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公务员申论材料审读技巧分享

公务员申论材料审读技巧分享

【摘要】:因此,文章决非要求对鸟发表看法。只有做到了心中有数,才能联系现状,针对在穿着打扮上反映出来的实际问题,展开议论。大 学校 园里对西方哲学从热衷到冷漠,对中国传统文化从自一日批判到重新关注,这种“同归热”,充分显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持久魅力。

  先看下面的例子:

  某班语文课上因为学习“知足常乐”这个成语引起了一场热烈的讨论。学生们各抒己见,归纳起来有两种观点:一是知足才能常乐;二是不知足才能常乐。你赞同第一种观点吗?赞同第二种观点吗?你有没有第三种观点?请你写一篇800字左右的发言稿(议论文),参加他们的讨论,题日自拟

  要写好这篇议论文,首先要弄清 材料 中“知足常乐”这个成语的含义。同时,要明确可以赞同讨论中的第一种观点,即正面立论,也可以反面论述,发表“不知足才能常乐”的见解;也可以针对两种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即进行具体分析,不明确倒向哪一边,如有的学生提出在生活上应知足,在工作上应不知足的看法,展开议论,可以认作是第三种观点,这些都称得上是弄清题意了。

  但是,从摸清要求来看,我们还得往深处想一想:知足常乐意即凡事应懂得满足就常常会快乐。这同我们当代青年信奉的开拓、进取、追求的时代精神,岂不有点相悖?如果整篇文章赞同这一种观点,那显然是不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潮流的。所以,不少应试者在弄清题意的 基础 上,进一步摸清题意蕴涵的要求,以《岂能知足常乐》、《永不满足,志在开拓》、《知足—庸人的哲学》等立意鲜明的文字作题日,谈古论今,全文都贯穿了常乐在于永不知足的奋斗进取之中的主旨,使议论闪现出动人的时代光彩。这不能不说是审题的成功之处了。

  二、看透字面的意思,深刻理解材料含意

  对有些材料,必须透过字面去理解其中蕴含的比喻或象征意义,以避免答题时犯就事论事的错误

  我们来看下面的例子:

  要求根据寓言诗《鸟的评说》,自选角度,自拟题日,写一篇联系生活实际的议论文。寓言诗《鸟的评说》如下:

  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lid/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ll(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是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

  鸟的评说实际上就是人的评说。因此,文章决非要求对鸟发表看法。有一篇题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优秀论文,是这样起笔的:

  在寓言诗《鸟的评说》中,麻雀、燕子、黄鹂、百灵等鸟,它们唇枪舌剑,互相攻击、低毁,都自以为是地指出了对方各自的所谓缺点)读罢寓言诗,我不由得想起了唐代一位大诗人的名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生动地说明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哲理。这就一下子透过字面,领悟了以鸟喻人蕴涵的深意,提出了如何正确看待人的问题(www.chuimin.cn)

  三、通过联想思维,把握文章的针对性

  要使议论不离题、偏题,审读材料不仅要准确,而且还要深刻,这就要凭借联想,把握议论对象概括的生活现象,从而明确文意的针对性。一篇文章的议论总是有感而发的,而这感想又要针对实际,不能无病呻吟、无的放矢,所以,立意的针对性十分重要

  例如阅读关于谈论穿着打扮的材料,从字面上看,似乎并没有什么针对性,穿着打扮无非是属于个人生活范畴的小事,但如果借助联想思考一下,那么和穿着打扮相联系的生活现象就值得我们去议论一番了:穿着打扮和情趣爱好、审美意识有什么关系?和生活水平、市场消费有什么关系?和现代文明文化心态有什么关系?和时代潮流、社会影响又有什么关系?只有把议论对象概括的生活现象审视得清楚一些、全面一些,才不会使议论同于个人生活小事而跳不出来,也可防止任意提到什么思想高度去解分一番。只有做到了心中有数,才能联系现状,针对在穿着打扮上反映出来的实际问题,展开议论。这样,文章 自然 也就有棱角和锋芒了。

  再来看一个例子: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海湾战争前夕,该报记者到驻沙特美军陆战队采访,惊奇地发现,在沙特的帐篷里,在待命的军舰上,美国官兵正在读中国的《孙子兵法》)据说,有个军官匆忙出征,忘记带上这本书,赶忙写信给妻子,让她把书航寄到前线)陆战队司令格雷将军指令:《孙子兵法》为陆战队官兵的必读书(美国海军陆战队官兵对中国的《孙子兵法》奉若至宝,急用先学,买属为解燃眉之急)《孙子兵法》飘洋过海,备受美国人青睐,并不新鲜)近、现代的英、俄、日、德、法、捷等外文译本早已风靡 世界 ,被日本人称之为“东方兵学的鼻祖”、“世界古代第一兵书”,拿破仑作战时也曾拜读过,此书早已成为许多国家高等军事院校的教材)《孙子兵法》是科学地总结了当时与过去战争经验写成的,曾席卷日本 管理 界和美国军事界,显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到此为止,我们还可以继续展开联想,深人分析,明确材料的针对性。有人是这样展开联想的:

  前不久,在全国范围内的高校里掀起研究“易经热”,祖先的真知灼见,使诸多 大学 生感到震惊。日本出现《菜根谭》(明代文人洪应明著)热,充分显不了这一事实:虽经岁月流逝,人世沧桑,仍掩饰不住它的灿烂光辉,实为“中为洋用”的典型。大 学校 园里对西方哲学从热衷到冷漠,对中国传统文化从自一日批判到重新关注,这种“同归热”,充分显不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持久魅力。其他,诸如中国的中医、中药、武术气功在世界各地深受欢迎,日本、东南亚尤烈

  如今出现一种怪现象:“中国和尚”在国内“念经”,“听者寥寥”,但飘洋过海却出现“远道的和尚会念经”的情形,“墙里开花墙外香”的情形司空见惯

  一部分鼓吹民族虚无主义的人,把西方文化吹得天花乱坠,仿佛创造人类文明没有中国人的份,把中华民族的祖先说得一无是处。

  有识青年应研究、挖掘祖国文化遗产,继承发展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就不会出现一提中国便“心灰意懒”、“自惭形秽”,一提西方便“叹为观止”,须“仰视才见”的自轻自贱的民族自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