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推行民族体育社会化和产业化,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成果

推行民族体育社会化和产业化,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究成果

【摘要】:它可体现民族体育文化精神新使命,积极适应改革的客观趋势,以社会化为民族体育事业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实现观念、工作效率的改变。

五、大力推行民族体育社会化和产业化

民族体育社会化是发展民族体育的一项基本对策和措施,它涵盖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民族体育必须面向社会,使之成为广大民族群众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民族体育是整个社会的事业,各行各业都可来办民族体育。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实施民族体育社会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转变观念。它可体现民族体育文化精神新使命,积极适应改革的客观趋势,以社会化为民族体育事业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实现观念、工作效率的改变。民族体育文化知识的学习和锻炼身体是不难实现的,而对人类终极关怀的体育需求、运动能力、思维品质及体育态度和行为等进行反思的能力,则是不易形成的,因为这种在主体、动态、多元统一下的体育综合思维能力和体悟人生与生命的价值思维能力,并不是民族体育过程结束后的副产品。所以要让民族群众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体育精神追求。基于体育精神来充盈体育精神,凝聚体育精神,在主观观念上建立起精神追求。当然,更应基于民族体育精神,来探求体育的价值观

2.训练与竞赛相结合,使民族体育走上正规化、制度化的轨道。西北各省(区)、地、州、县及高等院校均可成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协会、研究会,以推广、普及、提高为核心,通过对各种竞赛项目,从场地、器材到规则的完善规范和政策的大力支持,使训练与竞赛相结合,使大多数人从感兴趣到愿意从事民族体育锻炼,进而为整个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技术水平的提高作出努力。(www.chuimin.cn)

3.实现国家办、集体办、个人办多种模式并存,面向社会、依托基层、多方主办的社会化运行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办民族体育的积极性,形成社会办民体、体委管民体的格局,来推动民族体育快捷、健康的发展,逐步形成社会办民体的体制和组织网络。

4.建立县(州)、乡(镇)、村三级民族体育组织与管理网络。通过自愿、小型、多样来开展不同的易于普及的民族体育项目,开展各具特色、喜闻乐见和健康文明的民族体育表演和竞赛,实现民族体育资源共享。

5.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由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条件不同,地区间发展也不平衡,差异性较大,因此,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社会化过程中应坚持分类指导原则。首先,利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把“开展民体,重在建设”作为实施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内容,起到示范、引导、带动的作用。其次,在基本解决温饱地区,巩固脱贫成果、逐步向小康迈进的甘肃天祝、舟曲、临夏、临潭县;青海的循化、民和、大通县;宁夏的西吉、固原、海原等县;新疆的巴里坤、疏勒、塔什库尔干、阿图什、英吉沙、尼勒克等市县,开展民族体育活动的标准应坚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和业余、自发、小型、节俭的原则,并与当地民族体育资源结合在一起,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为主。再次,在自然条件严酷的高寒阴湿的深山区和贫困地区及正在实施“巩固扶贫攻坚成果”的地方,主要开展深入广泛的宣传活动,唤醒广大民众参与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