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网络新闻编辑概述-普高校网络传播系列教材

网络新闻编辑概述-普高校网络传播系列教材

【摘要】:绪论网络新闻编辑概述互联网起源于美国,它的雏形是1969年美国国防部的阿帕网。目前,中国网络媒体已在新闻传播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由于目前国家政策的限制,中国的网络媒体主要是转载传统媒体采写的新闻,但是可以根据网站的需要对内容进行一定的编辑加工。因此,网络新闻编辑已成为新闻网站中的主力军。

绪论 网络新闻编辑概述

互联网起源于美国,它的雏形是1969年美国国防部的阿帕网(ARPA-NET)。1983年,TCP/IP协议被指定为网络的标准协议,为所有的网络采纳,互联网逐渐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网络。20世纪90年代初,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的科学家蒂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提出了万维网(World Wide Web)的设想,WWW的主要思想是,利用互联网传送超文本信息,即包括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在内的多媒体化信息,同时利用超链接将网络中的信息相互连接起来,所有的操作都可以通过一种图形化的界面来实现。由于WWW技术的开发与普及,互联网日益大众化,逐步发展为一种新型的媒介。

1994年,中国全面接入互联网。1995年1月12日,《神州学人》杂志开始通过网络发行,正式揭开了中国媒体上网的序幕。同年10月,《中国贸易报》的上网,则标志着中国报纸开始了网络发展之路。此后,大量报纸、广播、电视机构纷纷上网,以各种形式探索通过网络来扩展、壮大自己的道路。

中国网络媒体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单一到多元模式的发展过程。目前,中国网络媒体已在新闻传播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在一定意义上,网络媒体已经跻身主流媒体的行列。

一、网络媒体的基本含义

在业界与研究界,网络、互联网、网络媒介、网络媒体等几个词经常是混用的,这里有必要对这几个词的基本含义进行区分。

从计算机技术角度来看,计算机网络是指若干台地理位置不同、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线路相互连接起来,以实现信息传输和资源共享的一种计算机系统。而互联网是一种全球性的计算机网络,是网上之网,它连接着全球成千上万的大大小小的网络。

虽然从技术的角度看,互联网与网络是两个概念,但在非计算机领域里,一般人们所指的网络,通常都是互联网,因为互联网是人们接触得最多的一个网络,而同时,互联网又包容了各种各样的网络,因此,在多数情况下,将网络与互联网等同起来理解,也是可以接受的。

网络媒介一词,侧重于说明网络作为一种传播介质的属性。在网络中承载的传播,包括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等若干种。

而对于网络媒体一词,人们的解释不尽相同。在通常的情况下,当提到网络媒体时,多指具有一定资质的、利用网络这样一种媒介从事新闻与信息传播的机构。有时人们也称其为新闻网站,包括有传统媒体背景的网站和有新闻登载资格的商业网站。

由于目前国家政策的限制,中国的网络媒体主要是转载传统媒体采写的新闻,但是可以根据网站的需要对内容进行一定的编辑加工。因此,网络新闻编辑已成为新闻网站中的主力军。

除了新闻网站,网络中还存在着许多其他类型的网站,例如学校网站、企业网站、政府网站、电子商务网站等,各类网站都需要内容编辑,但是,不同网站涉及的内容有很大差异,试图在一本书中涉及各种不同网站的特殊规律是不太现实的。因此,本书主要从“新闻编辑”这个角度来说明网站编辑中的普遍规律。这些普遍规律,既可以作为各类不同网站编辑工作的一般指导,也可以为各类网站提供很多直接的经验与操作方法。

二、网络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

要全面认识网络新闻编辑工作的特点,需要从网络大众传播的特点、网络受众的特点、网络传播机构的特点以及网络编辑的角色特点、网络新闻业务与传统新闻业务的关系等方面来加以理解。

(一)网络大众传播的特点

从新闻传播角度来看,网络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它所承载的大众传播。网络中的大众传播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传播渠道,在一个多元、开放的环境中进行的传播活动。与传统的大众传播相比,它在以下几方面表现出了较为强烈的特点:

1.低门槛性

与传统的大众传播相比,网络传播的“门槛”是很低的,这表现为信息发布设备方面的低门槛和信息发布技术的低门槛。只要拥有能上网的电脑,会一些最基本的操作,任何个人都能够在网上发布信息。而且由于网络媒介的辐射力,这些信息传播有可能产生重大的影响。

传播的低门槛性,带来了传播格局的多元化,受众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得以不断加强。

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特点也可能造成信息质量的良莠不齐、虚假新闻或信息泛滥。而这些问题可能损害网络媒体的形象、声誉,使其权威性受到削弱。有时甚至可能带来较为严重的社会危害。

2.全时性

网络传播的全时性可以体现在如下方面:

传播过程的全时性: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可以全天候地处于报道的状态,对于突发事件或动态发展的事物的报道,可以做到即时发布、全过程跟踪、不间断报道。网络媒体打破了出版周期、播出时段等因素的限制,在新闻报道方面显示出特有的快速反应能力和高度的灵活性。

信息存贮的全时性:在网络中传播的新闻信息,不仅可以在第一时间发布于网页,而且由于它已存在于网站的数据库中,因此从理论上来说可以一直存在于网络空间中。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相关链接、受众查询等多种方式得到长期的利用。加上网络的海量性、网络信息之间的链接技术等因素的作用,网络信息常常是处于循环利用的过程中。

信息接收的全时性:传统媒体的信息接收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特别是广播、电视等媒体,它们所发布的信息“转瞬即逝”,受众如果错过了收听收看的时间,可能就再也没机会获得这些信息。而网络媒体的存贮方式为受众提供了全时接收的可能。受众可以在信息发布几天、几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后再去获取信息。

但是,全时性也会带来一些相应的问题。例如,传播过程的全时性,虽然可能较好地满足受众对时效性的要求,但也容易造成新闻的碎片化,也易带来信息的简单化快速处理和信息的快餐式消费。而存贮的全时性,则可能带来信息数量的膨胀,受众在日益复杂的信息迷宫中很容易产生迷失感。

3.海量性

海量性既可指存贮空间的海量性,也可指信息的海量性。存贮空间的海量性直接造就了信息的海量性。

网络的存贮特点,使它较少受到过去传统媒体经常遭遇的容量不足的困惑,这为信息内容的进一步丰富提供了基础。在一些重大的新闻报道活动中,网络媒体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满足受众对内容的全面性的需要。

但是,这也可能带来信息筛选标准的降低以及信息过载,即使有无限可用的空间,网络新闻仍然要加以必要的筛选,以免网民被信息淹没。

此外,稀缺资源有时是产生“张力”和竞争动力的重要因素。对于报纸来说,版面空间的缺陷是由时间来弥补的,例如,采用“连载”的方式。而这恰好变成了一种优势,产生了一种时间上的“张力”,来不断“拉住”读者。直到今天,很多报纸上的“小说连载”仍然是其主要卖点之一。而网络媒体如果不能对资源加以合理利用,可能造成受众持续注意力的减退。一本百万字的书,可以一口气“上传”、“下载”,看上去很痛快,但是,网站对受众的长期吸引力被廉价地、瞬间地消耗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因此,网络新闻仍然要保持一种时间上的“张力”。除非是某些时效性要求特别高的情况,一般网络新闻传播者应该更加有节制地、有节奏地控制新闻及其他信息的发布。

4.互动性

互动性是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网络的一个本质性特点。这意味着网络打破了过去由信息传播者单向传送信息的格局,信息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互动变得切实可行。

网络新闻传播中的互动方式主要表现为:受众点击新闻形成的直接反馈、受众对新闻发表评论(新闻后跟帖、论坛、博客等)、受众提供新闻线索、在线交流、在线调查等。

网络新闻传播中的互动的意义在于:

信息的传者与受者之间的交流更加容易。新闻传播者可以更好地把握到受众的脉搏,并以此作为调整自己的传播内容与传播策略的依据。

受者参与新闻传播的可能性大大增强,无论是在新闻选题环节,新闻报道环节,还是在新闻的效果生成方面,受众的作用都越来越明显。

受者与受者之间的交流也得以增强。受众之间的交流,既有助于提高新闻传播的效率,又有助于在受众与网站之间建立起更加牢固的关系。

在网络新闻传播中,既要高度重视互动,但又不能迷信互动,更不能以受众的趣味作为网络新闻编辑的惟一指挥棒。

5.多媒体性

传统媒介传播信息的形式总是或多或少受到限制,网络则可以实现数据、文本、声音及各种图像在单一的、数字化环境中的一体化的信息传播。

网络中的多媒体性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网络这个大平台,可以承载任何一种形式的信息;二是指在网络新闻或信息传播中,可以在单一报道中综合运用多媒体手段。

多媒体应用能力,不仅指运用多媒体的技术能力,还指多媒体化的思维能力、表现能力。但是由于传统媒体在运用信息的手段上各有侧重,因此,过去的体制下培养的人才一般难做到熟练运用不同媒体方式来进行思考,也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同媒体手段的长处来进行信息与思想的表现。

因此,多媒体技术的潜力并没有在网络中真正表现出来,在网络新闻传播中尤其如此。

从受众角度看,多媒体化的信息接收,对他们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认为,不同的媒介技术对人们的感官平衡的影响是不同的。多媒体技术是使人们的感官恢复到自然平衡,还是进一步打破平衡?多媒体信息环境是否会使人们的抽象思考能力下降?现在还难对此做出准确判断。但是,对于多媒体传播技术的深层影响保持关注是必要的。

从媒介的未来格局看,网络可以很好地整合多种媒体形式这一特点,也体现出几大传统媒体最终在网络中融合的技术可能性。虽然技术并不是决定未来传媒格局的惟一因素,但至少是一个基础。

6.多级性

信息流动的多级性

网络中的信息传播往往有多种渠道,它并非总是从网站直接传播到个人,而是可能通过不同方式的多级传播。例如:网站——邮件——个人、网站——BBS——个人、网站——BBS——邮件——个人、网站——博客——个人等多种方式。网络信息的传播通常是大众传播渠道(网站)、群体传播渠道(BBS等)与人际传播渠道(博客、即时通信工具、邮件等)三者的组合。这中间的环节数量还可以不断增加,也就是说传播级数可以不断增加。

多级流动,延伸了信息的传播范围,在此过程中,也使信息影响变得更加复杂化。因此,多级化的信息传播方式,是网络传播中一个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从新闻传播角度来看,如何促使自己的新闻进入多级传播渠道,是一个重要的传播策略问题。

信息作品及消费过程的多级性

网络信息的组织与发布多是采用层次化的结构。这种特殊性,使得信息作品也成为了多级的。

传统媒体的信息作品,在呈现方式上是单一层次的,报纸以空间为载体展示所有信息,广播电视以时间为载体展示所有信息。但是,网络信息作品,特别是通过网站来发布的作品,却是层次化的。一个完整的网络新闻作品可以有五个层次,对此,本书将在后面专门介绍。

信息作品的多级化,可以更好地满足受众的个性化的选择。

但是,信息作品的多级性直接导致了信息消费的多级性:并不是所有受众都会逐级点开信息作品,获得完整的信息。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可能会随时中断信息的消费过程。也就意味着有些层次的信息处于闲置状态,因此信息作品的使用效率会受到影响。而另一方面,受众对于信息的接收可能是不完整的。

7.连通性

信息与信息之间的连通性

超链接的思想,改变了网络信息的结构方式,信息之间的联系不再是线性的、一元的,而是网状的、多元的,网络中存在于不同电脑上的信息可以彼此连通,一个网站上的各种信息也可以相互关联。信息的连通性给人们拓展信息的广度与深度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在新闻报道中,如果运用得当,信息之间的连通性对于提高网络新闻的报道面、加强报道深度,有着一定作用。但如果使用不当,也可能造成干扰受众的注意力,造成信息的过载与浪费。

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连通性

从传播的角度来看,传统大众传播中,传播者与受众之间不是直接连通的。从角色上看,他们之间有一条泾渭分明的界线;从两端的沟通方式看,他们之间的联接纽带往往只能是传播者所提供的信息或节目,尽管也有一些其他的交流与反馈的渠道,但都不可能畅通。但是,在网络中,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直接连通成为可能。

这两者之间的沟通方式,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反馈与交流,而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同协作。从这个意义上看,对网络的互动性的认识不应简单地停留在传受双方交流方式与效果方面,而应该提升到整体传播结构与效果方面。

受众之间的连通性

网络受众并非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获取信息,实际上,他们经常处于一个社会化的环境中,受众之间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他们彼此间容易形成相互的影响。这种连通性对于受众在新闻信息选择时的价值取向,对于网络舆论的走向,以及网络社会的文化形成等,都会产生直接影响。

各种传播形态之间的连通性

网络传播并不是单纯的大众传播,而是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结合体。这几种传播密切相连,相互渗透,很多时候,新闻或信息传播的效果取决于这几者的共同作用。

(二)网络传播的受众特点

1.个体性

在传统媒体中,受众的概念指的是“较大数量的”、“异质的”传播对象,即传统媒体的传播对象是“不定量的多数”。传统媒介正是在一前提下,来研究自己的受众定位,并采取相应的传播与服务策略的。

网络技术使受众作为一个“个体”存在有了意义。如尼葛洛庞帝所说,在数字化生存的情况下,我就是“我”,不是人口统计学中的一个“子集”。[1]从这意义上看,网络“受众”更应该称为“受者”。

传统媒介的传播方式是“点对面”的,个体只是作为受众中的一员存在,任何一个传媒组织都不会针对某人的特别需求来进行传播。在传统大众传播中,受众的个别需求是通过受众自己在“大众化”的信息产品中进行挑选而得以部分满足。而网络却使“点对点”传播成为可能,也就是网络能够为个体“量身定做”,提供他所需要的有关信息。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个性化”服务。

“个体性”是网络媒介的技术特点所带来的理论上的结果。但是,它的真正实现,靠的是“人”,即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的网站。而网站的观念、人员即提供个性化服务所需成本等问题,都可能成为种种障碍。

但我们也不能认为网络媒体的目标只是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有一个方面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作为大众传媒的网络,需要通过提供大众化的内容与服务来完成其社会整合的功能。

2.社会性

虽然网络传播中的受众有着“个性化”的一面,但是,也应该看到,他们还有社会性的一面,而且这一特点与传统媒体时代相比显得更为突出。前文提到,网络传播带来了受众的连通性,受众在网络中进行信息消费或从事其他活动,往往都会受到别人的影响或干扰,他们的“个性化”行为的背后,往往隐藏着非常强烈的网络社会环境的因素。

尽管有人认为在网络中人们的“从众心理”会有所减弱,但在实践中我们却可以看到,网民在选择新闻、表达意见等方面,有可能表现出更强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可能带来积极的影响,也可能产生一些负面的结果。这是在从事网络新闻编辑工作时需要特别关注的。

3.虚拟性

与传统媒体的受众不同,网络的受众是在网络这一虚拟环境下,来接受网络信息或服务的。网络给他们提供了一种充分表达自己的环境。在这种状况下,受众的需求,与他在物理世界的需求相比,会发生一些偏离,或者说,他们会更加追求在物理世界里得不到的需求。

另外,人在网络环境下的表现,往往不是单一的。有时人会在不同心情下或不同环境里扮演不同的角色。这样,一个受众可能会分化成几个不同的看上去完全不相关的人。有时甚至受众自己,都很难对自己做出准确描述。

因此,网络受众不像物理世界受众那样清晰可感。传统媒体通过统计数据来描述受众的方法,在网络世界有时会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要更好地了解“虚拟化”的受众,应该借助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理论。美国网络专家埃瑟·戴森认为,网络并没有改变人性。她的话是有道理的。虽然从表面看,有些人在网络中面目全非,但一个人在网络中会变成什么样子,总是有他的现实基础。应该说,网络生活还是一面镜子,只不过更像哈哈镜,它把人的某些特征夸大,某些特征缩小。但是如果没有现实的人,就没有镜中的像。

在现实与虚拟世界中,人的心理反应是一致的。只是因为环境的变化,有些心理表现会更强烈一些。因此,通过对人的深层心理研究,才能更好地理解与把握网络受众。

4.自主性

网络技术使得受众根据自己的需要“拉出”信息成为可能,也就是说,受众可以更加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网站、信息或服务。更重要的是,受众的媒介消费行为,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有更多的自主性。在传统媒体时代特别是电视时代,人们的生活规律,往往要更多地受到媒体节目的影响,例如,为了收看一个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人们也许不得不放弃其他社交活动。而在网络时代,人们对于自己的日程,有了更多的决定权。

同时,人们对于信息接收的数量与程度,也可以完全取决于自己的意愿。

受众的这种自主性,对于网络中的传播者是一个重要挑战。因为受众不需按照传播者的意愿行事。如果传播者不能顺应受众的需要,那么他们的传播活动可能会徒劳无功。

5.参与性

与传统媒介的受众不同,网络受众不再仅仅是接收者与旁观者。网络受众可以更多地加入到传播过程中。

受众参与新闻传播,使受众成为网络新闻传播中的一个生产者而不仅仅是消费者,虽然这种生产是以再生产为主的。网民参与新闻生产的方式包括:

启动式新闻生产

网民有意或无意地向网站提供的新闻线索,或者进行的最原始状态的报道,是帮助网站寻找报道题材、启动报道的一种方式。由于网络手段的便捷,受众主动向网站提供新闻线索的渠道是畅通的。而网民在博客中的文章、BBS中的帖子,也常常会给记者带来重要线索。

增值式新闻生产

网民通常会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工具或论坛转发自己认为好的或是有意思的新闻。这种方式虽然并不直接生产新的新闻,但是,它使新闻扩散,从而实现增值。网民成为新闻的义务推销者。而网民所选择的用于再生产的新闻,往往是出于他们的自然评判标准。

因此,如果网站的新闻选择标准与网民的标准契合,就有可能实现新闻的最佳传播效果。反之,网站的新闻传播效果可能会被削弱。

互动式新闻生产

有些新闻的生产过程,本身就需要受众的参与,例如,网民与新闻事件当事人或嘉宾在聊天室或BBS中的讨论,就可能是一次新闻的形成过程。在一些新闻报道中,也可以利用一些手段加入互动,使网民感同身受,加深对新闻的理解。

提升式新闻生产

在更多的时候,即使网民不直接传播、扩散新闻,但是,他们对于某一个事件、某一条新闻的意见反响,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事件或新闻的被关注度。也有助于将新闻的影响扩大到网络之外。

网民意见生产的方式主要是参与论坛讨论,参与受众调查等。

资源式新闻生产

网民参与各种形式的网络调查,为新闻报道提供了一定的报道素材与背景。网民的个人网站,网民在BBS中张贴的各种帖子,博客中的文章、图片等,也都可能为网络新闻报道提供丰富的资源。

但参与性不仅仅意味着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界限的模糊,也不仅仅意味着受众地位的提高,它还意味着网上信息内容的多元化与复杂化,以及传播过程的开放性与复杂性。

(三)现阶段网络新闻传播机构的特点

网络媒体的发展有着自己的特殊轨迹,在中国尤其如此。这决定了现阶段网络新闻机构的一些特点:

1.网络媒体成分的多元化

传统的大众传媒都是国家相关部门批准的专业新闻机构,而网络新闻传播在其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吸纳了一些商业网站。它们没有传统媒体的背景,许多是具有技术背景的公司。但是,它们通过自己的探索与努力,逐渐形成了自己在新闻传播中的影响力。

目前,中国网络媒体包含以下几种力量:

传统媒体兴办的综合性新闻网站;

具有新闻登载资格的综合性商业网站;

传统媒体的网络版。

这几个部分有各自的背景与资源优势,也有各自的不足。在实践中,它们形成了各自的定位与发展模式。它们需要取长补短,共同推动网络新闻的繁荣。

2.新闻网站业务的复杂性与相互关联性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闻网站的业务常常具有更复杂的构成,除内容外,社区、各种服务及其他业务往往都集中在网站这一个平台上。各种业务相互关联、相互支撑。

网络新闻业务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网站整体业务中的一个部分,它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他业务的开展,而反过来,其他业务的发展水平,也对新闻业务起着推动或制约作用。

因此,网络新闻编辑不能仅仅从新闻业务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他们常常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去进行新闻编辑工作。

但这并不意味着混淆新闻业务与其他业务之间的界限。在这种情况下,既要有全局观念,更要坚守新闻工作的基本操守与职业规范。否则会影响网站的公信力和声誉。

3.网络媒体新闻采访权的受限

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信息产业部2005年9月25日联合发布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目前,在时政新闻领域,网站一般是不具备采访权的。对于有传统媒体背景的网站来说,它可以利用自己的传统媒体资源进行一些原创性的新闻报道,而商业网站则不能涉足时政类新闻的采访。

因此,现阶段中国网络媒体在新闻采访权方面还受到一定的限制,网络新闻工作的重点还在于编辑而不是原创性报道。

(四)网络新闻编辑的角色特点(www.chuimin.cn)

在网站的新闻工作中,网络编辑目前处于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从它在新闻生产的流程中所处的位置、扮演的角色来看,它具有以下特点:

1.网络新闻编辑兼具被动性与主动性

编辑这一角色自身就有一定被动性,因为,他们往往是对已经基本成形的新闻产品进行最后的加工,无论这种加工具有怎样的创造性,都是以他人的工作成果为基础的。网络新闻工作是建立在传统媒体的工作的基础上的,因此,在网络新闻编辑中,这种被动性也是存在的,有时也显得很突出。

但网络新闻工作也赋予了编辑更大的主动性。

这种主动性首先表现为,网络编辑在稿件的整合过程中,可以对稿件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梳理,例如,通过一个新闻报道单元来更完整地报道一个线索复杂的事件,以此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各种新闻事件和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这种梳理,包含了主观的选择、判断,是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这种主动性还表现为,网络编辑可以创造性地进行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与组织,化被动为主动。在这种主动性的作用下,网络编辑可以策划出与众不同的专题,即使是同样的选题,也可以通过内容的选择与整合方式表现出网站的个性,表现出编辑独特的观察视角。

围绕新闻组织评论也是网络编辑主动性的一种表现。评论是深化与解读新闻的一个重要手段。根据稿件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评论,可以更好地表现编辑的传播意图,引导受众。

组织互动也是发挥网络编辑主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网络编辑不仅要设计出好的互动形式、管理好社区,还要充分挖掘受众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资源,将它们与新闻传播活动充分结合起来,使之释放出更大的能量。

网络编辑工作的主动性,还将随着对网络新闻业务认识的深化而不断丰富与加强。

2.以整合为主的网络新闻编辑工作蕴含原创性

由于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限制,新闻网站目前在采访方面的空间有限,因此,网络新闻编辑工作更多体现为对传统媒体报道内容的整合。很多人感叹,新闻网站没有自己的原创。但是,如果我们从广义而不是狭义方面去理解原创,就会发现,事实上网络新闻工作中也蕴藏着丰富的原创空间。

有研究者认为,新闻的原创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

新闻内容的原创性:主要表现在独家报道,特别是对重要新闻的第一时间报道和独特视角的报道等;

新闻组合结构的原创性:相关新闻信息间的组合配比方式以及整个媒体的新闻信息与相关背景资料的布局方式等;

传播方式的原创性:主要是指传播新闻的技术手段。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原创外,新闻评论也是原创的一个重要方式。

因此,网络新闻的原创性目前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以实现:专题、评论、形式再包装(如利用Flash技术整合已有新闻素材,制作出全新的新闻报道)。这些都为网络编辑提供了足够的创造空间。

充分理解网络新闻编辑工作的原创性,有助于编辑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也是不断提高网络新闻水平的重要基础。

3.网络新闻编辑是网络媒体最主要的“把关人”之一

网络传播的特点,使一些人认为,在网络媒体中不再存在“把关人”,这是认识上的一种误区。事实上,网络新闻编辑就是网络媒体中最主要的“把关人”之一。尽管看起来很多编辑只是在做新闻的“搬运工”——将新闻从别的媒体转发到网站,但是这种搬运工作也是把关的一种体现。转发什么样的新闻,不转发什么样的新闻,将什么样的新闻放在什么样的位置,都是把关的具体表现。

网络新闻编辑仍然起着鉴别新闻真伪、判断新闻价值、保证报道质量、把握新闻的表现形式等作用,他们的工作仍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受众的新闻获取。

网络具有一种“放大器”的作用,如果有失实新闻或不良信息在网上发布,那么经过不断放大后,将可能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因此,网络新闻编辑需要时时记住自己作为“把关人”的责任。

4.网络新闻编辑是一个跨专业、跨媒体的工作

网络既是一个传播媒体,又是一个技术平台。运用网络进行新闻发布,不仅需要良好的新闻素养,还需要一定的技术能力。这包括:网络资源的利用能力、网络新闻发布系统的运用能力、基本的网页制作技术等。

同时,网络新闻编辑需要能胜任不同类型的信息的处理工作,包括文字、图片、图表、声音、视频、动画等。这才能满足多媒体化新闻工作的要求。

除了内容的生产外,网络编辑还需要完成大量的互动组织工作,这需要传播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学等各种知识的支撑。

因此,网络新闻编辑工作是跨专业、跨媒体的,对于编辑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五)网络新闻业务与传统新闻业务的区别与联系

网络传播与网络受众等方面的特点,使网络新闻与传统新闻产生了一些重要的区别,这主要表现在:

1.新闻资源的全面循环利用

从理论上来说,传统媒体的新闻资源也是可以加以重复利用的,特别是电视新闻。一个电视新闻的片断,可以被编辑进其他的新闻节目,作为背景或对比资料等。但是,毕竟这种重复利用的范围与程度是有限的。

而网络新闻资源都可以通过数据库长期保存,并被加以无限制的反复利用。利用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以被再次发布,可以作为相关新闻链接,也可以通过分类检索加以利用。

因此,在网络新闻发布的业务系统中,数据库技术就成为了关键。在网络新闻记者与编辑那里,则意味着,在现有的新闻中,利用已有的新闻资源,成为一种日常工作。如何寻找与当前新闻相关的资源,又如何合理地加以利用,也成为了新闻发布的一个重要环节。虽然在网络新闻发布系统中,很多工作可以自动完成,但是,完全依赖系统完成资源的再利用,往往效果不尽如人意。

2.层次化、网络化的新闻组织方式

网络新闻资源就像其他任何信息资源一样,是以层次化、网络化的方式联系在一起的。网站发布网络新闻时,常常不是一次性的和盘托出,而是在不同的层次中逐渐展示出完整的内容。网络化则是指信息之间的多元的、复杂的联系,实现的方式是超链接。层次化与网络化是新闻发布后的状态,也是新闻资源循环再生时的形态。反过来,这也就要求网络新闻编辑用层次化与网络化方式来进行新闻的写作、编辑。

3.实时的文字报道

实时报道指的是,以最快的速度对一个正在发生的事件或一个事件的最新进展进行报道。它可以是完全的同步报道,例如直播,也可以是稍有时差的即时报道。实时报道并不是网络新闻的专利。广播、电视都有直播这样的实时报道形式。但是,从文字报道方面看,除了电视插播的字幕外,传统媒体通常并不具备运用文字手段进行实时报道的能力。电视字幕是实时文字报道的先驱,只是运用的场合有限。但是,网络新闻运用实时新闻的频率与机会却要大得多,也可以说,实时文字报道成为了网络新闻的一个重要特征。

实时文字报道对网络新闻工作者提出了很大挑战,它意味着,要有锐利的目光,以及敏捷的身手。这还意味着,要改变传统媒体中在把握一个事件的全局后再从容地谋篇布局的原有习惯,转而学会边观察、边思考、边写作。

4.多媒体采访与写作

多媒体采访与写作也是网络新闻的主要特性。它要求网络新闻编辑不仅要通晓各种不同的媒介手段,还要学会用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与报道方法来构建新闻。

多媒体报道并不是传统的几种手段的简单相加,而是不同手段深层的相互渗透。如何能最好地发挥各种媒体手段的潜力,做出不同于任何现有的传统媒体报道形式的多媒体新闻,是网络时代新闻工作者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之一。

5.新闻报道中各种层次的互动

网络媒体为各种层次的互动提供了基础,而充分、有效地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互动,是网络新闻业务的重要特点。它也对网络新闻编辑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网络新闻无论与传统新闻有怎样的差异,它都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传统新闻业务的基础之上的。因此,网络新闻对传统新闻的继承,也是构成网络新闻业务的重要部分。这主要表现在:

1.对新闻价值判断标准的继承

网络新闻做的仍然是新闻。虽然网络有海量的能力,但是,有闻必录并不是专业新闻网站的任务,专业网络新闻工作者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高水准的新闻平台。因此,对于新闻的选择仍然是基于长期以来积累的新闻价值判断经验。

当然,在网络新闻发展的初期阶段,受众对网络新闻的需求是一种“补充性需求”,即希望在网络中看到的新闻是传统媒体所没有提供的。因此,在初始阶段,网络新闻在各类新闻的比例上,以及题材风格上,会与传统媒体有所不同,但这并不意味着标准的降低。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网络新闻的地位将变得与传统媒体同样重要,网络新闻的价值判断标准也会不断提高。

2.对新闻工作基本原则的继承

无论网络新闻选择什么样的内容,有几个本质的要求是不会改变的,那就是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客观性。

网络新闻更高的时效性标准,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之一就是真实性与准确性的缺损。另外,信息发布门槛的降低,也使网络中的新闻鱼龙混杂。而虚假新闻在网络中传播的速度可能比传统媒体时代更快,传播面更广,长期影响也可能更为持久。

因此,对于新闻真实性与准确性的追求,其意义也许比传统媒体时代更为重大。

新闻的真实性与准确性也是区分专业的新闻机构与业余的新闻发布者的一个重要标志。网络中的专业新闻机构应该把真实性与准确性作为建设自己内容品牌的一个方面。

新闻的客观公正是关系到新闻机构能否正确地行使其职能的一个方面。网络媒体除了借鉴传统媒体在这方面的经验外,还应该注意网络环境可能带来的影响。

例如,在网络中,许多机构也能建立自己的网站来进行公关宣传,特别是在危机时刻,它们的公关宣传攻势会更加猛烈。如果新闻机构被它们所误导,不能正确把握自己的立场,就很难做到客观公正。

此外,网络中的意见表达是十分畅通的,有时会形成强大的主流意见。但是主流意见并不一定就是客观的,也并不一定真正代表民意。新闻机构不能因为慑于网络中的意见气候,而做出有失公正的报道。

保证网络新闻的客观、公正,不仅要求网络新闻工作者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还要求他们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有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此外还要用传统新闻工作的一些业务规范作保障。

总之,网络新闻工作在本质上与传统媒体的新闻工作是一致的。网络媒体虽然需要创新,但是,坚守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是网络媒体顺利发展的保障。

三、网络新闻编辑的四个层面

网络新闻编辑工作的内容十分丰富。总体上看,网络新闻编辑工作可以分为四个层面,即网络新闻的选择、网络新闻的加工、网络新闻的整合以及网络新闻的延展。

(一)网络新闻的选择

网络新闻的选择是网络新闻编辑的起点。网络新闻的选择是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筛选与价值判断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把关的过程。

网络新闻的选择不仅要考虑到新闻自身的真实性与价值,也需要充分考虑网站的定位及其所服务的受众对象的需要,而所有的工作都是在相关的政策与法律的框架下进行的。

(二)网络新闻的加工

网络新闻的加工,是对传统媒体新闻编辑经验的继承与发扬,它是保证新闻质量的一个重要步骤。

网络新闻加工的另一个目标是使新闻更好地适应自己的目标读者需要以及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这包括对于网络新闻信息的外在形式进行一定的改造。

此外,由于网络的多媒体特性,网络新闻加工的对象已不局限于文字稿件,也包括图片、图表、音频、视频等,这对网络新闻编辑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网络新闻的整合

虽然单篇稿件的加工是网络新闻编辑工作的基础,但是,发掘新闻之间的内在联系,用更有序的方式呈现新闻,是提高网络新闻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它也是网络新闻编辑的更高追求。

网络新闻的整合分为内容上的逻辑整合与形式上的整合。

网络新闻的内容整合,又可分为三个层面:挖掘各种新闻或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基本层面;策划新闻专题与组织报道——中间层面;构造整个新闻网站或频道的内容框架——宏观层面。

基本层面的内容组织

这是指在日常新闻的处理层面上,通过对新闻素材的层次化处理,通过关键词超链接、相关新闻链接、背景链接等方式,来拓展和加深报道的广度与深度。此外,通过新闻报道单元的整合,来加强新闻传播的效果,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种手段。

中间层面的内容组织

目前,在这个层面上,专题的组织与报道实施,是最主要的一项工作,这是变被动为主动,提高新闻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从发展来看,选题的策划与报道的组织,也将成为网站的一项工作。目前的新闻网站还是以“粘贴型”、“编辑型”为主。从选题策划及采访报道方面看,新闻网站还是不成熟的。这里面,有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但是,从长远看,网络的原创新闻必然会加强。因此,网络也会像传统媒体一样,越来越重视选题策划的重要性,并以强有力的采访力量来实施选题。

宏观层面的内容组织

宏观层面的内容规划,指网站新闻频道的整体策划。它是对网站的受众资源、网站自身资源等综合认识后的产物,包括新闻频道的读者定位、栏目规划、网站特色风格等多个方面。

从形式上看,整合新闻,最重要的是网络新闻的形式组织和界面的设计。

新闻网站的内容发布,通常采用层次化结构。层次结构的设计,如何才能尽可能地实现与受众的认知与接收习惯的同构,如何才能提高其效率,这是网络新闻的形式组织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另一方面,对单一页面设计规律的把握,也是形式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网络新闻页面的设计,如何充分适应网络受众的行为方式,如何提高受众信息获取效率,如何用相应手段表达编辑意图,都是需要不断研究的。

(四)网络新闻的延展

虽然新闻稿件的基本加工与整合是网络编辑的主要任务,但是,新闻编辑的视野不能局限于已有的稿件中,网络新闻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加以延展。

网络新闻的延展既可以指微观层面单一新闻报道层面的拓展,也可以指宏观层面的网络新闻编辑工作的延展。

从微观层面来说,就是需要通过评论、互动及博客等多种手段的有机结合,来解读、延伸与发展新闻报道,形成一个更加完整、丰富的网络新闻传播体系。并通过有效的方式来评估传播效果,根据需要对传播手段与方式做出相应的调整。

从宏观层面来说,除了网络新闻稿件各种方式的编辑工作外,网站还需要有效地开展网络新闻评论的组织、网络新闻论坛的管理、网络受众调查的实施、网络新闻传播效果的评估、博客与网络新闻的互动等工作。

此外,一些新的技术也在不断拓展着网络传播的手段与途径,它们也是网络新闻延展的另一个层面。

本书将以四个单元分别介绍这四个层面的编辑工作。

四、网络编辑的职业要求

由于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网络编辑这一角色日益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2005年1月1日,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正式颁布了网络编辑员国家职业标准,并启动相关的资格认证工作。这意味着网络编辑成为一个新兴的职业。

标准指出,网络编辑员是指利用相关专业知识及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从事互联网站内容建设的人员。网络编辑员这一职业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网络编辑员、助理网络编辑师、网络编辑师、高级网络编辑师。各级的职业要求见下述各表。

表1 网络编辑员职业技能要求

img1

表2 助理网络编辑师职业技能要求

img2

续 表

img3

国家职业标准全面而系统地说明了网络编辑的工作目标,并由此说明了网络编辑需要具备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

虽然网络新闻编辑只是网络编辑员这一职业队伍中的一部分,但是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框架对他们也是适用的。了解国家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相关素质与技能,对于网络编辑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

本书也正是以这一框架为基本依据,结合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来构建内容体系的。

五、网络新闻编辑的发展趋势

网络新闻编辑是一个发展中的事业,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媒体实践的不断变革,网络新闻编辑的角色与任务也将处于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从目前来看,网络新闻编辑将面临着以下几个方向的变化:

续表

1.多媒体内容编辑的比重将不断上升

对于目前仍以文字信息为主的网络新闻来说,在不久的将来,内容结构有可能发生一次本质性的变革。引领这一变革的,将是P2P等新技术。现在,P2P至少提供了让各种形式的新闻信息在互联网上畅通无阻的可能性,它也具有激发出未来更加丰富、更具互动性的新闻信息形式的潜能。

技术障碍的打破必然带来网络新闻内容结构的改变。视频新闻以及具有网络特色的多媒体互动新闻,将成为网络新闻的新的增长点。因此,网络新闻编辑工作中,多媒体内容编辑的比重将不断上升。

2.网络新闻编辑工作重心将从低层次转向高层次

目前,网络新闻的生产集中在新闻的简单收集与简单整合这种“劳动密集型”的层面。随着RSS及其他机器自动整合新闻技术的发展,网络新闻编辑的底层工作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转移给机器自动完成。高层的信息深加工、信息整合及信息解读等工作,可以得到更好的保障,网络信息生产的层次得以更加清晰。未来网络新闻的竞争主战场也将可能发生重大转移。这意味着网络新闻编辑工作重心的转移。

3.从面向单平台的编辑发展到面向多平台的编辑

目前的网络新闻主要面向电脑这一个平台发布,但是,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信息接收终端与网络“对接”,包括PDA、手机、“电子纸”等,针对不同的接收终端,需要有不同的新闻表现形式,而这会带来网络新闻编辑工作的分化。

4.网络新闻编辑的分工将不断细化

各种发展趋势的一个共同指向是,网络新闻编辑将越来越复杂、难度越来越大。任何编辑都难以承担所有工作。因此,这意味着网络编辑的工作流程将不断细化,分工将越来越复杂,一些方面的工作甚至可能专业化,例如网络论坛的管理等。

这种分工将更好地保证网络新闻的质量,提高网络新闻传播的效果,提高网络新闻的专业化水平。

总体来说,网络新闻编辑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它还将面临更多的革新。网络新闻编辑需要在掌握现有的各种业务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以推动这个领域的变革与发展。

img4

【注释】

[1][美]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192页。

[2]吕坤良:《评论:网络时代传媒竞争的利器》,载《青年记者》200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