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雍正帝的驭人之术:燃烧的黄龙旗

雍正帝的驭人之术:燃烧的黄龙旗

【摘要】:雍正帝的驭人之术是有一套的。雍正帝对戴铎“十启”的处理,可视为他矫情地呵斥下属的经典案例。对于这些建议,雍正帝表现出了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戴铎的第七启写于康熙五十六年,大意是:胤禛要想成就当皇帝的大业,必须找一处练兵屯粮之所。雍正帝玩权术的手段很多,不止于对“十启”的批判。但在现实中,雍正帝的苛酷严刻却是出了名的。因此,雍正帝信佛也不过在掩饰自己的残忍,假托慈悲而已。

雍正帝的驭人之术是有一套的。他作皇子时建立了智囊团,养了一群谋士。雍正帝对这些谋士保持了很深的城府,对他们的忠诚建议和“金玉良言”,不仅不轻易赞成,甚至还时时敲打他们、加以训斥,以显示自己的高明贤良。

雍正帝常常底气充沛、义正词严,简直就是圣人的化身,这只是一种假象。在权谋社会中,这有时也是一种力量,可以给人带来好名声和更多的支持者。

雍正帝对戴铎“十启”的处理,可视为他矫情地呵斥下属的经典案例。

戴铎是雍正帝的一个谋士,这个人做了一件让历史不会忘记的事,就是他在雍正帝做皇子时,给胤禛上了“十启”(十份建议),劝主子去夺取皇位,并献上了自己的一些对策。

对于这些建议,雍正帝表现出了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戴铎上第一启的时候,是康熙五十二年,正是各皇子争夺皇位的关键时期,在这份折子里,戴铎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要搞好父子、兄弟之间的关系。二是要和臣僚、下属搞好关系,广积人脉。三是不要掺和是非,不要计较小利。四是要多奖掖提拔优秀人才,为自己的未来打造一支队伍。

胤禛非常想当皇帝,对于这几条中恳建议,却表现出一副很淡漠的样子。他的批复大意是:这些话虽然是金石之言,但对我却一点用也没有。我若有当皇帝的心,断不会这样行事的,况且这(当皇帝)是一件苦差事,避之都唯恐不及,哪里还会主动去追求?至于君臣利害、终身荣辱的关键,根本不在于这个事情(当皇帝)。我只想无祸无福,至终保任,所以你就为我放心好了。像你这样的居心和言语,以后不可再有,慎之慎之。

胤禛的这段话既把自己想当皇帝的心思掩埋了起来,又教训了下属。如果传到外面,还可以让人们看到他淡泊功名利禄的圣人形象。这对于胤禛自身的发展来说,是一股力量,有很大的推波助澜作用。(www.chuimin.cn)

戴铎的第七启写于康熙五十六年,大意是:胤禛要想成就当皇帝的大业,必须找一处练兵屯粮之所。戴铎自陈愿意去台湾,替胤禛屯聚训练,也可为将来之退计。

对于这个建议,胤禛又将其驳斥了一通。胤禛说:“我以国士待你,比骂我还厉害。你若如此存心,不是非灾,必遭天谴。我劝你好好做你的道罢。”显然,胤禛对戴铎的这个折子里的建议很不以为然。其实,胤禛早就在西北边陲放置了自己的心腹大将年羹尧,哪里还用得着戴铎啊?这借势一骂,又给自己的公众形象加了分。

戴铎的第九启写于康熙五十七年。这一年,康熙的宠臣李光地被从福建召回,传闻是为了商量立太子之事,戴铎怕别人当了太子,仗着与李光地相熟的面子,秘密地向李光地探听消息,并向其建言,夸耀自己的主子“聪明天纵,才德兼全,且恩威并济,大有作为”,同时还对李光地许诺,“大人如肯相为,将来富贵共之”。

戴铎此启主要就是向胤禛汇报此事,借机还分析了几个王爷的优劣和当皇帝的可能性,他的本意当然是希望胤禛当上皇帝。胤禛批道:“我在京时,如此等言语,我何曾向你说过一句。你在外如此小任,骤敢如此大胆。你之死生,轻若鸿毛;我之名节,关乎千古。我作你的主子,正正是前世了。”

这种生气是胤禛装出来的,他这一骂,就把自己不想争皇位的姿态表达了出来,既可以让自己的兄弟们放松警惕,还可以让自己的形象更加高大。中国文化讲究不争名利、以义为重,胤禛对下属这样的训斥正好迎合了大众心理。胤禛继位后,让人把戴铎的“十启”汇编成册,其意是想让后人知道,自己并不想作皇帝,当年戴铎不断地劝他当皇帝,他始终在骂戴铎。

雍正帝玩权术的手段很多,不止于对“十启”的批判。康熙帝晚年时,内心极度渴望得到皇位的胤禛爱上了佛教。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掩饰,以在众兄弟面前表明自己无意争夺皇位,放松对手们的戒备。等到继位并把异己排除干净后,雍正帝不仅拜喇嘛高僧为师,还选刊佛学书籍,展现出虔诚的模样。但在现实中,雍正帝的苛酷严刻却是出了名的。各种史料中记载的“文字狱”,无不诉说着雍正时代的严厉与毒辣。因此,雍正帝信佛也不过在掩饰自己的残忍,假托慈悲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