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社会与经济价值

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社会与经济价值

【摘要】: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资源是人文资源的组成部分,它是在特定的地域环境、地域历史、地域文化背景下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而出现并在调查评价和开发资源过程中得到认识。(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体育资源开发的社会学与经济学价值1.开发民族体育资源有助于构建西北特色的民族体育文化。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资源属于“原生形态”,它所折射出的体育音符反映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为必然。

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体育资源的概念及其社会学与经济学的价值

(一)概念的提出

对民族体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我国体育经济学和民族体育学研究中的空白,在实际中,民族体育资源的开发不仅具有文化学与社会学的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经济学价值,尤其对于民族众多、资源丰富的我国西部地区,利用民族体育资源建立本地区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推进相对贫困的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特殊意义。

资源是一个有广泛意义的词汇。首先,资源必须具有社会性开发利用的价值。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EEP)定义:“自然资源是指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的总称”。这里对人类的效用,也就是社会性效用,比如劳动力和资金是构成经济活动的两大基本要素,可以说是经济效用的代名词;又比如文化古迹资源,其主要效用是社会效益,同时也具有发展旅游业的经济价值。其次,资源具有相对稀缺性,这是资源与人口必然联系的另一侧面。阳光与空气这类事物虽然对人类具有极重要的社会效用,但人们并不视为资源,这是因为与人类的需求量相比,它们的供给是充分的,旨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才表现出相对的稀缺性和潜在的限制性,并被视为资源,比如阳光作为太阳能开发和利用时就显示出相对稀缺性。

所以说,资源是个历史的范畴,又是社会的产物。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能被人类开发利用以提高自己福利水平或生存能力的,具有某种稀缺性的,受社会约束的各种环境要素或事物的总称。根据资源外延的广泛性及其属性,资源又分为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两种。197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自然资源作了如下定义:“在一定时空、地点的条件下能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将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它包括矿产、土地、水利、生物和气候5大类。”人文资源较自然资源庞杂,几乎囊括了所有资源特性的非自然资源,它包括宗教文化、社会风情、历史古籍、文学艺术建筑园林等内容。为此,人文资源可定义为:“古今人类所创造,能够激发人们精神振奋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它内容丰富,含义深刻,具有明显的时代性、民族性和高度的思想性、艺术性。”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资源是人文资源的组成部分,它是在特定的地域环境、地域历史、地域文化背景下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而出现并在调查评价和开发资源过程中得到认识。它可以用一定物质实体为载体,也可以是一些纯粹人类精神文化的东西,有形的载体和无形的精神文化内容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具有明显的时代性、民族性和艺术性。

(二)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体育资源开发的社会学与经济学价值(www.chuimin.cn)

1.开发民族体育资源有助于构建西北特色的民族体育文化。西北少数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兴衰、分合、流动、迁徙的复杂过程,产生绮丽多姿的民族文化,正是这一疆域独特的优势和文化资源,使各民族在其文化传统、民族风情、神话传说、宗教艺术、传统服饰、建筑雕塑科学成就等方面无不打上地域环境、经济文化结构的烙印,它们是民族社会在一定阶段的文化载体,反映着一个时代的文化物质。这种文化物质的融合与交流产生了多元化的撞击与汇合,形成了崇尚人伦和礼教、尊祖宗、重道德的民族品格和精神内涵丰富的西北民族体育文化,它深刻记忆着民族体育文化的过去,又义无反顾地瞻望着现代文明的未来;它深切地寻觅着先进文化的融合和共同语言,又谨慎地发展本民族体育文化的个性,这种民族体育文化是历史文化的铢积寸累,它不仅积淀着一个民族过去全部的文化创造和文明成果,而且还蕴含着它走向未来的一切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基因。因此,把握西北少数民族文化嬗变的脉络,对民族体育资源进行开发,发挥其文化教育作用,使民族体育文化与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形式任务、改革开放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筑造西北特色的民族体育文化,不但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而且还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社会文化生活,具有重要的社会学价值。

2.开发民族体育资源有助于实现西北民族地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资源包括自然生态环境与文化生态环境两种。自然生态包括空气、动物植物、水资源、土地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统一体,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条件;而文化生态指的是由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文化构成的统一体,也是各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另一重要条件。民族体育文化资源的产生多源于地域环境,赛马、赛牦牛、马上射击、马上技艺、马球等民族体育项目,表现出对自然的顺应,凸现出体育资源与自然资源自古以来就存在天然的联系,这种联系即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性问题,是民族体育文化资源的反映。任何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都有一定的依附性,民族体育文化资源离开自然环境也就是失去了活动的空间和条件,更谈不上它的存在和发展。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资源属于“原生形态”,它所折射出的体育音符反映了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为必然。西北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人在社会中价值观的实现,取决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人和社会环境的和谐,开发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体育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将成为设计和建设未来理想的西北社会的重要理由。

3.开发民族体育资源有助于唤醒西北民族体育文化复兴的意识。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地域、特定的生态环境形成了特定的民族体育文化。任何民族所创造的体育文化,包括物质和非物质的体育文化都是其民族精神的体现。这是因为物质文化的载体已被物化为恒定的形式,表现为历史性、静止性、不可再生性,它的精神蕴涵隐藏很深,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修养,不能潜心感受和解读,是很难把它全部激活、接受和传递的,而非物质文化的载体则是具体的活动过程,表现为现实性、活态性、不断生成性,其精神蕴涵有如空气和阳光,可以直接被人们所吸收,并在经常性的活动中世代传承。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体育资源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是少数民族独有的民族精神全民性的活动记忆,是文化认同的重要标准,经过数千年的变迁沉积了璀璨的民族文化,用纵向的历史眼光来看已具有很高的文明程度。经济全球化并不意味着人类文化发展也要“趋同化”和“一体化”;相反,在日益变小的世界里,人类更需要葆有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和文化价值取向的自主性,这正是不同文明之间对话的基础。西北民族体育文化资源的开发也是少数民族解决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生存要从自我唤醒的意识和社会存在两个方面考虑,唤醒意识涉及本民族对自身文化的判断,社会存在既体现一种存在又必须唤起全社会的关注。开发就是民族体育文化复兴意识的强化,其基本内涵就是保护和传承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发挥文化、人文、民族素质等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功能,为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和必要条件。

4.开发民族体育资源有助于加快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体育产业的发展。西北拥有世界意义的雪域高原、大江源头、山川和盆地,文化资源的原生多样为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和文化基础。无论赛马、射箭、摔跤、民族歌舞等项目,还是在登山、滑雪、探险、野外生存、极限运动等项目都具有垄断意义上的优势,这是西北民族地区特有的体育人文资源,在构筑西北体育产业全过程中,将民族体育文化与旅游结合起来,不仅为社会体育开辟了一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结合之路,而且还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促进民族地区的开放,同时,也促进了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与交流。因此,开发西北民族体育资源,培育体育市场,促进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产业化是推动民族地区体育事业发展的一条非常有益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经济学价值。

5.开发民族体育资源有助于推进西北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西北少数民族形形色色的物态文化常常体现着不同民族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精神文化的因素,而各个民族的精神文化的积累也与群体成员的社会实践、生产能力、生存环境与条件等物质基础密切相关,因而民族体育文化资源应当是一个民族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的产物。作为民族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产物的体育文化资源伴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处于不断的变迁之中,遵循着生成、发展、变化、衰落与复兴的内在运动规律而跃进着,在随着社会主义祖国向前跃进的过程中,必须达成一种适应现代社会、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姿态,其中包括以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为标志的物质文明以及以民族体育文化生机勃勃为标志的精神文明的完美统一。实现这一目标,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文化资源不能仅仅停留在局部的、渐进的开发之中,而是需要在不断的变迁基础上最终完成深层的开发。世纪之交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为民族地区体育资源的深层开发提供了一个开放的环境,那就是我们要树立全球意识,从人类文化发展的方向上把握西北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脉络,只有立足于全球性的意识,才能深入理解和吸收外来文化进步的文明,并与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有效的结合和创新。只有体育文化的繁荣和所蕴涵的内在实力,才会使一个民族在世界体育交流中有真正的尊严和自信;一个民族的体育文化实力和体育文化发展水平,不仅是该民族强盛的基础,也是该民族强盛的最终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