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矛盾必有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区分,说明了矛盾双方的不平衡性,从而为矛盾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而有的同志认为,说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是不准确的,主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联系起来、结合起来决定的,并说这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一个重大分歧。也就是说,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对规定、决定事物的性质起作用,虽然不是主要的、决定的作用。......
2023-11-28
第五节 矛盾的肯定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有一个发展变化过程。它可以分为酝酿胚胎、形成确立、展开激化和冲突解决几个阶段,按照黑格尔的划分,可以分为同一、差别、对立和矛盾几个阶段。不管怎样划分,矛盾有一个产生发展过程,这是不容置疑的。同一、差别以及对立,还不是一种展开的矛盾,更不是达到处于转化状态的矛盾。为了简便,我们不妨把它分为两个大的阶段,一个是自在阶段,包括同一、差别、对立;一个是自为阶段,包括矛盾的展开激化和冲突解决。矛盾从自在到自为,就是一个由隐到显的展开过程。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把我国社会主义本质自身的矛盾确定为处于同一、差别阶段。根据是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这时的矛盾还没有从内在的差别变为外在的对立,矛盾没有展开,更没有激化。过去有人认为差别不是矛盾,这当然不正确,差别就是矛盾。这里的差别不是外在事物的差别而是内在差别,是自己和自己相区别。一个事物是它自身,同时又在不断变化,它本身就有不变和变这两个方面。不变中有变,其表现形式就是自己和自己相区别。但差别是没有展开的矛盾,不能因为差别是矛盾就把它和后来发展了的矛盾等量齐观。这一点我们过去在理论上是重视不够的。
处于同一、差别阶段的矛盾,其矛盾的肯定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决定事物的性质,这时事物正处于相对静止的量变状态。正确认识这个阶段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恩格斯指出:物体相对静止的可能性,暂时平衡状态的可能性,是物质分化的主要条件,因而也是生命的主要条件。[9]过去,在一些人们的思想中,仿佛矛盾的肯定方面总是保守的、落后的,只有否定的方面才是进步的、革命的。仿佛对立面的统一、同一微不足道,只有对立面的斗争与转化才是革命所需要的。因此,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流传着质变优于量变这样似是而非的理论。理论上的偏差必然导致工作指导上的失误。不难回忆,在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工作中,曾屡屡出现不顾客观实际,盲目过渡、强行过渡的“左”的错误。这说明,对同一、差别阶段在矛盾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视和否认的。必须明确的是,矛盾的肯定方面并不总是落后和保守的同义语,否定的方面也并不就是革命和真理的化身。在矛盾处于同一、差别阶段,矛盾的肯定方面就是革命的、先进的方面,因为它对于它所赖以存在的条件来说没有过时,还是正当的、合理的。我们越是巩固和发展、完善矛盾的肯定方面,越是有利于矛盾否定方面的形成和发展。具体到我们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越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越是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越是有利于共产主义因素的形成。只有社会主义充分发展了,才能为向更高社会形态的过渡提供基础。所以,在这个时期,站在矛盾肯定一边,绝不是保守,绝不是拒绝历史的进步。相反,不充分发展矛盾的肯定方面,而希图在一个早上就实现向对立面的转化,只能事与愿违,反而阻碍历史的发展。对这个相反相成的道理,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早就讲得清清楚楚了。他说:“巩固无产阶级的专政或人民的专政,正是准备着取消这种专政,走到消灭任何国家制度的更高阶段去的条件。建立和发展共产党,正是准备着消灭共产党和一切政党制度的条件。建立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进行革命战争,正是准备着永远消灭战争的条件。这许多相反的东西,同时却是相成的东西。”[10]消灭是将来的事,而发展则是现实的事,不去发展就无法消灭。只有在该发展的时候站在发展一边,积极促进发展,该消灭的时候就去积极地消灭,这才算掌握了辩证发展的真谛。对于量变与质变,我们同样采取这种具体分析的态度。当量变到一定程度,需要质变时,质变才是必要的,才可以说优于量变。而在没有具备质变条件的时候,量变就是重要的,它优于质变。离开了具体条件,抽象地谈论质变优于量变或者量变优于质变,都是空洞、没有意义的。(www.chuimin.cn)
对相对稳定、平衡状态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很多同志都注意到了,并且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好见解。美中不足的是,一些同志把社会主义产生发展时期的辩证法特点,即巩固和发展矛盾的肯定方面,归结为矛盾同一性的作用,认为在量变阶段同一性制约着斗争性,规定着斗争的范围和界限,使事物保持相对的稳定性。这是不准确的。矛盾同一性是矛盾双方关系的一种属性,不是一个对立面,也不是一个实体,它本身没有力量,它既不能制约斗争性,也不能规定斗争的范围和界限。保持同一要靠矛盾肯定方面进行恰当的、必要的斗争并取得胜利,否则就不可能。
说社会主义产生发展时期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矛盾还处在同一、差别阶段,还没有发展到外部对立,那么如何解释敌我矛盾、人民内部矛盾以及工业与农业、民主与集中这些矛盾现象呢?能说这些实实在在的矛盾不具有外部对立的形态吗?我们在这里讲的同一和差别是就社会主义本质自身的矛盾而言的,而本质的观点是一种反思即从直接性认识上升到间接性认识的观点。事物的直接存在是表观的,在其中蕴藏着本质,我们的认识就是要透过事物的直接存在,把握间接性的东西,即事物的本质。用黑格尔艰涩的话来说,就是:“本质映现于自身内,或者说本质是纯粹的反思;因此本质只是自身联系,不过不是直接的,而是反思的自身联系,即自身同一。”[11]所以在本质的矛盾中,相异者并不与任何他物相对立,而是与它正相反的他物相对立。两者之间彼此有本质的关系,任何一方,只有由于排斥对方于自身之外才恰好借此与对方发生联系。因此,肯定的东西与否定的东西本质上是彼此互为条件的。在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中,它的直接对立面是将来要实现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本质自身矛盾的两个方面。正是这两个方面的矛盾斗争,推动着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我们说在社会主义产生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本质自身的矛盾还处于同一、差别阶段,没有形成外在表现物,就是指共产主义这一“极”还作为胚胎存在于社会主义这一“极”之中,它还不具有现实性。当然作为一种信仰它有超前性,但在实际工作中,历史的自然进程是不能跳跃的。上例所举的各种矛盾并不是社会本质自身的矛盾,而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各种事物之间的对立、冲突的关系。对此二者我们要注意加以区分。
有关矛盾规律研究的文章
第七节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矛盾必有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区分,说明了矛盾双方的不平衡性,从而为矛盾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而有的同志认为,说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是不准确的,主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联系起来、结合起来决定的,并说这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一个重大分歧。也就是说,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对规定、决定事物的性质起作用,虽然不是主要的、决定的作用。......
2023-11-28
但在这个总的隶属关系以内,政治也能对产生它的经济发生作用。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不但不能否认,而且也不能低估。[5]只承认经济决定政治,不承认政治也反作用于经济,不承认各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那也不是马克思主义。决定作用是第一性的、本原的作用,它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力量。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是指它只能在某种限度内改变经济。......
2023-11-28
第七节矛盾的分类问题对社会主义时期的矛盾进行科学分类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和方法论课题。按照一类二类矛盾的分类法,把敌与我、革命与反革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看成是不能结合的,这大概是大家都会同意的。因为一类二类矛盾的分类法也是以承认“两个为主”为其基本理论依据的。在我看来,两个为主的矛盾分类方法值得研究的地方并不比前一种分类方法少,某些方面,要在理论上说得圆通难度也许更大。......
2023-11-28
对什么是矛盾,列宁讲过这样的话:“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它们的不同分布在不同的事物中,它们内部则是没有任何矛盾的。既然一种东西总要变成另一种东西,总要运动,那么,它的动力就是矛盾。所谓逻辑矛盾是指认识中发生的错误。列宁指出,逻辑矛盾“无论在经济分析中或在政治分析中都是不应当有的”。世界的本源是什么?这一点,在古希腊哲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2023-11-28
如果不是这样,而是把物质和意识看成是对立的统一,看成意识是物质世界由于内部的矛盾运动,在一定阶段产生了自己的对立物,这就和黑格尔、杜林的观点完全不同了。......
2023-11-28
第六节差异与矛盾差异是不是矛盾,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些同志认为,差异就是矛盾这个命题是科学的,符合实际情况;一些同志则认为,并不是一切差异都是矛盾。英国贵族和我国工人的特点有很大的差异,但他们之间并不是矛盾。应该明确,这是矛盾的差别性问题,不是矛盾的有无问题。我们不能说因为张三和李四是有差异的,因而他们就是矛盾。应该说,有差异的事物,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可能构成矛盾。......
2023-11-28
宗教在促进西部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研究李利安马建军谢锐宇恒伟一、问题的提出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它包括12个省市自治区,54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56%。......
2023-11-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