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2007北京社招公务员考试突破技巧:资料分析

2007北京社招公务员考试突破技巧:资料分析

【摘要】:根据统计数据,图形资料每年在四道资料分析题目中至少占一道。从题目顺序而言,除了2007年应届考题之外,其余3套考题,资料分析部分的第一道题目都是图形资料题目。从历年资料分析 真题 中看来,图形资料主要有三种图构成:例题一:折线图2005年北京社招考题116-118题2004年1-8月份厦门汽车上牌总量数由本题我们首先明确一下解资料分析题目的三个步骤:第一步,看。

  根据统计数据,图形资料每年在四道资料分析题目中至少占一道。2005年社招考题中有两道、2006年社招考题中有一道、2006年应届考题中有两道、2007年应届考题中有一道。

  从题目顺序而言,除了2007年应届考题之外,其余3套考题,资料分析部分的第一道题目都是图形资料题目。

  从题目难度而言,相对于表格资料和文字资料来说,图形资料分析题目总体而言由于图形的直观性而变得简单。

  从临考状态而言,众多 考生 将资料分析的题目留在了最后一部分进行解答。在考试时,由于之前已经受过大段大段言语理解的洗礼、绕来绕去逻辑推理的侵袭。因此,当考生解答资料分析部分的题目时,已经对文字类的东西感到麻木和厌烦。当考生突然看到一张图标的时候,往往会双眼一亮,鼓起精神将其“拿下”。

  由上可知,图形资料分析题目题考前、难度小,还对考生的临考状态起到调整作用,因此解答好图形资料分析题目既为解答资料分析题目开好头,又能在一定基础上提高行测的整体分数。

  从历年资料分析 真题 中看来,图形资料主要有三种图构成:

  例题一:折线图

  2005年北京社招考题116-118题

  2004年1-8月份厦门汽车上牌总量数

  由本题我们首先明确一下解资料分析题目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看。看的是(1)图标题,在本题中,图标题为“2004年1-8月份厦门 汽车 上牌总量数”;(2)横纵轴,在本题中,横轴代表的是1-8月一共八个月份,纵轴代表的是汽车上牌总量数(有时还有单位,不要忽略)

  第二步,扫。用不到3秒钟的时间扫描一下这张图的类型和特点。在本题中,一眼看出这种图是折线图,它的特点是一个马鞍型的走向。这里请各位注意,一定不要钻进图形里面将数据一一看过去,这样做不仅浪费时间还容易把自己搞晕菜。

  第三步,读。以上 工作 总共用大约半分钟时间搞定之后,接下来直接读问题,开始做题。

  116.厦门汽车总上牌量呈负增长的月份是( D )

  A.1 B.4-6 C.2、5 D.5

  所谓“负增长”指的是本月比上月的值有所减小,而且“负增长”记为本月为负增长,而不是上个月;另外,这两个月必须相邻。在本题中,2月比1月的值小,5月比4月的值小;但是请注意,虽然6月比4月小,但是这两个月不相邻。因此选D。

  117.8月份厦 门市 汽车上牌总量增长率是( B )

  A.13.9% B.13.3% C.11.7% D.0.9%

  这里的增长率指的就是“同比增长”,同比增长在这里的计算式为:

  118.1-8月份厦门市汽车上牌总量最为接近的两个月是( D )

  A.1、4 B.4、6 C.3、5 D.1、7

  这道题容易错。总量最接近的两个月并不代表这两个月相邻或者相近。这道题第一眼容易看到4、6两个月的总量差8,很相近;但是,仔细看看发现1、7两个月的总量只差6,所以D选项是正确答案。

例题二:柱状图

  2006年北京社招考题116-120题

  1990年,该省国有 企业 职工为362.0万人,2000年国有企业工人数减少为247.0万人,比1990年减少31.77%;集体所有制单位职工1990年为154.4万人,2000年减少为42.3万人,减少72.60%。城镇 就业 人数的变化大致体现了该省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

  解题步骤不变,只是在第一步“看”的时候,还要看一下最右边的“图例”,明确图中每个部分所代表的是什么含义;在第三步“读”的时候,略读一下这段短文字资料,所谓略读就是略过所有具体数据,把握文段主旨内容即可。比如这段文字的主旨就是最后一句话“城镇就业人数的变化大致体现了该省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

  116.1990年该省就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 B )

  A.50.96% B.52.19% C.53.09% D.82.37%

  117.2000年该省城镇就业人口的比重为( A )

  A.40.24% B.43.28% C.61.38% D.76.49%

  这里与上一题不同之处在于,求的是“城镇就业人口比重”,那么就要用“城镇就业人口数”除以“城镇总人数”。这道题容易错将“城镇就业人口”数除以“人口总数”

  118.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B )

  A.与1990年相比,2000年劳动人口中就业人口比例有所增加

  B.与1990年相比,2000年该省城镇就业比重有所下降

  C.1990年和2000年该省就业人口均不足总人口的50%

  D.该省2000年就业人口相当于1990年该省人口总数

  这道题是近年来国考题、各地考题的热点类型题目,即“下列表述正确的是”或者“下列表述错误的是”。解这类题目的原则就是“能不计算则不计算”,遇到需要进行计算的选项则空过去看下一个选项。比如这道题,A选项是比较(1287/1424)和(1424/1830)两个值。这两个值的大小并不明显,需要做进一步计算,所以空过去。看B选项,B选项是要比较(531/1042)与(573/1324)两个值,这两个值由于分子几乎相同,所以分母大的分数值小,所以很明显后者小,因此B选项正确。

  这道题到了这里似乎还没解完,一般来说比较有把握的解法还需要继续看后面的两个选项。但是考虑到学生临场的疲惫状态和考试 时间 所剩不多的情况,建议考生在这类题目上不要多浪费时间,选出认为是答案的选项,就看后面一题即可。

  119.下列选项中,对该省人口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该省城镇人口比重有所上升

  B.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该省农村人口正在向城镇转移

  C.该省城镇劳 动力 人口增加的幅度远大于农村劳动力人口增加的幅度

  D.该省农村劳动力过剩情况一直比城镇严重

  本题与118题解法完全类似。

  120.根据资料,下列对造成该省目前就业现状的可能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B )

  A.人口增长过快 B.国有和集体企业大幅裁员

  C.人员对自身 能力 缺乏客观的认识 D.对外输出劳动力力度不足

  这道题仍然是判断正确、错误选项。但是请各位仔细看A、C、D三个选项。A选项中出现了“人口增长”;C选项中出现了“自身能力“;D选项中出现了“对外输出劳动力”。这三个名词在题目的图、文字中都没有出现过,被称作“无关选项”,所有“无关选项”都是错误选项,所以直接选出B选项即可。

  本题是一道图、文字 综合 性题目,这类题目是近年来较新的考试类型,在后续的讲解过程中我们还会提到这类题目,并且给予讲解。

例题三:扇形图

  2006年 国家 考题B类136-140题

  之所以引入一道国家考题,一方面,这类题目是2006、2007年国考题中新出现的图形类型,而在北京考题中尚未出现过扇形图;另一方面,扇形图是统计图标中一块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今后的北京考题中,有很大可能性会引入这类图形。

  1.图中所列国家为SCI的前十名,我国 排名 ( C )

  A.第4 B.第5 C.第6 D.第7

  这道题需要注意的是,在比较论文数排名的时候,有些 考生 错把中国左边的那块也当作一个国家了,请注意,这里是“其他”所有国家,容易错。

  2.总数前三位的国家的论文总数约占所有国家论文总数的( B )

  A.45% B.50% C.55% D.60%

  3.2002年SCI收录 文章 中,美国占32.17%,则我国约占( C )

  A.2% B.3% C.4% D.5%

  4. 日本 比英国的论文数少( B )

  A.5% B.8% C.10% D.12%

  5.从上图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D )(www.chuimin.cn)

  Ⅰ法国和中国的论文数量相差最少

  Ⅱ前十位之外的其他国家的论文数量多于德、法、意三国论文数量之和

  Ⅲ在排名前十位的国家中,后七位名国家的论文数量之和仍然小于美国

  A.只有I B.只有Ⅱ C.只有Ⅲ D.只有Ⅱ和Ⅲ

  这类题目又是一种新类型的题目,也是近年来国考、各地考题的 热点 题目,即,给出几条推论,让考生选出推论中正确或者错误的那些推论。解这类题目讲究先看选项,找出一个“具有决定作用的选项”。比如这道题中,发现A选项中的I很特殊,如果它正确,那么II和III就不用再看了。因此我们先阅读I,发现I明显错误。这时候再看II和III。这道题由于I错误所以我们不得不阅读II和III,但是在后续讲解过程中我们会列举一些题目,只需要看一个选项,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例题四:扇形图

  2007年 国家 考题136-140题

  136.从1998 年到2004 年,美洲地区啤酒销售量占 世界 啤酒消费总量的比重( A )

  A.下降了3 个百分点心.

  B.下降量2个百分点

  C.下降了1 个百分点

  D.上升了l 个百分点

  137.1998 年至2004 年 啤酒 消费量 增长最快的两个地区,其啤酒销售量 2004 年占世界啤酒消费量的比重约是( C )

  A.20.8 B.35.0 % C.42.0 % D.62.4 %

  138.与亚洲相比,整个欧洲的啤酒 消费 量( B )

  A.绝对量多于亚洲,2004年相对于1998 年的增长快于亚洲

  B.绝对量多于亚洲,2004年相对于1998 年的增长慢于亚洲

  C.绝对量少于亚洲,2004年相对于1998 年的增长快于亚洲

  D.绝对量少于亚洲,2004年相对于1998 年的增长慢于亚洲

  139.关于啤酒销售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六年来世界啤酒消费总量的增长超过了10%

  B.北美洲和西欧啤酒销售量的差距在六年间缩小了

  C.亚洲的啤酒消费量始终占到了世界啤酒消费量的四分之一

  D.无论是啤酒消费绝对量还是占世界啤酒消费总量的比重,北美都有所增长。

  140.若中国1998年的啤酒消费量为205亿升,2004年的啤酒消费量为 291亿升,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B )

  A.中国的啤酒消费量增长率亚洲最高

  B.中国的啤酒消费增长占到亚洲啤酒消费增长的 90%以上

  C.除中国外,任一亚洲国家,其六年来的啤酒消费量增长不可能超过3 亿升

  D.中国六年间的啤酒消费量增长量比2004年非洲和大洋洲的啤酒消费量的总和还要多。

  国考题连续两年都出的是扇形图,可见扇形图“备受关注”,因此也需要 考生 “特别注意”!本题就不详细讲解,只提供答案,留给考生自我练习。指提一个易错点:这道题有一部分考生上来就把图中的数据当作了百分比,最后所有的答案都是错的,这点请特别注意,题目所给的是啤酒总量,单位是十亿升,而不是百分比。

例题五: 综合

  2006年北京应届考题124-128题

  图一:某保险公司经营状况统计图

  图二:不同险种人身险收入情况统计

  这是近年来资料分析考题的发展大趋势。近年来的资料分析考题在难度上的增加主要体现在(1)题目陷阱增多;(2)计算量相对增大;(3)文字资料变长;(4)一道题目中出现两份资料,两份资料可能是相同类型,也可能是不同类型。

  本题就是第四类的难度增加题,即题目中出现了两张图。 考生 容易迷惑在“我究竟看哪张图才能把这道题解出来呢?”不要紧,解这类题目的步骤还是我们说的“看”、“扫”、“读”三步走的步骤,只不过对于每张图都做到这三步。

  124.根据图一,该保险公司财产保险收入增加率最高的一年是( A )

  A.2000年 B.2001年 C.2002年 D.2003年

  125.保险公司2002年寿险的收入占人身险收入的百分比大约是( D )

  A.33% B.50% C.70% D.90%

  126.1999年,该保险公司年利润约为( B )万元

  A.65 B.700 C.880 D.1400

  这道题有些考生比较糊涂,不知道应该怎么计算。本题的计算式是:

  年利润=财产险收入+人身险收入-财产险赔偿-人身险赔偿-营业费用

  (所有数据都为正数)

  127.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C )

  A.该公司五年来财产赔付金额逐年递减

  B.该公司五年来人身险收入增加率逐年递增

  C.与人身险相比,五年来财产险收入增加量变化不大

  D.五年来该公司的保险收益的增加率逐年递增

  128.根据图一、图二可以推断出( A )

  A.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为自身保障 投资

  B.同样达到了索赔的要求,人身险的赔偿金额总是少于财产险

  C.在人身险中,寿险的赔偿金额是最高的

  D.在所有的险种中,对于投保个人而言,人身意外险是获益最少的险种

  请注意128题中A选项是今年我国社会发展的趋势所在,这也对应了我国公务员考题的资料分析题目全都取材于真实数据,因此我们得到的结论应该与社会发展大潮流相符。

  而C选项中的“寿险赔偿金额”以及D选项中的“人身意外险获益”都是题目中未曾提及到的内容,属于无关选项,可以直接排除。

  以上列举了五道近年来北京市社招、北京市应届、国家考题中的资料分析图形资料原题。旨在为众多将要进行6月17日北京市公务员社招考试的考生做一个指引和 方法 上的论述。

  图形资料题目在公务员考题中相对难度小,题目拿分容易,而且在临考心里上对于考生来说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望众考生能够熟练掌握一些解题的要点、快速选择正确答案的方法、并且注意一些容易犯错的陷阱,在图形资料题目上得分。

  在后续讲解过程中,我们还会继续研究其余两种类型,表格资料和文字资料题目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