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结发妻子孝贤皇后去世后,中宫一直空缺。原来,乾隆皇帝把皇后用水路送回京城,并扫兴地宣告南巡结束。有民间传说是因为乾隆皇帝过于风流,南巡时每到一地均寻访当地汉族女子,皇后对此颇有微词,劝谏不成便自剪其发,乾隆震怒,作出上述之举。乾隆皇帝传旨命丧葬仪式下降一级,采用皇贵妃的丧葬制度举行,随后便葬入裕陵妃园寝。......
2023-11-29
乾隆皇帝即位初年,他效法汉族立“嫡长子”的做法,在乾隆元年(1736年),密立嫡出的永琏为皇太子,然而2年后永琏就死了,还不到十岁。乾隆又立皇后生的二儿子永琮为皇太子,不久永琮也死了,才2岁。立储之事让乾隆伤透了心,他命令大臣不准再提立储之事。
到了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时,63岁的乾隆帝已经没有任何理由回避立太子的问题了。于是,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冬,乾隆帝立皇十五子永琰为太子。按照雍正定下的“秘密立储”规矩,乾隆书写了立储谕旨,将谕旨藏在一个硬木匣子里,再命人将匣子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后,完成了立储工作。
翻阅清朝正史,我们找不到关于对嘉庆荒淫、贪婪、昏庸、阴险行为的记载,翻阅清人野史,也查不着他的一件风流事。就是这样一个品格端方、为政勤勉、生活俭朴、待人宽厚的人,却成为清朝十二帝中最没有特色、没有个性的皇帝。在治理国家方面毫无建树的嘉庆帝,身上最明显的标记就是乏术和平庸。那么,乾隆皇帝为何会把皇位传给他,把偌大一个帝国托付给他呢?
乾隆一生有17个儿子,嘉庆帝永琰排行第十五。按照清朝“立长、立嫡”的皇位传承原则,排行靠后且是庶出的永琰,几乎没有继承大统的可能。但到永琰出生时,他的14个兄长中有8个已经死去,就连深受乾隆皇帝宠爱的皇五子永琪也在几年后早逝,诸皇子中可备乾隆帝选择的范围已经变得非常小了。为此,乾隆皇帝不得不放下祖制,从剩下的几个年幼、庶出的皇子中另择储君。
皇十一子永瑆和皇十五子永琰成为乾隆皇帝为数不多的儿子中的佼佼者。永瑆聪明睿智、才气横溢,做事很有主见;永琰性格内向、性情凝重,为人规矩仁孝。在大清国力日益衰减的情况下,按说应该由永瑆这样一位性格鲜明、颇有主张的皇子来继承皇位,应该是最合适不过的。但事实上,乾隆帝却把皇位传给了永琰。
乾隆帝选择接班人所遵循的原则,就是后来者必须不容置疑地遵从他的意志,不打折扣地继承他的政策,不遗余力地维护他的权威,并把自康熙以来开创的盛世一直保持下去。永琰忠厚老实、规规矩矩、重视仁孝,对乾隆的话一向言听计从,无疑最符合乾隆皇帝的选嗣标准。(www.chuimin.cn)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1795年10月15日),在圆明园勤政殿,乾隆帝当众开启了密封了22年的木匣,宣布永琰为皇太子,改名颙琰,命他即日移居紫禁城内毓庆宫。以明年为嘉庆元年,正月初一举行传位大典,自己退位称太上皇帝,仍自称“朕”,太上皇谕旨称为“敕旨”。皇帝处理“寻常事件”,如果有重要军国大事以及官员任免,由太上皇亲自指导处理,新授府道以上官员,都要到太上皇前谢恩。太上皇每天还要对皇帝“训谕”。
嘉庆元年正月初一日(1796年2月9日),传位大典在紫禁城举行。86岁的乾隆皇帝迈着稳健的步伐登上太和殿宝座的台阶,就皇帝位。宝座前地上放着拜垫,宝座东侧案上陈放着传位诏书和皇帝玉玺,皇太子颙琰立在西侧,侍卫近臣分立太和殿内外,大殿前广场文武百官按文东武西原则分班肃立。朝鲜、安南、暹罗、缅甸等属国也派使臣前来朝贺,场面庄严、壮观。
据说乾隆帝曾临时决定不把玉玺授给颙琰,只念一下传位诏书即可。这可急坏了几位大学士,于是连哄带劝,最后乾隆答应交出玉玺。授玺后,礼部鸿胪寺官员诣天安门城楼,恭宣嘉庆帝钦奉太上皇传位诏书,金凤颁诏,宣示天下。
乾隆借口已经在养心殿居住了60年,只有这里才安全吉祥、便于召见群臣,无论如何也不肯搬出去;为了限制嘉庆帝,他还一度上演了“传位不传玺”的闹剧;本来嘉庆即位改元后,全国上下应该统一使用嘉庆新历,可宫廷中还是用乾隆年号,如乾隆六十一年、六十二年;新皇帝即位后,钱币应该改铸“嘉庆通宝”,可那几年却是乾隆、嘉庆两个年号的通宝各铸一半……在父皇的淫威下,以仁孝著称的嘉庆皇帝,只能没头没脑地做了几年有名无实的“二皇帝”。嘉庆元年正月十九日,乾隆太上皇在圆明园召见属国使臣,告诉他们:“朕虽然归政,大事还是我办。”
嘉庆三年十二月,乾隆太上皇病重。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辰时(1799年2月7日晨7~8点),乾隆太上皇在养心殿病逝,终年89岁,葬河北遵化清东陵马兰峪裕陵。
有关燃烧的黄龙旗:在繁华中沉沦的大清帝国的文章
乾隆的结发妻子孝贤皇后去世后,中宫一直空缺。原来,乾隆皇帝把皇后用水路送回京城,并扫兴地宣告南巡结束。有民间传说是因为乾隆皇帝过于风流,南巡时每到一地均寻访当地汉族女子,皇后对此颇有微词,劝谏不成便自剪其发,乾隆震怒,作出上述之举。乾隆皇帝传旨命丧葬仪式下降一级,采用皇贵妃的丧葬制度举行,随后便葬入裕陵妃园寝。......
2023-11-29
安徽芜湖说,是关于慈禧出生地传说中最早的一种说法。在有关慈禧出生地的说法中,最独特的是“山西长治说”,此说法又称为“潞安说”。据说,慈禧原本是长治县西坡村汉族农民王增昌之女,名叫王小慊。慈禧就出生在这样一个世宦之家。而这一年慈禧已经15岁了,所以不存在慈禧生在外地或从外地收养之说。也就是说,慈禧的出生地是北京。持“北京说”的学者由此认定,慈禧太后的出生地是西四牌楼劈柴胡同。......
2023-11-29
乾隆帝即位之后,首先缓和雍正朝造成的政治紧张气氛。在乾隆一朝,因考绩不合格受到降级或处分的官吏有6万多人。乾隆帝注重考绩。乾隆帝重视对太监的约束。乾隆帝重视发展商业并给予宽松政策,还采取了一些恤商政策。乾隆帝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受灾百姓,在他执政期间曾5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据统计,乾隆帝执政时期蠲免了正额赋银2亿两,加上历年“灾蠲”等的1亿多两,共计3亿两以上。......
2023-11-29
嘉庆六年,嘉庆帝的贵妃孝和睿成为皇后,在嘉庆帝逝世后成为皇太后。孝和睿皇太后是一位识大体、守祖训的女人,她不但不干预朝政,对宫闱之事也从不过问,宫中日常事务都由她的皇后儿媳主持。这兄弟二人均死于皇太后生前,对太后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心痛,但她始终没有干预道光帝对这兄弟二人的严格管教。但孝和睿皇太后也有不为礼法所容之举。其犯罪事实明确,罪大恶极,且涉及皇帝地宫,孝穆皇后灵枢被淹,按律理当处斩并追究家人。......
2023-11-29
历史学家推测,曾国藩之所以不肯将《李秀成自述》的原稿公布于世,其中必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上述两种争论的立足点都是李秀成所写的《李秀成自述》这本供词。由此,后世的学者们对《李秀成自述》的真伪也产生了怀疑。有的史学家曾根据供词中对太平天国领袖的一些犯讳之处,认为《李秀成自述》是曾国藩伪造的。但也有史学家认为,《李秀成自述》是李秀成亲笔所写。......
2023-11-29
乾隆皇帝不但费心葬制,在修建自己陵寝时更是动心思。乾隆皇帝在巡视时看中了这些金丝楠木,一心想拆毁楠木殿,将这些楠木用到自己的裕陵中去。乾隆皇帝苦苦思考之后,决定要借修葺十三陵的名义取得永陵的金丝楠木。于是,乾隆皇帝既盗走了金丝楠木,又落了个修缮明陵的美名。乾隆盗陵的丑闻后来被张扬出去了。乾隆皇帝的裕陵修建于乾隆八年,竣工于1752年,共历时9年。......
2023-11-29
石达开的目的是越过大渡河,进军四川,但他在大渡河畔被清军与地方土司紧紧围困,陷入绝境。石达开在大渡河畔被清军围困之后,曾率军强渡大渡河,但由于河水暴涨,石达开的军队损失惨重。当时高某一共发现了三件石达开函稿,这封信为其中的一件。有些学者认为,石达开写给清军的信有许多地方与现实不符。石达开被审讯及临刑时的表现,甚至连其敌人也佩服石达开的英雄气概。不过,并不存在石达开写信给骆秉章或唐友耕之事。......
2023-11-29
洪秀全是家里唯一的读书人,显亲扬名的家族期望系于一身。在1837年,即使是第三次科举考试失败,相比上帝,洪秀全还是更加亲近孔子。洪秀全认为,科举考试是毫无价值的虚妄之举,它传播虚假的期望,产生错误的程序。洪秀全拿下了执教私塾里的孔子牌位,这也打碎了他的饭碗。洪秀全过激的文化政策引发了领导层内的质疑。洪秀全的激进、荒谬的文化政策和意识形态改造,只是为敌人造就了巨大的靶子。......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