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矛盾的分类问题对社会主义时期的矛盾进行科学分类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和方法论课题。按照一类二类矛盾的分类法,把敌与我、革命与反革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看成是不能结合的,这大概是大家都会同意的。因为一类二类矛盾的分类法也是以承认“两个为主”为其基本理论依据的。在我看来,两个为主的矛盾分类方法值得研究的地方并不比前一种分类方法少,某些方面,要在理论上说得圆通难度也许更大。......
2023-11-28
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对有用与真理的关系问题没有正确的认识,主要原因是惧怕和实用主义划不清界限,怕给革命和建设事业造成损失。无可否认,实用主义是唯心主义,应该而且必须与之划清界限。但这并不等于实用主义一切都错了,必须完全加以排斥,不要对其合理的东西批判地加以吸收。事实上,任何学说流派,只要产生了比较广泛的社会影响,都可能会有比较合理的因素,完全是胡说八道的东西,是不会有任何生命和传播能力的,我们应该学习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态度,他不是把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一棍子打死,对其所有一切都加以排斥,而是采取一种科学的批判态度,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对其辩证法加以拯救。马克思的辩证法,从根本上说来,不仅和黑格尔的辩证法不同,而且和它截然相反。但马克思的辩证法毕竟是从黑格尔的辩证法脱胎而来,这是不容置疑的。所以,当黑格尔被许多人当作一条死狗来唾弃的时候,马克思自豪地公开承认,“我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如果我们能以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科学态度,来对待实用主义,我们同样会从实用主义哲学中批判地吸收有用的东西,倒脏水的时候把小孩留下来。而且也只有这样做,我们才能真正否定实用主义,彻底与其划清界限。采取一概排斥的做法表面看来十分彻底,实际上反倒延长了它的寿命。因为,在科学发展中,一个理论对另一个理论的否定,从来都不是一刀两断,而是应该既有克服又有保留,不吸收旧有理论合理的东西,使其在新理论中继续存在下去,那么,旧有理论依然会以它的片面深刻性影响人们的思维。
实用主义代表人物詹姆士说:“一个观念的真实性不是它所固有的、静止的性质。真理是对观念而发生的。它之所以变为真,是被许多事件造成的。它的真实性实际上是个事件或过程,就是它证实它本身的过程,就是它的证实过程,它的有效性就是使之生效的过程”,“任何观念,只要有助于我们在理智上或在实际上处理实在或附属于实在的事物;只要不使我们的前进受挫折……这种观念也就对那个实在有效”[4]。他举例说,我在森林里因迷路而挨饥受饿,忽然发现一条牛蹄脚印的小路,这时我想到这条小路的尽头一定有住家,如果这样想而且顺着它走去,我就会得救了。在这里,真实的思想是有用的,它使迷路的人找到了人家。“思想状态的真理意味着一种有价值的引导作用”[5]。这些论述所表明的一个论点是,实现了兑现价值的、能生效、能满足需要的,就可以看作观念和实在的符合。很显然,这个观点不是没有道理的。过去我们否认实践的有用性对检验认识真假的作用,把认识的客观性和有用性变成两个完全没有关系、可以分开来加以考察的东西,这是不正确的。如果不通过实践满足价值需要来证明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那么,实践的什么结果可以做到这一点呢?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什么人对此做出过像样的论证。吸收实用主义真理观中合理的东西,承认并尊重实践的有用效果对认识真假的判定作用,并不等于我们和实用主义真理观就完全相同了。事实上差别是明显的,而且也不难分辨。
第一,思想路线不同。我们是辩证唯物论者,主张世界是物质的,人的认识是对它的反映,我们不可能把思维同思维着的物质分开。实用主义者是唯心论者和不可知论者,他们公开否认客观实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认为客观实在即经验。詹姆士说:“任何东西只有当它在某一确定的时间被某一经验者所经验时,才能被认为是事实。”因为,“实在只是相对于我们情感生活与能动生活的关系,这就是人们在实践中所说的这个名词的唯一意义。一切实在的基础和起源无论从绝对的或实践的观点来看,都是主观的,亦即我们自己”[6]。这正是主张从思想到物的唯心主义思想路线,这种主张同“物是感觉的复合”,“要素论”和“原则同格论”没有任何区别,是一丘之貉。在另一方面,他们又是不可知论者。詹姆士认为,人的思想以外独立的实在,是一个很难寻得的物,“我们所握住的,常是人的思想所已烹调过的一个替代物”[7]。既然人的认识所把握的是一个经过思想烹调过的替代物,要想证明这个替代物与原物相符合就是不可能的。所以他们提出只能从一个真观念与一个假观念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中所引起的具体效果加以区别。这样,他们就像列宁所批判的那样,把“成功”与认识论完全分割开了。对实用主义这套主张我们应该而且必须加以批判,划清界限。(www.chuimin.cn)
第二,我们主张正确理论的指导作用,而实用主义者则极力加以反对。詹姆士说:“实用主义的方法,不是什么特别的结果,只不过是一种确定方向的态度。这个态度不是去看最先的事物、原则、‘范畴’和假定是必需的东西;而是去看最后的事物、收获、效果和事实。”[8]我们与之不同,我们首先要看最先的东西,就是要看指导我们的思想基础、理论原则是否科学,是否经过实践检验,是否属于人类文明的积极成果。如果一种本来就遭到淘汰的理论、思想,我们却要拿来当作指导原则,那就极少可能获得满意的效果。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我们以这些理论指导我们的工作,就能取得成功。与此同时,我们也要十分注意最后的事实和结果,如果在最后的事实中没有达到目的,出现预期的效果,那么,我们就必须通过总结经验,改进我们的具体办法,修改某些理论。
第三,我们的效用原则有一个客观的标准,这就是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只有坚持这个客观的进步的科学标准,才能正确判断实践的结果,这个标准与实用主义个体有用标准是有根本区别的。由于有了这个客观标准,我们才能避免在效用判断上的多元性和主观随意性,就能把效用原则纳入科学、规范的轨道,正确地发挥作用。当然,除了生产力这个根本标准,各项具体工作也都应有自己更加具体的标准,一个办得好的学校必须为国家培养大批合格人才,而一个好的企业必须是生产效率高,对国家贡献大的企业。
第四,我们主张有用的效果能证明认识符合客观实际,而实用主义者则主张“有用即真理”,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真理观。杜威说:“真理即功效”[9],席勒则说,“有用的就是‘真’”,“无用或有害的就是‘假’”[10]。如果有用即真理,那么推论起来就会非常荒谬。土地是有用的,可以给人提供粮食,维系生命;水是有用的,可以饮用,可以灌田;飞机、火车是有的,可以提供便利的交通工具。我们还可以举出无数这样有用的东西。如果这些有用的东西都是真理,这样一来,本来是客观存在的东西就都变成了观念形态的东西了,显然这是错误的。
有关矛盾规律研究的文章
第七节矛盾的分类问题对社会主义时期的矛盾进行科学分类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和方法论课题。按照一类二类矛盾的分类法,把敌与我、革命与反革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看成是不能结合的,这大概是大家都会同意的。因为一类二类矛盾的分类法也是以承认“两个为主”为其基本理论依据的。在我看来,两个为主的矛盾分类方法值得研究的地方并不比前一种分类方法少,某些方面,要在理论上说得圆通难度也许更大。......
2023-11-28
近年来学术界一些同志提出,矛盾不止有两个对立面,它有三个对立面,不是“一分为二”,而是所谓“一分为三”。很明显,如果事物可以有三极,乃至更多的极,那么,矛盾两极结构的普遍性就要受到怀疑,因为两极结构不过是三极或多极结构的一个特例而已。很显然,这里无论是“一分为二”,还是“一分为三”、“一分为多”,都是事物的分子结构,属于实证科学,不是辩证哲学所讲的矛盾。矛盾属于关系范畴,不是实体范畴。......
2023-11-28
所谓飞矢不动就是飞着的箭其实并没有动。运动是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不但机械运动本身是矛盾,其他形式的运动也是矛盾。同任何其他矛盾一样,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也是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这并不含有半点对资产阶级的温情脉脉。在这两种情况下,都是外力起了绝对作用,为什么不能说外力是运动的根源和动力呢?......
2023-11-28
对什么是矛盾,列宁讲过这样的话:“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它们的不同分布在不同的事物中,它们内部则是没有任何矛盾的。既然一种东西总要变成另一种东西,总要运动,那么,它的动力就是矛盾。所谓逻辑矛盾是指认识中发生的错误。列宁指出,逻辑矛盾“无论在经济分析中或在政治分析中都是不应当有的”。世界的本源是什么?这一点,在古希腊哲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2023-11-28
如果不是这样,而是把物质和意识看成是对立的统一,看成意识是物质世界由于内部的矛盾运动,在一定阶段产生了自己的对立物,这就和黑格尔、杜林的观点完全不同了。......
2023-11-28
主要矛盾决定着和标志着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当一个国家遭到外国入侵时原来的阶级矛盾有所缓和,而民族矛盾则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战争时期,我国曾有过一次主要矛盾的转移。试想,如果认为矛盾本身是三极或多极结构,那么,就没有必要从中找出什么主要矛盾了,而且也无法找到主要矛盾。......
2023-11-28
第一节系统规律与矛盾规律的适用范围不同近年来,学术界一些同志提出,系统规律关于事物是具有复杂层次的动态系统比事物是矛盾的两个对立方面组成的思想,能更好地反映、说明事物的内在复杂结构,系统规律不但是一条普遍的规律,而且它已经把矛盾规律的一切合理因素作为一个环节包含在其中了,因而系统规律是对矛盾规律的发展与深化。因此,系统规律不是如同矛盾规律一样的普遍规律,它只能是适用于事物一定状态的特殊规律。......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