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吉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经验借鉴分析

吉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经验借鉴分析

【摘要】:不过随着全球环保意识提高,原油价格在2008年上半年的持续上涨,欧洲等发达国家对新能源产业支持力度的下滑,诸如印度、中国等新兴国家也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力量。2﹒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经验借鉴分析新能源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9年,中国新能源产业规模上升到新的台阶。在制造业领域,不管是太阳能、风能还是生物质能领域,民营企业都是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要带动力量。新能源产业发展地域特征越来越明显。

五、国内外新能源产业发展经验借鉴分析

1﹒国外新能源产业发展经验借鉴分析

(1)风能太阳能仍然是投资重点和热点。风能、乙醇、生物燃油以及太阳能等一直以来作为备用能源方式的新能源,成了有竞争力的能源形式。近十年来,全球太阳能的消费呈平稳状态,而乙醇燃料和风能的消费呈快速增长态势。其中太阳能、风能、氢能和燃料电池以及生物质能的发展速度快,产业前景好。

新能源领域投资活跃将进一步促进全球新能源市场的持续繁荣。2009年,风电和太阳能投资占了清洁能源投资总额的70%以上,可以看出,技术相对成熟的风能和太阳能仍然是产业投资重点。

(2)发达国家仍是新能源市场主力,新兴国家成为投资重点。新能源产业发展从发达国家开始,长期以来,发达国家一直是利用新能源的主力军。以风电为例,欧洲的风电装机占了全球装机总额的60%以上,核心的风机技术也集中在欧洲。不过随着全球环保意识提高,原油价格在2008年上半年的持续上涨,欧洲等发达国家对新能源产业支持力度的下滑,诸如印度、中国等新兴国家也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力量。发达国家知名新能源企业在新兴国家投资建厂,VC、pE等投资机构纷纷涌入。2009年,新兴国家仍然成为新能源投资的热点。

(3)新能源产业战略特征日趋显著。金融危机之前,全球各国将发展新能源产业作为国家的替代能源战略,目的是降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金融危机之后,新能源产业的战略特征越来越明显,各国将新能源产业作为本国应对危机、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承担温室气体排放责任的手段。新能源产业己经从单纯的替代能源角色上升至国家摆脱危机、占领未来经济新增长点的举措。金融危机之后,各国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战略特征越来越明显。(www.chuimin.cn)

2﹒国内新能源产业发展经验借鉴分析

(1)新能源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9年,中国新能源产业规模上升到新的台阶。太阳能电池产量突破3GW,保持全球第一大太阳能电池生产国地位;风电新增装机突破1GW,成为全球新增装机最大的国家。除了产业规模不断放大以外,中国新能源产业结构也不断优化升级。新能源各细分产业都得到不同程度发展,同时,产业技术不断成熟,和国外同类企业竞争的能力也不断提高。

(2)政策导向日趋明朗,新能源成为新兴产业战略重点。2009年,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对新能源产业的关注度和支持力度都有了很大提升。2009年9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胡锦涛主席发表了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讲话,提出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左右;2009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发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中指出,大力发展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在2009年12月的哥本哈根会议上,温家宝总理再次明确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在政府有关部门于2009年11月提出的信息产业、生物科技共七大新兴技术领域中,新能源最有可能成为未来战略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从而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

(3)建立产业联盟成为企业战略亮点。按照产业链分析,新能源产业可以大致分为上游的技术开发和产品设计、中游的产品制造和下游的产品应用三个大环节。其中,重要环节是新能源产品的生产制造。在制造业领域,不管是太阳能、风能还是生物质能领域,民营企业都是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主要带动力量。在终端的应用市场,由于行业壁垒较高,则大部分由国有企业开发。在新能源领域,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联合越来越普遍。

(4)产业发展区域特征明显,城市战略作用显著。新能源产业发展地域特征越来越明显。以光伏产业为例,前几年,地方政府通过光伏产业集聚、提升产业链竞争力。由此产生的“区位品牌”为当地经济发展贡献突出。和美国硅谷,中国义乌小商品市场一样,中国又出现了中国电谷―保定,中国光谷―武汉,中国太阳谷―德州以及无锡的太阳城等与太阳能有关的大型制造基地。在产业链建设中,政府的引导起到关键的作用,关键要围绕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大工业体系制定产业链和产业群发展方向,要研究政策,引导和鼓励企业参与产业链发展,鼓励外地企业投资发展。要规范市场秩序、引导产业链企业合理的市场定位,建立竞争与合作的机制,走专业化发展道路,避免单打独斗和恶性竞争,从重点扶持部分企业发展,转向不同企业,改善企业环境,促进企业创新和产业的升级。在城市品牌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需要重点突破主导产业,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特征,确定本地区主导产业的发展定位。由此,制定产业发展的战略和思路。通过本位发展、定位发展、抢位发展和换位发展“四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战略,实现本地区经济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