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李斯的《谏逐客书》在秦王政所重用的诸多客卿中,除了先王留给他的专权相国吕不韦之外,为秦王效力时间最长、功劳最高、地位也最为显赫的,莫过于李斯。李斯以他著名的《谏逐客书》,使秦国这条航船在兼并六国前夕的关键时刻,得以拨正航向,驶达胜利的彼岸。李斯的《谏逐客疏书》,展现了他令人惊叹的才华。......
2023-12-05
【作者小传】
李斯(?前208),楚上蔡(今属河南)人。入秦,为秦相吕不韦舍人。说秦王(即后来的秦始皇)并六国,拜为客卿。佐秦王并六国,为丞相。定郡县制,建议焚毁诗书,变籀文为小篆。始皇死,与赵高定谋,矫诏杀始皇长子扶苏,立少子胡亥为帝。后赵高诬斯谋反,腰斩咸阳市。
【题解】
本篇见于《史记·李斯列传》。战国末年,韩国怕秦国出兵来攻,派水工郑国到秦国去,建议秦国在泾阳县西北开凿渠道,引泾水东流入洛水,称郑国渠,想用它来阻碍秦国向韩国进军。事情发觉后,秦宗室大臣提出逐客的主张,李斯也在被逐之中,他因此写了这封《谏逐客书》。
刘勰《文心雕龙·论说》称:“李斯之止逐客”,“顺情入机,动言中务,虽批逆鳞,而功成计合,此上书之善说也。”当时赶走客卿的主张,已得到秦王同意。李斯反对赶走客卿,触犯秦王,所以称“批逆鳞”,却能“功成计合”,这跟“顺情入机,动言中务”有关。他开头提出“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把“逐客”说成是“吏议”,使秦皇容易听下去,这就是“顺情”。接下来历举穆公、孝公、惠王、昭
转到秦王,另起波澜。从秦王爱好的色乐珠玉都不产于秦,然后反复推论,归结到重色乐珠玉而轻人民,“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这就是“动言中务”,正点到秦王要称霸的雄心。接下来又从“地广者粟多”等联系到泰山、河海的比喻,再转到“弃黔首以资敌国”的错误,归结到“今逐客以资敌国”的危殆。这样波澜起伏,正是“飞文敏以济辞”(刘勰语),终于打动了秦王。
【原文】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1)。昔穆公求士(2),西取由余于戎(3),东得百里奚于宛(4),迎蹇叔于宋(5),求丕豹、公孙支于晋(6)。此五人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7)。孝公用商鞅之法(8),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9),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10),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11);北收上郡(12);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13);东据成皋之险(14),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15),废穰侯,逐华阳(16),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18),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19)。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20),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魏之女不充后宫,而骏马駃騠不实外厩(21),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所以饰后宫、充下陈(22)、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23),而随俗雅化(24)、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甕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25),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武象者(26),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甕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www.chuimin.cn)
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27)。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28)。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译文】
臣听说官吏在议论赶走客卿,私下认为错了。从前穆公求取士子,西面在西戎那里得到由余,东面在宛地得到百里奚,从宋国迎接蹇叔,从晋国求得丕豹、公孙支。这五个人不生在秦国,穆公任用他们,并吞了二十个部落,得以在西戎称霸。孝公用商鞅变法,移风易俗,百姓富裕兴盛,国家因此富强。百姓乐于听命,诸侯国亲近服从。俘虏了楚魏的军队,开拓千里疆土,直到现在国家治理强盛。惠王用张仪的计划,攻取了三川的地方,向西并吞巴蜀;向北取得上郡;向南占有汉中,包举众多夷族,控制楚国国都鄢郢;向东占据成皋的险要地区,割据富腴的田地。于是解散了六国的合纵,使他们向西服属秦国,功效一直延续到今天。昭王得到范雎,废去了穰侯,赶走了
现在大王得到昆冈的宝玉,有宝贵的随珠和璧,挂着明月珠,佩着太阿剑,驾着纤离马,竖立着翠凤旗,架起了鼍皮鼓。这几样宝物,秦国一样都不生产,王上却喜欢它们,为什么?一定要秦国生产的然后可用,那末夜光璧不能装饰朝廷,犀牛角、象牙制的器物不能成为玩好,郑魏的美女不能充实后宫,駃騠好马不能充实宫外的马棚,江南的金锡不能用,西蜀的丹青不作为采色。用来装饰后宫、充实后列、娱乐心意满足耳目的,一定要秦国生产的然后可用,那末嵌着宛珠的簪子、配上珠玑的耳饰、东阿丝织的衣服、锦绣的修饰品都不能进用,而化俗为雅、艳丽美好的赵女也不立在旁边。敲着瓦甕瓦器、弹着筝、拍着大腿唱呜呜以满足视听的,是真正秦国的音乐。郑卫桑间的民间音乐、韶虞武象的朝廷乐舞,都是别国的音乐。现在抛弃击甕接近郑卫的音乐,不用弹筝而用韶虞的雅乐,这是为什么?要使情意酣畅于眼前以适合观赏罢了。
现在录用人才却不这样,不问可不可用,不论是非,不是秦国人就去掉,是客卿就赶走,那末所看重的在于女色音乐珠宝玉器,所看轻的在于人民,这不是跨越海内、制服诸侯的方法。臣听说土地广大的粮多,国家大的人多,军队强盛的战士勇敢。因此泰山不推掉泥土,所以能够成就它的大;黄河和大海不摈弃细流,所以能够成就它的深广;王者不拒绝众民,所以能够宣扬他的德教。因此,土地不论四方,百姓不分国别,四季充实美好,鬼神来降福,这是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原因。现在却抛弃人民来帮助敌国,辞退宾客去为诸侯建功立业,使得天下的士子后退而不敢向西,停步不进秦国,这就是所谓帮助寇盗兵器并且给与粮食啊。
东西不产在秦国而可以宝爱的多,士子不生在秦国而愿意效忠的多。现在赶走客卿来帮助敌国,减少百姓来加多敌国的力量,对内使自己虚弱,对外在诸侯国建立怨仇,要想国家没有危险,是不能得到的。
【注释】
(1)过:错。(2)穆公:春
有关历代经典古文的文章
九李斯的《谏逐客书》在秦王政所重用的诸多客卿中,除了先王留给他的专权相国吕不韦之外,为秦王效力时间最长、功劳最高、地位也最为显赫的,莫过于李斯。李斯以他著名的《谏逐客书》,使秦国这条航船在兼并六国前夕的关键时刻,得以拨正航向,驶达胜利的彼岸。李斯的《谏逐客疏书》,展现了他令人惊叹的才华。......
2023-12-05
鲁的三分公室和四分公室 春秋后期各国有些卿大夫在变革田亩制度的同时,尽力夺取国家的政权。公元前五一三年赵简子、中行寅“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把范宣子所作刑书,铸造在铁鼎上公布,这是政治上的重大改革措施。从此由田成子为相,“专齐之政”,取得了齐国的政权。吴的兴起及其政治改革 在中原鲁、晋、齐等国新兴势力取得政权的同时,南方的吴、越等国的政权也发生了变革。......
2023-08-29
第五节战国时期的关塞防御与城池攻守到了战国时期,由于战争的目的由单纯的争霸称雄一改而为兼并土地、鲸吞人口资源,使得春秋那种“津梁未发,要塞未修,城险未设,渠答未张”的军事现象成为历史的陈迹,关塞遂成为战争中激烈争夺的目标。战国时期各国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关塞,据董说《七国考》统计,大抵有四十余处。平时的守御,为战时启用关塞御敌奠定了基础。各国重视城邑的修筑和防守绝非偶然。......
2023-11-28
李斯权衡轻重,投到吕不韦门下,很快显示出了过人的才华。嬴政具有宏大的政治抱负,思想的主导倾向是法家。嬴政采纳李斯的建议,对外战争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李斯阐述的用人方略,对于嬴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不想这引起了李斯的嫉妒,他反复进言,声称韩非怀有异心,唆使嬴政将韩非逮捕下狱。为了巩固新生的封建国家,嬴政在李斯等人的辅佐下,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制统治。......
2023-07-21
养生之道和生理卫生的讲究 由于和人体疾病作斗争的迫切需要,战国时医学和生理卫生学都有了发展。这种“精气欲其行”、讲求“精气日新”的理论,是和当时著名的医学著作《素问》一致的。这具体地反映了经脉学说理论的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病方上的药名,据初步统计有二百四十三种,不见于《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的接近一半,说明当时药物学已有很大成就。这是寻求防治传染病的药物的一种尝试。......
2023-08-29
官僚制度的产生 西周春秋间,贵族的分封制、等级制和世袭制,是密切关联的。春秋战国间,各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特别是前后经历一百多年的变法运动,剥夺了贵族的特权,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建立了一整套的官僚制度,发展了军队的编制,从而形成一套强大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2023-08-29
〔秦〕李斯秦始皇于三十七年十月出游,由左丞相李斯、少子胡亥随从,南至云梦,沿江而下,登会稽山,祭大禹庙,以望南海。李斯奉命为文颂秦德、罪六国、明法规、正风俗,亲自以小篆书写,刻石立碑。运理群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于是登上会稽山,宣布教化树风尚,国民肃敬又端庄。秦皇天圣做 国 君,始立法令正名实,明确公布旧规章。有妇之夫淫人妻,杀死奸夫不算罪,男子礼仪有章程。......
2023-11-29
春秋战国间,各国已很注意水利的兴修,或者沿河建筑堤防,或者开凿运河。运河的开凿,水利工程的修建,不但便利交通,而且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战国时代各国大规模的建筑堤防,虽然“各以自利”,不免产生像孟子批评白圭“以邻国为壑”那样的弊害,但是对于本国人民生命财产的保障,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是起了一定的作用的。这些河流的设计开凿疏通,显示了当时水利工程技术水平的进步。......
2023-08-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