表现为书面的“鉴定”或“评语”。一般来讲,书面的评语通常比简单的分数或等级更清晰地传达出被评价者的优点与缺点,但这种评价方法不够精确,且主观性较强。质性评价有较悠久的历史,但在现代科学主义流行的背景下被贬低和忽略,近年来重新受到重视,并发展到新的高度,以新的形态出现。与量化评价相比,质性评价的基本特点有以下四方面:

(1)自然性,指在自然的、真实的情境中进行。

(2)整体性,指对学习的各个方面作一个完整的、全面的评价。

(3)深入性,指深入地分析和评判学生的行为表现背后深层的意义和价值。

(4)非量化,指不以量化的形式来开展,评价结论也不以数量的形式来表示。

目前,质性评价又比较流行,例如深入分析评判学生的某篇研究论文、某部文学作品、某件科技制作产品等,实地考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等,都往往以质性评价的范式进行。

2.量化评价

量化评价顾名思义主要是一种数量化的评价,它主要运用统计与测量的方法,对被评价的资料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即以数量化的方法进行的评价,它是一种对评价对象的某些方面的学习成果进测量,进行数量化的分析和推论,然后进行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标准化测验是一种典型的量化评价,日常的许多考试也有较多采取量化评价的。

(五)考试性评价与真实性评价

学习能力评价可以划分为考试性评价和真实性评价。

考试性评价手段依据测验与考试题,这种方法是与真实生活脱节的,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也不直接一致。目前尽管受到多方面的指责,但仍然是一种重要的评价类型。

真实性评价中,评价途径的基本内涵是真实性任务。真实性评价是学生评价从“考试文化”发展到“评价文化”的必然结果。真实性评价的存在是以一定的方法论为基础的,它是在对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反思的过程中,对人文科学方法论的彰显和进一步探讨。真实性评价的产生是以当代人性观、知识观和学习观为前提的,它是基于对人性的理解而不是对人性的约束与规范,它所关注的是学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现代知识观的发展要求教育从学习已知的知识转向为未知的未来做准备,要求学生评价向理解性、真实性和发展性评价发展。知识观的转变必然带来学习观的变化,建构主义学习观和情境学习理论也对学习观和人才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倡导学生评价必须尽可能接近真实生活,让学生参于到评价过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