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失踪之谜:石达开的离奇离去

失踪之谜:石达开的离奇离去

【摘要】:有谋士劝他取代洪秀全,但被石达开坚决予以拒绝。这实在是石达开在无力解决内部矛盾的情况下被迫选择的唯一出路。洪秀全见此情景大为恐慌,多次派人请石达开回京,石达开均不予理睬。石达开出走又一次造成了太平天国军事力量的重大分裂,以及由此而对太平天国带来的严重后果。但是,石达开是被迫出走的,洪秀全应对此负主要责任。石达开被逼出走而引起的天国力量的又一次分裂,使太平天国的形势更加严峻了。

1856年夏,在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到全盛时,发生了“天京事变”。“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为争夺领导权力的内讧。它给太平天国造成了极其惨重的损失,断送了军事上的大好形势,破坏了队伍的团结。

“天京事变”之后,在太平天国首义诸王中,除了洪秀全和石达开之外,其他王死丧殆尽。洪秀全的威望已大为下降,从威望和才干来说,石达开是辅理政务、统率军队、安抚百姓的理想人物。洪秀全为了解燃眉之急,召石达开回京辅政。1856年十一月,石达开带军从宁国经芜湖回到天京,受到天京军民的热烈欢迎,洪秀全加封石达开为“电师通军主将义王”,命他提理政务。

石达开回京辅政以后,以正义的行为,竭尽全力把太平天国从面临覆亡的危机中挽救过来。在他辅政的半年里,政治上安定人心,加强团结,重用人才,甚至连杀害了他全家的韦昌辉的父亲和兄弟都得到了保护。石达开又重用了19岁的青年英雄陈玉成主持江北军事,显示出他用人的胆略和魄力。石达开争取主动,在清军全面进攻下,采取“南守北攻”的战略。石达开在西线坚守长江中游重镇九江和瑞州、临江、抚州、吉安等战略要地,稳固江西根据地;在东线则固守天京东南的门户句容、溧水、镇江等战略要地。他通令各地守将们坚守不战,用固守方针挫败了敌人的攻势,稳定了长江以南的军事形势。在皖北战场,太平军则向清军进攻,陈玉成、李秀成等联络捻军屡败清军,收复了皖北、淮南的许多地方。1857年5月,陈玉成部分道进入鄂东,太平军威逼武汉,迫使清军从九江分兵北上救援。石达开南守北攻的战略,抑制了清军的疯狂进攻,稳定了军事形势,打乱了清军的战略部署,初步争回了战场的主动权。战争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太平军的士气,安定了人心,使天国转危为安。

太平天国的形势稍微有了转机后,洪秀全又把斗争的目光转向了内部。洪秀全并没有从“天京事变”中吸取教训,他眼见石达开辅政,功绩卓著,又见石达开所部多为精壮之士,军力雄厚,对其兵权的集中更为忌讳,再加上石达开为首义之王,威望极高,这都使洪秀全深为不安。洪秀全从维护洪氏集团的统治地位出发,对石达开进行了限制和排挤。洪秀全封其长兄洪仁发为“安王”,又封其次兄洪仁达为“福王”,二人干预国政,以牵制石达开。洪秀全对安、福二王的封赏,直接破坏了太平天国前期“非金田同谋首义、建有殊勋者不封王爵”的规定,也是他组建洪氏集团控制天朝政权的开始。接着,洪秀全又专用安、福二王,使二人主军政。他们在挟制、架空石达开的同时,还要夺取他的兵权,甚至发展到想杀害石达开的地步。这种无理的刁难、挟制和阴谋陷害,已使石达开无法施展其才能,已无法实现其匡国辅政的志愿。石达开也对洪秀全及其集团继续保持太平天国和建立统一的“天朝”失去了信心和希望。(www.chuimin.cn)

在石达开被逼出走前,对付洪氏集团的挟制和谋害有5条路:取而代之、解甲归田、叛变投敌、束手待毙、率军远征。石达开和他的亲信将领们深知他们不可能以“愚忠”来取得洪秀全的谅解和信任。有谋士劝他取代洪秀全,但被石达开坚决予以拒绝。在当时敌我双方生死搏斗的关键时刻,解甲归田之路也是难以走通的。至于叛变投敌更不是他能干出来的事情。最终,石达开只好率军远征,作为解决矛盾的手段。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另一次内部残杀,以保存革命力量,还可以另辟根据地,剿除妖魔,开疆报国。这实在是石达开在无力解决内部矛盾的情况下被迫选择的唯一出路。

1857年6月2日,石达开离开天京,前往安庆,从此离京远征,一去不返。许多将领激于义愤和对他的敬仰,纷纷带队跟他出走。出走的太平军将士约有20万人。太平天国一时出现了“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清军乘机反扑,天京外围许多地方又陷入敌手。洪秀全见此情景大为恐慌,多次派人请石达开回京,石达开均不予理睬。

石达开出走又一次造成了太平天国军事力量的重大分裂,以及由此而对太平天国带来的严重后果。但是,石达开是被迫出走的,洪秀全应对此负主要责任。石达开被逼出走而引起的天国力量的又一次分裂,使太平天国的形势更加严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