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能力评价是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要素,它也是整个教育评价的一个领域。由此可见,学习能力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二)学习能力评价的结构学习能力评价组成要素应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标准和评价活动方式,还应有对学习能力评价本身的评估或分析。学习能力评价标准,即是对学习者学习情况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衡量准则或尺度。学习能力评价是一种特殊的、有目标性的活动过程,其中有一系列方法和程序。......
2023-11-29
学习包括四个基本的要素:动机、体验、强化和重复。
(一)动机
动机是指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它是个体从事一切活动,包括学习在内的动力。动力是指学生在主动或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下,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的一种能力。
任何处于清醒状态的人,都要从事这样或那样的活动,不论这些活动意义和影响大小,不论这些活动持续时间的长短,也不论这些活动内容对人类帮助满足程度的高低,都是出于一定的动机而产生和进行的。引起动机的条件有两种:一是内在条件;二是外在条件。前者就是“需要”,即因个体对某种东西的缺乏而引起的内部紧张状态和不舒服感。动机就是由这些需要构成的。需要使人产生欲望和动力,引起活动。后者是个体之外的各种刺激。这些刺激既包括物质因素,也包括社会性因素,可统称为环境因素。它们也是引起动机的原因之一。心理学家把凡能引起个体动机并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称为“诱因”。动机行为可由需要引起,也可由环境因素引起,但往往是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交互影响的结果。在某一时刻最强烈的需要构成最强的动机,而最强的动机决定最终的行为。
在学生的动机中,除了生理需要形成的初级动机外,被称为心理和社会需要的二级动机正是通过学习习得的。
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1)同一动机可以引起多种不同的行为。
(2)同一行为可出自不同的动机。
(3)一种行为可能为多种动机所推动。
(4)合理的动机可能引起有不合理的甚至错误的行为。
(5)错误的动机有时被外表积极的行为所掩盖。
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
(1)童年所接受的家庭教育。
(2)教师的言行。
(3)竞争和竞赛活动。(www.chuimin.cn)
(4)学生的学习成绩。
(5)个人对工作难度的看法。
(6)个性因素。
(7)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条件。
(二)体验
由学习的定义可以了解,引起行为持久变化的正是知觉的体验,而且这种体验必须达到足够的强度。在现实职业教育中,学生之所以对一些热门专业有学习的兴趣,正是因为这些热门专业在社会上人们谈论太多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反,许多冷门专业却不容易引起学习效果,部分原因可能归咎于学生的体验不够强烈。
(三)强化
强化是指使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的力量。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经典的条件反射学习中,强化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强化在性质上为正、负两种。正强化是通过奖励起促进作用的,即行为带给行为者积极、正面的感受。例如,一位学生按照课堂中学习的知识,理解后并且能单独解决教师留下的技能问题(正强化)。由此获得了知识,并在后来的实际工作中得到应用。
负强化是通过惩罚而学会回避某些刺激或终止某些行为模式。布鲁纳说:“在教育过程中离不开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做老师的会有一定的纠正措施,否则他的不良行为就会升级,这就是所说的负强化。
(四)重复
持久的行为意味着记忆中的保持效果,这种效果尽管可能因为强烈的情感体验而长期地保留并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但是,一般而言,如果缺乏重复或重复不够是得不到良好学习效果的。
在不同的情境里,学习所要求的重复次数是不同的。动机和体验越强烈,学习所需要的重复次数越少。然而,重复效果也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个限度的重复非但得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反而导致疲倦和厌烦。这一点在运动员的训练中是明显的。许多事实表明,运动成绩的提高与大量地反复练习是分不开的。不过,在加大运动量训练时,仍有必要把握对重复运动的承受限度。具体说,乒乓球运动员的扣杀动作在单位时间内可能达到成百上千次,可总不能导致眼睛看球时成了双像,或者在情绪上产生对乒乓球或练习本身的反感。否则,这样的过量重复练习效果便会适得其反。
总之,在学习活动中,恰当的动机是第一位要素。但是,在动机转变为学习之前,必须有强烈的知觉体验。仅有体验尚不能保证学习,这种体验必须达到足够的强度。强化是形成条件反射的关键变量。缺乏重复或重复不够,就不会有有效的学习。动机、体验、强化、重复是学习活动的基本要素。
有关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能力评价的理论与实践的文章
学习能力评价是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要素,它也是整个教育评价的一个领域。由此可见,学习能力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二)学习能力评价的结构学习能力评价组成要素应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标准和评价活动方式,还应有对学习能力评价本身的评估或分析。学习能力评价标准,即是对学习者学习情况和结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衡量准则或尺度。学习能力评价是一种特殊的、有目标性的活动过程,其中有一系列方法和程序。......
2023-11-29
在这五十多年中,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对全球的教育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也深受其影响。(二)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积极意义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的提出是教学领域里的一场革命。正是因为立足于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才使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的评价,被看成是一个完整的教育实践单元。因此,在进行标准化绝对评价时,必须依据评价标准,按照布卢姆的目标分类方法对标准进行细化,才能有效地进行评价。......
2023-11-29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为适应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将大力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积极发展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推动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城市建设。教师课堂讲授要求做到少而精,势必要求高职院校学生课外通过自学掌握更多的内容。此外,高职院校学生自我支配的时间较多,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合理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时间。......
2023-11-29
多元化教学评价的理论构建与实践对我国教学评价改革而言尚处于探索和尝试的阶段。其次,多元化教学评价的改革原则。此外,学校应引导教师不断地在评价专业方面实现自我提升,不断地尝试与改进,以实现多元化教学评价真实的价值。最后,多元化教学评价的相融问题。......
2023-11-29
2003年,华南师大教科院胡中锋副教授对多元智力论与课程评价作进一步阐述,黄黎明与胡中锋则认为,多元智力理论至少在以下五个方面:课程评价的标准具有多元性。200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霍力岩教授则将多元智力理论的评价观概括为四点:情境观、动态观、多元观和独特观,霍力岩教授提出:从符号到场景:在真实的情境中评价学生的发展。......
2023-11-29
高凌飚教授认为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在理念上有着本质的差别。因此,实际形成性评价所评的只是智能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的内容,主要是具体的知识和技能。在评价的功能上,形成性评价注重评价的诊断作用。过程性评价主张评价主体和客体的整合,通过师生间共同的“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过程性评价采取目标与过程并重的价值取向,对学习的动机效果、过程以及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进行全面的评价。......
2023-11-29
人的学习能力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当人类社会迈进知识经济时代门槛的时候,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研究学习能力评价问题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学习不再是对知识的简单获取,而是通过对知识的运用,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以实现自身价值体现的最大化。......
2023-11-29
国内在多元评价方面的研究开始得较晚,但发展迅速。李坤崇认为,传统以纸笔测验为主的教学评价,具有计分客观、批阅快速、容易进行测试以及激励学生在认知方面的学习等优点,并且充分地发挥其客观、公平、省钱又省时的功能。李坤崇提出要解决以上问题,教学评价必须向多元化、人性化的方向靠拢。......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