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六年,嘉庆帝的贵妃孝和睿成为皇后,在嘉庆帝逝世后成为皇太后。孝和睿皇太后是一位识大体、守祖训的女人,她不但不干预朝政,对宫闱之事也从不过问,宫中日常事务都由她的皇后儿媳主持。这兄弟二人均死于皇太后生前,对太后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心痛,但她始终没有干预道光帝对这兄弟二人的严格管教。但孝和睿皇太后也有不为礼法所容之举。其犯罪事实明确,罪大恶极,且涉及皇帝地宫,孝穆皇后灵枢被淹,按律理当处斩并追究家人。......
2023-11-29
1864年7月,曾国荃率领的十多万湘军将天京围住,天王洪秀全在忧病交加死去,他的儿子洪天贵福继位做了幼天王。但此时的太平天国已是穷途末路,湘军随时都有可能攻破天京。
19日,湘军开始攻城,几千门大炮在同一时间打响,天京的城墙很快就被打开好几个缺口,湘军士兵蜂拥而入,守城的太平军将士与湘军展开了惨烈的巷战。为了保护幼天王洪天贵福,太平军的统帅李秀成亲自率领数千余名将士,护卫幼天王在太平门缺口处突围而出。经过一番血战,李秀成率领部分士兵冲出城外,但由于围城的湘军太多,李秀成在突围过程中同大队人马走散。天亮之后,李秀成藏到天京城外的一座破庙中暂避,顺便要打听一下幼天王和大队人马的消息。由于李秀成一身王者的装束,引起了两个刁民的注意。他们为了领赏,于是就趁李秀成熟睡的机会,将他捉住。23日,李秀成被缚送到了清营。
湘军统帅曾国藩听说李秀成被俘的消息之后,急忙赶到南京,并开始亲审李秀成。李秀成从被俘到被杀,一共经过了16天。在此期间,他曾在囚笼中亲笔写下了数万字的供词,也就是后人所称的《李秀成自述》。在后人所见的这本供词中,人们可以看到李秀成在供词中有明显的屈膝投降的意思。根据供词中的这些言语,后人推断李秀成投降了清王朝,并亲笔对清王朝写下了这本摇尾乞怜的供词。
李秀成被俘后所写的供词原稿约有五六万字,今天所见的湘乡曾家所藏原稿只有33300多字,已经被曾国藩撕毁了3万多字。
李秀成为什么要投降清王朝呢?后世的学者们对此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有历史专家认为,李秀成投降曾国藩是效法三国时的蜀将姜维投降钟会。他的投降并不是为了荣华富贵,也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命。他投降曾国藩主要是想劝曾国藩自立为王,起兵反清。在曾家的后人中也流传着“李秀成劝曾国藩做皇帝,曾国藩不敢”的传言。历史学家推测,曾国藩之所以不肯将《李秀成自述》的原稿公布于世,其中必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曾国藩不想造反,但又怕引起清廷的猜忌,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所以才删改了《李秀成自供》的原稿内容,并违抗圣旨擅自处死了李秀成。
也有历史学家认为,李秀成投降曾国藩就是一种“乞活求生”的叛徒行径。曾国藩在亲自审问李秀成的过程中也许对他许下了某些承诺,使得李秀成对曾国藩产生了一些幻想,萌发出了投降求生的念头。从李秀成的供词中可以看出,李秀成对洪秀全后期的所作所为极其不满,所以才会在供词中自叹自己投错了主子,一腔忠心到头来也只是个天大的笑话。他在供词中极力讨好曾国藩,以求不死。甚至还想通过招降旧部来立功赎罪。同时,当时参与审问李秀成的清军将领赵烈文在自己的笔记中也记载李秀成“言次有乞活之意”。
李秀成相信曾国藩,抱着一丝希望写下了数万字的供词,并不知廉耻地对曾国藩说“承恩惠示,真报无由”。只可惜曾国藩不会给自己留下后患,1864年8月7日,曾国藩得到供词后就将李秀成处死了。(www.chuimin.cn)
上述两种争论的立足点都是李秀成所写的《李秀成自述》这本供词。那么,这本供词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李秀成写完供词后就被曾国藩在南京军中处死了。按照清王朝的法律,如此重要的犯人所写的供词应该在犯人画押之后原原本本地上奏朝廷。但曾国藩没有这么做,而是找了八九个与李秀成字迹相仿的幕僚,将李秀成的供词进行了重新缮写,每个人只写了其中的一小部分,都未能窥知这本供词的全貌。曾国藩将这本供词作了一番修改后才送军机处备查,同时在安徽安庆九如堂刊印。
曾国藩为何要对李秀成的供词进行重新缮写?他为何将供词的原本收藏起来秘不示人?难道这里面真的有不可告人的隐情?
由此,后世的学者们对《李秀成自述》的真伪也产生了怀疑。有的史学家曾根据供词中对太平天国领袖的一些犯讳之处,认为《李秀成自述》是曾国藩伪造的。但也有史学家认为,《李秀成自述》是李秀成亲笔所写。犯讳问题可能是李秀成在身陷囹圄情况下的一时疏忽。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李秀成自述》原件稿本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民国时期广西通志馆从湘乡曾国藩后人那里拍摄的“原稿”,另一种是台湾影印出版的由曾国藩后人曾约农所藏的“原稿”。但是,学者们对这些原稿也持有疑问。有的学者认为,它是李秀成的真迹;有的学者则认为它是曾国藩删改过的,字迹相像也许是出于专门的伪造。
由于《李秀成自述》是证明李秀成到底是否变节投降的唯一证据,它牵涉到李秀成到底是忠是奸的评价问题。既然作为唯一证据的《李秀成自述》的真伪都存在疑问,那么关于李秀成到底有没有变节投降的问题就更难说清楚了。
有关燃烧的黄龙旗:在繁华中沉沦的大清帝国的文章
嘉庆六年,嘉庆帝的贵妃孝和睿成为皇后,在嘉庆帝逝世后成为皇太后。孝和睿皇太后是一位识大体、守祖训的女人,她不但不干预朝政,对宫闱之事也从不过问,宫中日常事务都由她的皇后儿媳主持。这兄弟二人均死于皇太后生前,对太后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心痛,但她始终没有干预道光帝对这兄弟二人的严格管教。但孝和睿皇太后也有不为礼法所容之举。其犯罪事实明确,罪大恶极,且涉及皇帝地宫,孝穆皇后灵枢被淹,按律理当处斩并追究家人。......
2023-11-29
乾隆的结发妻子孝贤皇后去世后,中宫一直空缺。原来,乾隆皇帝把皇后用水路送回京城,并扫兴地宣告南巡结束。有民间传说是因为乾隆皇帝过于风流,南巡时每到一地均寻访当地汉族女子,皇后对此颇有微词,劝谏不成便自剪其发,乾隆震怒,作出上述之举。乾隆皇帝传旨命丧葬仪式下降一级,采用皇贵妃的丧葬制度举行,随后便葬入裕陵妃园寝。......
2023-11-29
关于雍正的继承帝位,历史学界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雍正是由康熙临终传位的合法君主;另一种则认为雍正继位是夺权篡立。雍正继位确实存在许多疑点,这件公案扑朔迷离,众说纷纭,成为千古疑案。雍正的生母德妃,在康熙去世,胤被囚后不饮不食,不久死亡,其死因可能与帝位争夺、兄弟阋墙有关。雍正即位后不久,年羹尧被雍正下令自杀,隆科多被囚禁至死。雍正即位后,赵昌被拘执,处死刑,财产抄没,子女为奴。......
2023-11-29
由此,满人往往在朝廷和地方上占据重要职位,地位远较汉人要显赫。不到万不得已,怕是不能授予汉人过大权力的。对此,慈禧不是不知道。慈禧心里清楚,要想树立自己乃至清廷的威信,就必须先平定太平军等各地起义,而要平定这些农民起义,就必须要重用以曾国藩为首的那些汉人。最后的事实证明,慈禧的这一重大举措,不仅让以曾国藩为首的汉人武装集团最终剿灭了太平军和捻军等反叛力量,而且将岌岌可危的大清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
2023-11-29
这一年,他们俘获了一个名叫长白清的人,此人交出了一份太平天国首要名单,其中明确把洪秀全放在第一位,并称为“太平王”;一个月后,太平军从永安突围,跟随太平军行动的湖南天地会招军堂首领焦亮(洪大全)被俘,再次证实了洪秀全的“首逆”身份。......
2023-11-29
王杲之子阿台为报父仇,屡次袭击明军。努尔哈赤1587年,努尔哈赤建立费阿拉城,自立为王。努尔哈赤经过10年对建州女真各部的兼并战争,统一了建州各部。1616年正月十九日,努尔哈赤在八旗贵族的一致拥护下,在赫图阿拉即位,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改元天命。为了区别于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国,历史上把努尔哈赤的金国称之为后金。......
2023-11-29
雍正得奏,于七月初三日谕内阁,对《通鉴论》中的“狂悖”议论逐条加以批驳。雍正帝读过之后认为,谢济世不仅毁谤程朱,而且对时政恣意诽谤,尤其痛恨于《注》中所云:“拒谏饰非必至拂人之性,骄泰甚矣”一句,命朝臣议谢济世应治之罪。信中列举雍正之罪状,力劝岳钟琪反清。......
2023-11-29
太平天国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一场农民革命运动。太平天国自建都天京之日起,以天王洪秀全为首的众多领袖人物就丧失了进取心。太平天国实行一夫多妻制。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洪秀全最多时拥有88个妻妾,已超过历代封建帝王的三宫六院七十二后妃的人数了。太平天国前期共封了五个对起义和建朝有过贡献的外姓王。直到庐州失守后17天,天京再一次陷入湘军重围之时,李秀成才组织起13王60万大军救援天京。......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