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康熙帝的科学好奇心及大清帝国的陷落

康熙帝的科学好奇心及大清帝国的陷落

【摘要】:康熙皇帝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对西方科学有很大的好奇心。依据康熙帝与孝庄皇太后的亲密关系,我们有理由推测康熙帝知道汤若望的进言,爱屋及乌,开启了他对近代西洋知识的好感。1713年,康熙帝指定皇三子胤祉组织成立“蒙养斋算学馆”,馆址设在畅春园,它被誉为中国的“皇家科学院”。对于西方的新知识,康熙帝提出“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的基本原则,大清对科学的探求也就瞬间即逝。

康熙皇帝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对西方科学有很大的好奇心

康熙皇帝之所以对一些西洋知识偏好,是因为汤若望的进言。汤若望,出生于德国科隆一个贵族家庭,是活跃于明清之际的西方著名传教士。他在1630年进京,继任已故教士邓玉函之职,协助徐光启共同编成《崇祯历书》,曾获崇祯皇帝特赐“钦褒天学”匾额一块。

清朝定都北京后,顺治二年(1645年),朝廷任命汤若望为钦天监监正(五品官),类似于我们今天的国家天文台台长兼国家气象总局局长。汤若望深得顺治皇帝赏识,顺治帝病危时,议立嗣君。顺治帝因诸皇子太小,想立皇弟为君。皇太后则想立8岁的皇三子玄烨。当时汤若望秉持客观的精神向顺治皇帝进言,玄烨出过天花,现身体已康健如常,可终生免疫,宜立玄烨为君。依据康熙帝与孝庄皇太后的亲密关系,我们有理由推测康熙帝知道汤若望的进言,爱屋及乌,开启了他对近代西洋知识的好感。

康熙二十七年十一月初六(1688年11月18日),康熙帝在紫禁城接见了来自法国的“国王数学家”洪若翰、张诚、白晋、刘应等五位耶稣会传教士,他们是以法王路易十四的数学家身份、经过三年时间抵达北京的。1693年,康熙帝身患多年的痢疾被洪若翰、刘应用西药奎宁(金鸡纳霜)治好了。康熙皇帝大悦,于是将原辅政大臣苏克萨哈的府邸及附近一块地方赐给他们,以建立天主堂用。同时康熙帝对传教士们带来的西洋知识也产生了兴趣。不久,康熙皇帝精通了几何学原理,他一看到某个定律的几何图形,就能立即想到这个定律及其证明。有时他亲自用几何方法测量距离、山的高度和池塘的宽度。令康熙帝更感兴趣的则是法国人带来的天文望远镜,他把它摆放在自己的房间里,爱不释手。法国科学家巴斯加于1642年发明的手摇计算机,康熙皇帝令传教士为他仿制成功,以便于计算。(www.chuimin.cn)

1713年,康熙帝指定皇三子胤祉组织成立“蒙养斋算学馆”,馆址设在畅春园,它被誉为中国的“皇家科学院”。蒙养斋融汇当时西方科学成就,编撰成了包含有天文数学乐理等内容的、中国科技史上高水平的总结性巨著《律历渊源》。但是,康熙皇帝却禁止在科举考试中出现任何与天文历法有关的内容,也不允许主考官和考生涉及这些内容,由此可见,这些近代科技不过是康熙皇帝的一个业余爱好而已。

1718年,在康熙帝的主持下,传教士和大清学者型官员们完成了一幅全国地图——《皇舆全览图》,它是采用当时先进的经纬网、梯形投影法制成的地图。它不仅是亚洲所有地图中最好的一幅,而且比当时所有欧洲地图都精确。直到1934年,它一直是我国编绘各类地图的主要蓝本。对于西方的新知识,康熙帝提出“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的基本原则,大清对科学的探求也就瞬间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