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食品标准法与法规:保障食品安全需加强监管

食品标准法与法规:保障食品安全需加强监管

【摘要】:各国纷纷加大了对本国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是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了从制度上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更好地保证食品安全而制定的。其确立了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制度,明确了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全球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提醒我们要时刻防范食品安全的发生。

2000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食品安全决议》,制定了全球食品安全战略,其中食品安全被列为公共卫生的优先领域。由于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社会的稳定,关系到国家和政府的形象,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近几年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也促使各国政府重新审视这一已上升到国家公共安全高度的问题。各国纷纷加大了对本国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在我国,特别是近年来,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并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我国食物供给体系和食品工业体系形成、建设过程中,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监督检验部门等均注重了对食品质量的控制,其中包括对食品卫生安全的管理和控制。我国的食品卫生整体质量有了相应的提高,在保障人民生活和卫生健康需要方面有了长足进步。我国自九十年代初起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有关保障食品卫生质量的法律、法规,并在此基础上,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是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为了从制度上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更好地保证食品安全而制定的。其确立了以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制度,明确了以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作为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对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同时有关部门也相继发布了一系列相关的规定和管理办法,比如,《粮食卫生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生产管理办法》等。各地政府为贯彻执行相关法规也发布了一些实施办法。在实际食品生产和市场流通中,这些法规、条例和办法的实施对食品质量的规范和保障起到了相当程度的作用。虽然我国的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已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仍然处在较低的水平。我国的食品生产和供给中还存在着食品制成品的合格率不高,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患没有得到控制,一些中小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工艺和设备落后、技术水平较低,检验手段不齐,法律意识不够,执行食品安全相关法规、条例、标准的自觉性和力度不够,食品安全监督执法队伍力量与所担负的工作量相比还很不足,执法水平还需提高等情况。这些问题在某些方面还比较严重,导致了我国目前食品不安全状况的存在。

近年来国际国内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波及欧洲的“毒黄瓜”已经造成数十人死亡。这起由于大肠杆菌等致病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再次给食品安全敲响了警钟。我国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也是频频发生,如2008年的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11年的染色馒头事件等。全球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提醒我们要时刻防范食品安全的发生。(www.chuimin.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