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标准实施监督:企业、社会、法律法规

标准实施监督:企业、社会、法律法规

【摘要】:对标准实施的监督,是指对标准贯彻实施情况进行监察、督促、检查、处理的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中明确规定: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标准实施的监督。3.企业监督企业监督是指企业对自身实施标准情况进行的内部自我监督,存在于整个生产过程。4.社会监督社会监督是指社会组织、人民团体、新闻媒介、产品经销者与消费者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的社会性群众监督。

对标准实施的监督,是指对标准贯彻实施情况进行监察、督促、检查、处理的活动。它是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和管理标准化活动的重要手段。标准实施的监督可以促进标准的贯彻实施,监督标准贯彻实施的效果,考核标准的先进性和合理性,有利于标准的修订和标准体系的完善统一。通过标准实施的监督,可以随时发现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修订标准提供依据,也可以进一步发现与其他相关标准的关系,从而深化标准化活动,推动标准化活动的良性循环。

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重点是强制性标准,包括强制性国家标准、强制性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产品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的推荐性标准一旦被企业采用作为组织生产依据的,或者被指定为产品质量认证用标准的,也是标准实施监督的对象。对标准实施的监督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

1.国家监督

国家监督是指各级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代表国家进行的执法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中明确规定: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标准实施的监督。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标准实施的监督。市、县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各自的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标准实施的监督。同时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设置检验机构,或者授权其他单位的检验机构,对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进行检验和承担其他标准实施的监督检验任务。

2.行业监督

行业监督是指各级政府各行业主管部门对本部门、本行业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中明确规定: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负责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实施的监督。省、自治区、直辖区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本部门、本行业的标准实施的监督。(www.chuimin.cn)

3.企业监督

企业监督是指企业对自身实施标准情况进行的内部自我监督,存在于整个生产过程。食品生产企业应安排专门的队伍和人员负责本单位的标准化工作。

4.社会监督

社会监督是指社会组织、人民团体、新闻媒介、产品经销者与消费者对标准实施情况进行的社会性群众监督。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及全体公民均有权检举、揭发违反强制性标准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