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吉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吉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摘要】:吉林正处在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加速推进的重要阶段。大大加速吉林新能源产业建设步伐,对于推动吉林经济结构调整,提升我省整体经济实力具有重大意义。

二、吉林省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重要意义

吉林省人口众多,人均资源不足,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费增长很快,能源短缺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成为我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在推进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我省始终高度重视新能源产业发展,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不断优化能源结构,全力推进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利用等新能源项目建设,取得积极成果,新能源产业在我省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吉林正处在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化加速推进的重要阶段。我省谋划的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已经纳入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获得国务院正式批准,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吉林振兴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现在,我们既立足当前,着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又着眼长远,坚持扩大经济总量与调整优化结构相结合,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新能源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举措,是调整优化我省能源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几年,我省将大力打造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加快建设赤松核电项目,积极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推动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进一步提高新能源在能源产业中比重,促进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大大加速吉林新能源产业建设步伐,对于推动吉林经济结构调整,提升我省整体经济实力具有重大意义。

1﹒是打造长吉图低碳经济带的重要举措

积极推进长吉图区域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优化区域内能源利用方式和结构,在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推进风能、生物质能综合利用、抽水蓄能电站,努力提高区域内能源自给率。以长春、吉林、延边为带,在高度开放合作的平台上,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能源结构,在吸收、消化、创新的基础上建设数个推广性较强的低碳能源功能区,最终实现整个长吉图的低碳经济体系。

2﹒是建设绿色能源县的具体措施

以绿色能源县为重点地区,根据当地可再生能源资源条件、生产生活用能特点和新农村建设要求、采用统筹规划、规范设计的方式建设可再生能源示范县、乡、村,在10个县建设可再生能源示范乡和示范村。综合采用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为农村居民提供清洁的生活能源。开展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措施,主要目的是通过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资源、建立农村能源产业服务体系、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和管理等措施,为农村居民生活提供现代化的绿色能源、清洁能源,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做出积极贡献。“十二五”我省能源发展的民生目标是,到2015年,全省县及县级以上城市天然气输气管道覆盖率达到98%、气化率由16%提高到60%;建设国家级、省级绿色能源示范县10个、示范镇50个。

3﹒增加优质可再生能源供应,缓解吉林省能源压力

吉林省一次能源占有量占全国总量的0﹒3%,人均量为全国平均值的1﹒3%,一次能源自给率不到50%。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缺口大,新能源所占比重较小,我省新能源发展重点放在风能、水电和生物质能三个领域。

生物质是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既可替代秸秆、薪柴等传统生物质能源,也可替代煤炭等商品能源,而且能源效率明显高于秸秆、薪柴、煤炭等。发展农村生物质,优化广大农村地区能源消费结构,是我省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加优质能源供应、缓解吉林省能源压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以沼气为例,建设一个8立方米的户用沼气池,年均产沼气385立方米,相当于替代605公斤标准煤,可解决3~5口之家一年80%的生活燃料。一个年存栏1万头育肥猪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年可处理鲜粪7200吨左右,生产沼气约55万立方米,给居民供气相当于每年可替代850吨标准煤。

4﹒保护林草植被,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www.chuimin.cn)

农村生活能源短缺,一方面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导致了滥砍乱伐,植被破坏,许多地区陷入“能源短缺-滥砍乱伐-生态破坏-能源短缺”的循环。国家投巨资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生态建设工程,成效显著,但农村燃料和农民长远生计问题已成为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的重要制约因素,迫切需要解决农民“没有柴烧就砍树,没有钱花就放牧”的问题,为农民提供可替代的能源。

以沼气为例,农村沼气将人畜粪便等废弃物在沼气池中变废为宝,产生的沼气成为农民照明、做饭的燃料,为农村提供生活用能,解决了“没有柴烧就砍树”的问题,也使贫困地区农民告别了上山打柴的状况,昔日烟熏火燎的老式柴灶被洁净的厨房取代。一个户用沼气池所生产的沼气,每年平均可替代薪柴和秸秆1﹒5吨左右,相当于3﹒5亩林地的年生物蓄积量,同时还可减少2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农村沼气建设涵养绿水青山,建设沼气的地区,山更绿,水更清,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5﹒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整治人畜粪便和秸秆、垃圾对农村环境造成的污染。“柴草乱垛、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粪土乱堆、畜禽乱跑、蚊蝇乱飞、烟熏火燎”是我国许多地区农村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炊烟是危害农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公布的数据显示,发展中国家每年约有160万人因炊烟引发的疾病而死亡。发展农村沼气,推行“一池三改”(建沼气池带动改圈、改厕、改厨),建设生态家园,猪进圈、粪进池、沼渣沼液进地,居家环境和卫生状况大为改善,厨房无炊烟,厕所无臭气,农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沼气的使用,解放了农村妇女,使其从繁重的烟熏火燎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提高了身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目前我省农村多数是简陋的农家旱厕,畜禽养殖业每年产生6000多万吨粪便,因未采取有效处理措施,不仅污染了农民生活环境,而且易导致农村疫病流行,传染病多发。

6﹒改善农产品质量,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发展农村沼气是建设生态农业的迫切要求,是农民的“致富池、小康池”。当前,2009年我省化肥年施用量400多万吨,单位面积施用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平均利用率不到40%,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农药施用量近13万吨,不同程度遭受农药污染的农田面积达到6000多万亩。根据农业部对我国37城市蔬菜中农药残留的检测,蔬菜中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为94﹒2%。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严重影响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沼渣、沼液是一种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料,富含氮、磷、钾和有机质等,能改善微生态环境,促进土壤结构改良。一个8立方米的沼气池,年产沼液沼渣10~15吨,可满足2~3亩无公害瓜菜的用肥需要,可减少20%以上的农药和化肥施用量。沼液喷洒作物叶面,灭菌杀虫,秧苗肥壮,粮食增产15%~ 20%,蔬菜增产30%~40%。按沼气项目户年均减少燃料、电费、化肥、农药等支出500元左右,吉林省10﹒7万户用沼气,每年为农民节支5000多万元。

7﹒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我省农业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十分有限,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不能以消耗农业资源、牺牲农业环境为代价。农村沼气将畜牧业发展与种植业发展链接起来,促进了能量高效转化和物质高效循环,形成了“种植业(饲料)-养殖业(粪便)-沼气池-种植业(优质农产品、饲料)-养殖业”循环发展的农业循环经济基本模式。我省冬季时间长,气候寒冷,农民几乎不种植蔬菜等作物,这就是地产蔬菜量仅占市场30%左右,其他的70%都要由外省供应。通过开展农村沼气建设,发展“四位一体”能源生态模式,不仅可以促进反季蔬菜生产,解决一部分我省冬季蔬菜供应,缓解供需矛盾,还能充分利用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通过利用粪便、秸秆生产沼气和有机肥,推进农业生产从主要依靠化肥向增施有机肥转变,推进农民生活用能从主要依靠秸秆、薪柴向高品位的沼气能源转变,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粪便利用方式和过量施用农药及化肥的农业增长方式,有效地节约水、肥、药等重要农业生产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是发展循环经济、显著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