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乾隆帝盗陵真相-燃烧的黄龙旗:在繁华中沉沦的大清帝国

乾隆帝盗陵真相-燃烧的黄龙旗:在繁华中沉沦的大清帝国

【摘要】:乾隆皇帝不但费心葬制,在修建自己陵寝时更是动心思。乾隆皇帝在巡视时看中了这些金丝楠木,一心想拆毁楠木殿,将这些楠木用到自己的裕陵中去。乾隆皇帝苦苦思考之后,决定要借修葺十三陵的名义取得永陵的金丝楠木。于是,乾隆皇帝既盗走了金丝楠木,又落了个修缮明陵的美名。乾隆盗陵的丑闻后来被张扬出去了。乾隆皇帝的裕陵修建于乾隆八年,竣工于1752年,共历时9年。

自从雍正皇帝独自葬于京西易县境内,清朝就打破了“子随父葬,祖辈衍继”的丧葬制度。登基不久的乾隆也跟随其父,派臣僚在西陵区域选择陵址。当选好之后,乾隆突然改变主意,又派臣僚到东陵选择。

乾隆七年(1742年),大学士三泰、果毅公讷亲、户部尚书海望,会同钦天监监正进爱等人进入东陵区域勘察地形,数日后选择了胜水峪为陵址。乾隆看过绘图后,非常满意,并诏旨于第二年二月初十动工兴建。

关于乾隆在西陵区选好陵地后又改变主意到东陵的原因,当时的乾隆认为,若从自己之后,历代皇帝都葬于西陵,那么东陵必然有香火渐衰、冷清无助之感,日久定会荒废不堪。为兼顾东西两陵的盛衰,才作出了这一抉择。为了避免出现东陵香火冷落的局面,乾隆还作了硬性规定,即若父在东陵,则子在西陵;父若在西陵,则子在东陵。

乾隆皇帝不但费心葬制,在修建自己陵寝时更是动心思。乾隆的陵寝,其中相当一部分木料和石料,是拆毁明代建筑物和明十三陵而得来的。

其实拆明陵的木料石材,并不是从乾隆皇帝开始。顺治的孝陵木材多用旧料,而旧料则来源于大肆拆毁的明代建筑。其隆恩殿及神道碑亭天花板,就来自于西苑明世宗嘉靖年间所建的清馥殿、锦芳亭和翠芳亭,就连天花板也拿到孝陵使用了。此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陵寝,都相继拆毁了大量明代建筑。

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乾隆竟然不顾皇体颜面,以天子之尊去拆永陵。他的行为,给后世留下一段皇帝盗木的丑闻。(www.chuimin.cn)

明十三陵中的永陵,是耗费明世宗十几年光景的心血结晶。尤其令历代皇帝羡慕的是永陵的享殿是楠木殿,香气袭人,沁人心脾,蚊蝇不近。它的木架是用昂贵的金丝楠木建成的,不刷漆而光泽油亮,不雕饰而纹路精美。乾隆皇帝在巡视时看中了这些金丝楠木,一心想拆毁楠木殿,将这些楠木用到自己的裕陵中去。文渊阁大学士纪昀援引《大清律》上奏道:律例规定挖明坟者死,皇上金口玉言,万民之尊,此举事关国体,干系重大,诚望陛下三思而后行。乾隆读此奏折后一时不敢轻举妄动。但金丝楠木一日不到手,他则一日不安。

乾隆皇帝苦苦思考之后,决定要借修葺十三陵的名义取得永陵的金丝楠木。修葺十三陵,永陵一定也会得到修整。当时永陵的隆恩门和隆恩殿虽然柁、檀、枋、垫都有糟朽,但由于初建时用材宏壮、施工精细,其大木构架尚无大损。负责修陵的工部尚书金简、户部侍郎曹文埴等人本应建议按原制修缮,但因为他们都知道乾隆皇帝修葺永陵的真实目的,因此就奏请乾隆将永陵来个拆大改小。拟将永陵享殿等处拆卸,再将拆下两庑各座木料配搭,按照各陵规制建造享殿五间、宫门三间。这个投乾隆皇帝所好的奏请很快就被准奏了。永陵的隆恩门、隆恩殿因此全部被缩小规制建造。

于是,乾隆皇帝既盗走了金丝楠木,又落了个修缮明陵的美名。

乾隆盗陵的丑闻后来被张扬出去了。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责,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乾隆自下诏书把自己“发配”到江南,算是对群臣子民的一个说法。

其实,这个传闻并不可信。乾隆皇帝的裕陵修建于乾隆八年(1743年),竣工于1752年,共历时9年。乾隆修葺十三陵是在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那时裕陵已经是修建完35年了,又怎能把永陵的金丝楠木用于自己的裕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