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康熙帝的政治才能:大清帝国的衰落

康熙帝的政治才能:大清帝国的衰落

【摘要】:康熙虽然当了皇帝,但因为年幼,国家大事的决断基本掌握在四位辅政大臣手中。排在第二位的苏克萨哈富有才干,但与鳌拜不和。康熙帝为了强化皇权,上演了一场智擒鳌拜的历史大戏。康熙皇帝于康熙十六年设立南书房,并逐步形成了以南书房为核心的政治中心,加强了皇权。康熙在位期间,逐步恢复了社会经济,使清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幅员最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最富庶的帝国。

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年),8岁登基,是大清定都北京之后的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

康熙皇帝处理军国大政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勤”,一是“慎”。

大清帝国的皇帝,从康熙开始,皇帝每天都要在皇宫乾清门前亲自主持御前朝廷会议。因为最初康熙听政主要是在乾清门,所以称之为“御门听政”。康熙从亲政之日起,到去世之前,除因生病、三大节、重大变故以外,几乎每天都听政。

康熙登基之时,清朝百废待兴。康熙虽然当了皇帝,但因为年幼,国家大事的决断基本掌握在四位辅政大臣手中。在这四位辅政大臣中,索尼居首位,总掌启奏批红等大权,但年老力衰。排在第二位的苏克萨哈富有才干,但与鳌拜不和。排在第三位的遏必隆为人圆滑,不与人争锋。对权力最有野心的是排在第四位的鳌拜。鳌拜为了在索尼退下之后掌控朝政,他一方面拉拢遏必隆,另一方面则借圈地事件打击苏克萨哈。在处理朝政时,鳌拜专横无比,十分漠视康熙帝

康熙帝为了强化皇权,上演了一场智擒鳌拜的历史大戏。

康熙以退为进,在其祖母的支持和帮助下,一方面避免与鳌拜发生正面冲突,另一方面则韬光养晦。此时,兵部左侍郎黄锡衮秘密帮助年幼的康熙主政于朝,借机会逮捕了鳌拜,同时力赞提督施琅请设官镇守议,出师于台。他因协助康熙统兵征剿获胜、平定“三藩”克振军威有功,深受康熙倚重。康熙九年十月,黄锡衮拜东阁大学士兼兵部左侍郎兼武英殿总裁官,专心指导玄烨学习治世本领。(www.chuimin.cn)

康熙皇帝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设立南书房,并逐步形成了以南书房为核心的政治中心,加强了皇权。

在政治上,康熙进一步加强了皇权。他一方面通过各种手段,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限制满洲贵族的权力,如剥夺各旗王公干预旗务的权力,破除“军功勋旧诸王”统兵征伐的传统,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政治影响等。另一方面,康熙将用人之权、奖惩之权亲自控制,不许大臣干预,并设立密奏制度,以广泛体察下情。这种统治方式后来被雍正乾隆继承和发展,并为清朝其他皇帝沿用。

康熙皇帝自幼对儒家学说充满了浓厚兴趣。康熙十六年十二月,他明确宣布清廷要将治统与道统合一,以儒家学说为治国之本。康熙帝崇尚儒学,尤其是程朱理学

康熙在继续采取轻徭薄赋、与民生息的政策的同时,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废止“圈田令”,将土地让与百姓耕种。二是延长垦荒的免税时间。清初规定垦荒三年内免税,以后改为六年;康熙十二年重申新垦荒田十年后征税,这一政策刺激了农民垦荒的积极性,使耕地面积迅速增加。三是实行更名地政策。对于农民耕种的原先属于明朝宗室的土地,康熙下诏农民可以不必支付田价,照常耕种。

康熙在位期间,逐步恢复了社会经济,使清帝国成为当时世界上幅员最辽阔、人口众多、经济最富庶的帝国。当时清王朝的疆域,东起大海,西至葱岭,南到曾母暗沙,北达外兴安岭,西北到巴尔喀什湖,东北到库页岛,总面积为1300多万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