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特征

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特征

【摘要】: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从地理位置来讲,民族体育资源的形成是以地理环境而依存的。中国最干燥、最寒冷、最炎热、最独特的地质地貌都分布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在开发民族体育资源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为体育探险

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体育资源存量的基本特征

实证表明,西北民族地区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构成了极具诱惑力的资源。就自然风光而言,广袤无垠的草原、星罗棋布的湖泊、雄浑粗犷的山脉和充满神秘色彩的原始森林、绵延不绝的茫茫戈壁沙海等等,构成了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丰富、奇特而又多层面及多样性的美丽的自然景观;以人文景观而言,历史悠久的民族文化、古丝绸之路文化、滔滔不绝的黄河文化、别具特色的宗教文化以及风格迥异的民俗文化等等,呈现出多姿多彩的人文景观,使西部民族地区具有雄厚的开发资源,为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体育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切均为体育资源赋存环境的基本特征。

(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体育资源的存量

1.以地域环境为依托的民族体育资源种类。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地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帕米尔高原,从地理位置来讲,民族体育资源的形成是以地理环境而依存的。黄土高原西起祁连山东端,东到太行山麓,北邻内蒙古高原,南到秦岭,以长城为界,境内黄河穿流而过,是中华民族古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从地貌来看,基本涵盖了平原、高原与台地、丘陵、山地等四种基本形态,而沙漠、戈壁等多种较小的形态叠加于这四种基本形态之上,使地貌类型具有多样性。在这块多样性的区域里,由所处的地理环境、大自然的赋予造化、民族演进、长期积累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具有黄土地色彩的民族体育资源。世居青藏高原的藏族蒙古族土族等特有民族,以自己勤劳的双手和含辛茹苦的精神铸造了坚强不息的民族脊梁,他们以游牧作为一种生产方式和生存方式,创造出具有鲜明世界屋脊特色的游牧民族体育文化。这种文化是被雪域地理封闭、积淀、筛选了几千年后较稳定、较深厚的文化形态`。高海拔地区的严寒气候,断绝了高原民族以采集业为求生之路,人们只能把生存的希望寄托在游牧生产上,高山游牧经济成为高原先祖唯一的出路。游牧经济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交通工具,满足人类骑乘、托运的需要,而且还提供了水上交通工具——牛(羊)皮筏,解决了人们的泅渡困难。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冬春漫长,身体中需补充大量热能,纤维性的农产品难以满足这种需要。而且,面对寒冷和风雨,只能依赖厚实多绒的兽皮来御寒保温。结果,农业畜牧业的依赖成为必然,畜牧业成为高原的主体经济形式,牛羊肉成为牧区的主食,它能满足高原人类基本的热能需要。在给人类提供了赖以生存的衣、食、住、行四大基本物质需要后,一切不同形式的雪域游牧体育资源伴随着物质需要的产生而产生。地处新疆境内的帕米尔高原,是昆仑山天山两道山脉的连接处,它以险峻而著称于世界。横贯欧亚的丝绸之路从这里经过,这里是多种文化撞击、融合、回授的结合部,由此产生出一种神秘而瑰丽的西域色彩,是由西域古代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是绿洲与草原并存、农耕生产方式与游牧生产方式共在,农耕宗法社会与游牧宗法社会同列的复合型地域文化。正是这种复合型的文化,使处在帕米尔高原区的民族体育资源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其中许多项目从古代相传至今,成为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如射箭、摔跤、骑射、赛马、达瓦孜、叼羊、姑娘追等既为古代所有,又为现代所盛行的体育项目,是民族体育在地缘关系、生产方式和宗法制度影响下,多源发生、多元并存及多维发展的结果。

2.以民族文化为主导的民族体育资源。其主要反映在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的节庆习俗当中。节庆习俗是一个民族特有的传统庆典活动,构成了一种寓意深刻的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它作为一种文化传递的方式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节庆活动中透视出古老而丰富的民族体育文化,反映出不同的民族社会历史和文化变迁的轨迹,涵盖了一个民族全部文化活动的内涵。它是娱人与娱神,祈生与御死,缅怀与渴求,欢乐与痛苦的综合体现,积淀着十分丰厚的文化内涵,把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一种形象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得民族古老文化得以复活重现。

3.以旅游资源为派生的民族体育资源种类。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经济和文化现象,是指在自然和人类社会中能够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的活动,为旅游业所带来并能产生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客体。20世纪70年代以来,旅游面临新的、不断上升的挑战,基于人口特征的变化,如人们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增加了,公众有了更为便利的交通、通讯条件、游客的旅游经验和经历的增加等导致旅游需求的进一步变化,为迎合旅游者的复杂需要而兴起的众多的旅游形式,在旅游资源中,旅游资源的数量和种类在逐渐增加。许许多多的旅游活动中包含着体育,体育活动中融合着旅游,体育与旅游的交叉和融合产生出具有体育和旅游特点的新型产业——体育旅游业。如前所述,西北民族地区开展体育旅游的优势有:(1)地域广阔,有大漠、草原、大江源头、神山、圣水、华夏历史文化长廊,这些资源是开展体育旅游的优势条件;(2)民族文化浓郁、拥有众多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赛马、射箭、摔跤、民族舞蹈等项目是开拓民族体育旅游的宝贵资源;(3)西北又是世界意义上的高原、山川和盆地,资源的原生多样是开展攀岩、登山、滑雪、探险、野生生存、极限运动等项目具有垄断意义上的优势。

因此,根据西北民族地区的自然存在物和历史文明遗产,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形成以旅游业为核心的民族体育资源。(www.chuimin.cn)

(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体育资源存量的基本特征

1.原生多样的地质、地貌赋存了西北少数民族体育资源的地域优势。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3,由于经过漫长的内营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和外营力作用(风化、剥蚀、沉积、成岩)的影响,构成一片隆起的大陆,极为复杂的地貌特点构成西北高原的气象万千。既有海拔5000米以上的唐古拉山脉,又有低于海平面的吐鲁番盆地;既有塞上江南之称的银川平原,又有一望无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既有仅次于约旦死海的世界第二洼地比鲁番艾丁湖,又有仅次于珠穆朗玛峰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这里可以观赏到雅丹地貌、沙漠海市蜃楼、飞沙鸣叫等自然奇观。中国最干燥、最寒冷、最炎热、最独特的地质地貌都分布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在开发民族体育资源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为体育探险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遗留风情赋存了民族体育资源的人文优势。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共有18个少数民族。全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就有3个在西北地区,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同时造就了丰富的人文内涵与灿烂的文化。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的众多民族有着各自不同的历史渊源、生存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以及各自的传统生活习俗和民族节日。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甘肃藏族的香浪节、晒佛节,裕固族祭鄂博,回族的古尔邦节,哈萨克族的纳吾鲁孜节、塔吉克族的巴罗提节,柯尔克孜族的鲁孜节及藏历新年等,都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情,具有独特性、民族性和不可替代性,吸引着世界各地人们的热情参与,加之丝绸之路、敦煌莫高窟、古长城、人类遗址等资源文化的沉淀,使之体育资源的存量赋存了人文优势。

3.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共存赋存了民族体育资源的互补优势。西北少数民族地区有现代化的都市、高科技园区和卫星发射基地。但很多地方保留了传统的耕作方式、饮食、建筑风格、人生礼仪等与现代化都市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种反差的文化资源正是现代人所需要的,如不同文化的差异会增加人们对西北民族地区的认识和理解,参与不同民族形式的艺术活动会给紧张的生活带来轻松与舒缓,参观名胜古迹会给人们增加地理和历史的知识,探险深山峡谷会给人们增强挑战大自然的信心,两者相比赋存了西北民族体育资源的互补优势。

4.地域辽阔、生态脆弱、经济发展滞后赋存了民族体育资源的开发难。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自然生态相当脆弱,环境资源有限,自给自足自然生存经济的束缚,民族自闭传统的心理障碍,使农业发展受到自然条件的严重制约,又远离沿海发达地区,造成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经济活动成本高,限制了各种要素资本的流入,生存的空间受到压缩,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给民族体育资源赋存了开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