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政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决定经济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是,矛盾主次方面的相互转化原理。经过变革以后,矛盾的主次双方互相转化,原来的不适应下降为次要方面,而适应则上升为主要方面,这时政治与经济的矛盾就算是得到了解决。很显然,在这个矛盾的转化过程中,并没有出现政治决定经济的那种情况。所以不能认为只要承认政治与经济的矛盾可以转化,就势必得出政治可以决定经济的结论。......
2023-11-28
唯物史观认为,政治一旦离开经济而独立以后,它就会循着自己本身固有的运动方向运行,这一运动方向总的来说是受经济的运动方向支配的。但在这个总的隶属关系以内,政治也能对产生它的经济发生作用。马克思主义把这个作用叫做反作用。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不但不能否认,而且也不能低估。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劳动地租问题时指出:“从直接生产者身上榨取无酬剩余劳动的独特经济形式,决定着统治和从属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直接从生产本身产生的,而又对生产发生决定性的反作用。”[5]只承认经济决定政治,不承认政治也反作用于经济,不承认各种因素间的交互作用,那也不是马克思主义。如果政治在经济上是无能为力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为无产阶级专政而斗争呢?任何一个发展过程,都是在相互作用的形式中进行的,并不是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而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
又是决定作用,又是反作用,二者的关系如何呢?决定作用是第一性的、本原的作用,它是最终起决定作用的力量。而反作用则是第二性的作用,它不能改变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历史已经证明,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权同它的经济发展处于对立的时候,斗争每次总是以政治权力被推翻而告终。经济总是毫无例外地和无情地为自己开辟道路,政治要想加以阻拦是不可能的。这就是经济对政治起决定作用的意思。
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是指它只能在某种限度内改变经济。如果政治适应了经济的需要,那么就促进经济的发展;如果政治不适应经济的需要,发生了矛盾,那就对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的损害,并引起大量人力物力的浪费。但政治不能最终决定经济的发展。相反,它必须遵循这种发展,这就是反作用的意思。对这两种不同作用的力,恩格斯还常常用“两种不相等的力量的交互作用”、“交互作用的力量很不均衡”、“第二性的作用”等加以区分,使人们不致发生混淆。(www.chuimin.cn)
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政治等反作用的时候,有时也用“决定”这个词,但那时有着严格、确切的规定,有其不可混淆的界限。例如马克思在谈到生产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时说:“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同时他又辩证地指出:“当然,生产就其片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6]。消费决定着生产,并不是指在什么条件下消费起了本原的决定作用,而是就其片面形式来说是如此的。片面形式就是指反作用。生产决定着消费、分配和交换,而消费、分配和交换又反过来对生产起反作用。
恩格斯在致约·布洛赫的信中也有过类似的表述:“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的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7]。上层建筑只能对斗争的“形式”起决定作用,对形式的决定作用就是反作用,而对内容的决定作用则是本原的第一性的决定作用。有的同志认为,既然马克思、恩格斯也对非本原的决定作用使用了决定作用这个概念,那就说明本原的决定作用和非本原的决定作用是能相互转化的,二者可以相互起决定作用。这是忽略了马克思、恩格斯对非本原决定作用所作的限制,这个限制就是就其片面形式来说的。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主张经济决定政治,而政治又在同样意义上决定经济了。
马克思主义对政治和经济辩证关系的全面的、准确的阐述是这样的:“在这些现实关系中,尽管其他的条件——政治的和思想的——对于经济条件有很大的影响,但经济条件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它构成一条贯穿于全部发展进程并唯一能使我们理解这个发展进程的红线。”[8]这个阐述既指明了经济的决定作用,又指明了政治的反作用,而且也指明了决定作用归根到底怎样决定反作用。对此我们不能也不应有任何的误解。
有关矛盾规律研究的文章
认为政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决定经济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是,矛盾主次方面的相互转化原理。经过变革以后,矛盾的主次双方互相转化,原来的不适应下降为次要方面,而适应则上升为主要方面,这时政治与经济的矛盾就算是得到了解决。很显然,在这个矛盾的转化过程中,并没有出现政治决定经济的那种情况。所以不能认为只要承认政治与经济的矛盾可以转化,就势必得出政治可以决定经济的结论。......
2023-11-28
对什么是矛盾,列宁讲过这样的话:“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它们的不同分布在不同的事物中,它们内部则是没有任何矛盾的。既然一种东西总要变成另一种东西,总要运动,那么,它的动力就是矛盾。所谓逻辑矛盾是指认识中发生的错误。列宁指出,逻辑矛盾“无论在经济分析中或在政治分析中都是不应当有的”。世界的本源是什么?这一点,在古希腊哲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
2023-11-28
第六节差异与矛盾差异是不是矛盾,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些同志认为,差异就是矛盾这个命题是科学的,符合实际情况;一些同志则认为,并不是一切差异都是矛盾。英国贵族和我国工人的特点有很大的差异,但他们之间并不是矛盾。应该明确,这是矛盾的差别性问题,不是矛盾的有无问题。我们不能说因为张三和李四是有差异的,因而他们就是矛盾。应该说,有差异的事物,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可能构成矛盾。......
2023-11-28
第七节矛盾的分类问题对社会主义时期的矛盾进行科学分类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和方法论课题。按照一类二类矛盾的分类法,把敌与我、革命与反革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看成是不能结合的,这大概是大家都会同意的。因为一类二类矛盾的分类法也是以承认“两个为主”为其基本理论依据的。在我看来,两个为主的矛盾分类方法值得研究的地方并不比前一种分类方法少,某些方面,要在理论上说得圆通难度也许更大。......
2023-11-28
列宁讲过,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首位,一个阶级如果不从政治上正确地处理问题,就不能维持它的统治,因而也就不能解决它的生产任务。这个理解也是不符合作者的原意的。似乎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这一问题才算最终能得到解决。这是经济必然性起决定作用的结果。......
2023-11-28
国外有些报刊也说,我们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表示中国正在逐渐放弃马克思主义。这里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和论证的是,为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以超越,它符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所以在这里就根本不存在什么同一律的问题。我们的初级阶段理论和由此而来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主要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列宁的这些思想对我们正确理解初级阶段理论是有帮助的。......
2023-11-28
第一节系统规律与矛盾规律的适用范围不同近年来,学术界一些同志提出,系统规律关于事物是具有复杂层次的动态系统比事物是矛盾的两个对立方面组成的思想,能更好地反映、说明事物的内在复杂结构,系统规律不但是一条普遍的规律,而且它已经把矛盾规律的一切合理因素作为一个环节包含在其中了,因而系统规律是对矛盾规律的发展与深化。因此,系统规律不是如同矛盾规律一样的普遍规律,它只能是适用于事物一定状态的特殊规律。......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