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研究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研究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摘要】:文化不是抽象的、空泛的,传统文化很大程度上就是民族文化,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它的一种折射。(一)物质性为促进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而创造且形成了物质的各种思想物化品,这是西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内涵中最高层次的部分。

一、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

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表现形式,丰富了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宝库。传统文化大多是以民族的形式发展起来,民族在其发展及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民族语言、民族性格、民族精神面貌、风俗习惯、传统与道德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关系等,构成传统文化的特征。所谓中国文化指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及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文化不是抽象的、空泛的,传统文化很大程度上就是民族文化,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它的一种折射。

西北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相处和交往中,其民族文化特征在一代又一代自我复制中得以保存。它产生于天然经济时代、成熟于自然经济时代。隶属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东方“文化之帮”伦理型文化特点的具体体现。中国古典美学范围中的“风骨、气势、灵性、神韵、俊逸、沉郁、婉约、豪放、意境”,中华古典伦理学中的“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中国古典哲学中的“气、理、心、性、言、意、道”等等,无不渗透到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之中,并强烈地反映着民族个性、民族特点、民族思想情感、民族思维方式以及伦理道德。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吸吮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琼浆乳汁,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在“以夏化夷”极其顽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精神鼓舞下,构筑不可抗拒的民族精神,使得民族传统体育得以延续不绝,经久不衰,并表现出巨大的再生能力。它是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民族传统的集中反映,是随着社会文化而产生、发展和演变的。它是因历史的不同而导致不同于其他民族的体育文化。它既是一种根植深厚的精神物质文化,并且在历史变迁中不断改变其具体的结构式样,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差别来。这种在相继相续中渐进发展的趋向,使得西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形成在历史演进中开放出灿烂的花朵,孕育出丰硕的果实。这种在民族文化丛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特质,突出地再现了民族特色、民族心理和民族意识,他内在的文化魅力和文明价值闪烁着不灭的慧光,它惠及历史的灵彩依然在一定程度上惠及着现实。随着人类文化的进步,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其内容日趋丰富和完善,价值和功能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不可缺少的方法和手段。

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其历史的变迁中是以竞争性和技巧表演性、游戏性、艺术观赏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综合运动形式。它涵盖了“性命双修、身心并育”的生命整体优化理论,把人与环境视为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统一体,并把人体功能的强化和优化看作是一个精神同物质紧密联系的统一的整体活动,其物质性、行为性、精神性是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涵的三个有机组成部分。

(一)物质性

为促进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而创造且形成了物质的各种思想物化品,这是西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内涵中最高层次的部分。劳动是人类区别于猿类的特征,又是文化创造的开始,当人类作为自然生态环境的生命类开始文化创造活动的时候,即使是最粗糙的简单文化,也是从自然的存在物的直接加入开始。人类的文化成果建立在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劳动过程中,其技术方式、社会方式和价值方式都作为相当复杂的文化体系而存在。生产资料除了原材料的生产受到生产技术的社会需求等文化因素的指导和限制外,劳动资料的生产和运用则更为全面地创造着和体现着特定社会里的人们关于自身物质生活的文化。世界文明史的各种阶段性划分是以技术文明特征及生产工具、生产方式的更新作为标志的。因此,生产资料的生产代表着一个社会和民族文化的物质文明水平。所以说,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物质性是一个民族在特定地区、特定的社会人群伴随着一定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生产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物质体育文化事象。它包括生产、狩猎、游牧、渔业商业交通、服饰、饮食、器具、食物等,它贯穿于人类生产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二)行为性

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人类社会的一项特殊活动方式,从一开始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孤立的单个人的活动是不可能存在的,尽管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常常通过个人的行为方式来体现和进行,但任何人的行为脱离不开社会的联系而受制于社会。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人,永远是物质体育文化的产物,而整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又离不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的制约和影响,并在一定社会关系所包围之中。这种社会关系不论是以物为对象还是以人为对象,其参与活动的行为构建都包含着2个方面:(www.chuimin.cn)

1.在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中,社会以人为中心形成血缘、地缘、行业的组织关系,所形成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组织、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而表现出组织建立演化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规定性行为,表现出政治制度下人与人之间的特定关系和规定性行为,表现出因宗教信仰而构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固定关系,表现出受风俗习惯制约的行为;

2.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人们所流露的价值观念和感情趋向。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行为过程,就是人按一定社会所提供和规定的条件和可能,按一定社会所特有的体育形式来进行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行为过程中,人们所流露的价值观念和感情趋向可以得到全面的体现。

(三)精神性

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精神是民族体育文化的核心部分。它由民族意识、文化心理、哲学思想、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规范、审美心理与文化财富、传统文学、宗教信仰等构成,是关于人类精神生活领域的文化,在西北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精神性是围绕体育活动改造人的精神世界的物质内涵和行为准则,它是依据体育活动改造西北民众精神世界的观念及理论体系,通过抽象事物表现西北少数民族体育活动精神的艺术文化,最终依托体育活动来改造西北民众的主观世界的各种想法。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作为验证人的物化世界能力是最直观的象征,人的精神促进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又推动人的精神的进步和升华,其本质含义是民族心理素质的升华。大量的实践已经证明,民族心理素质是以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最为内在的心理特征,是一个民族成员强烈地感到自己属于“这个民族而不属于那个民族”的归属感。由此,关于本民族的发展意识、忧患意识相伴而生。民族心理素质处于民族文化的深层心理结构,是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精神形态。我国著名社会学家和民族学家费孝通认为(民族)共同心理素质是同一个民族的人感觉到大家是属于一个人们共同体的自己人的这种心理。一个民族“总是要强调一些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上的特点,赋予强烈的感情,把它升华为代表这个民族的标志。”[1]所以,民族心理素质是社会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条件综合作用于民族传统体育精神面貌的表现与结果,其民族心理素质的构成因素,即民族文化心理、自尊心、自豪感和民族意识等方面共同组成了表现于民族体育文化特点的精神面貌,是支撑一个民族传统体育生存发展之灵魂。

民族传统体育精神内涵的另一个方面的体现是价值观念。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观念往往表现为对体育个体价值的放大和体育活动基本功能的深化。如民族传统体育是以人格的发展为前提,继而以社会活动形式出现的民族式体育活动方式似一股巨大的文化潮流进入人们的生活方式,对提高人们的文化生活质量起到特殊作用;又如现代体育运动的竞争性、公正性、公开性等精神需要与时代合拍,推动社会价值观念的进步,民族传统体育也毫不例外

简而言之,西北少数民族体育内涵的物质性、行为性、精神性并非泾渭分明、互不相干,而是相互依存,共同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方面,物质为西北少数民族体育活动方式提供了存在基础,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以人的身体为基本承载体,垫铺在“物质基础”之上,实现最根本和最有效的人类活动;另一方面,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人的心理和精神的锻造,使顽强、果断、坚韧等优良素质得到提高。精神活动为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西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丰富的内涵还体现在人的行为活动既是中介又是目标,从人的精神对物质的指导作用看,必须以人在其他文化活动的能力为重要依据,这是人的中介作用。从人的物质和精神活动的社会和外在目标看,都必须指向人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