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教育——司法考试——司法培训,是迄今为止法治国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法律职业人才选拔机制。(四)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如前所述,法律治理化需要具备法律知识及技能的法律职业者实施,而完整地法学教育应当承担起培养法律职业人才的任务。而司法考试涉及的职业准入的知识及技能的考试主要侧重于法律实践和应用,所以法学教育和司法考试考察指标之间应当是交集关系而非包含关系。......
2023-11-28
从历史上看,日本当代司法考试制度发端于明治维新以来的法制近代化过程。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制度草创形成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司法改革,形成了当代日本司法考试制度的基本模式。同时,面向21世纪和变化着的国际、国内形势,日本司法考试制度在司法改革的背景下又开始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
(一)近代二元司法考试制度
具有中华法系历史的日本社会,在明治维新以后,逐渐建立了近代司法制度,实现了法制近代化。1872年,日本司法省制定了近代第一部统一规定裁判所制度的《司法职务定制》。[14]首次规定设置裁判所、检事局、并建立代替当事人在法庭陈述的代言人制度。这一法规形成了近代日本裁判官、检察官、辩护士法律职业制度的雏形。在建立法律职业的过程中,以天皇为首的绝对主义国家对三个法律职业政策定位完全不同。裁判官作为国家统治机构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被看作是推行国家近代化路线的一个得力工具,因此掌握国家公权力的裁判官和检察官与行政官僚一起构成了统治集团共同体,对裁判官和检察官的选拔和任用采取与行政官僚相同的标准。因此,裁判官和检察官处于法律职业的上层,被称为“在朝法曹”,并建立了在朝法曹的身份保障制度和精英型的选拔任用制度。[15]由于日本的法制现代化过程是通过精英政治推进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过程,在社会制度巨变、同时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的情况下,二元的法律职业结构形成了相应的司法考试制度结构特点。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日本司法考试的一元结构转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日本法律职业制度发展是一个逐步统一司法考试和研修制度,确立法律职业共同的选拔和任用标准的过程。但是,日本通过建立天皇绝对主义推动法制近代化的模式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这种矛盾的极端化发展最终使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和扩张主义的道路。随着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逐步走向失败,高等司法考试也不得不中断。1948年,以美国为首的盟国对日本政治制度进行了民主化改造,高等考试司法考试也被废止。(www.chuimin.cn)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代司法考试制度的形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占领军民主化改造的政策下,日本制定了《和平宪法》。《和平宪法》确立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并强化了司法权的独立地位,赋予最高裁判所以违宪审查权和裁判官的身份保障制度。在司法制度民主化改革的背景下,考试制度的设计者认为,司法考试应该是检验考生是否具有裁判官、检察官以及辩护士学识以及应用能力的重要考试,应当由法律统一规定并由政府负责实施。1949年5月,日本国会批准了法务省提出的法律案,公布实施了《司法考试法》。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司法考试,并对考试科目进行了新的规定。
(四)日本当代司法考试制度的理念及任务
日本《司法考试法》的核心理念是消除司法工具主义,实现司法民主化、公正性。其主要内容包括:(1)将司法官(法曹)选拔制度与行政官选拔制度分开;(2)建立裁判官、检察官和辩护士三者统一的司法考试制度,统一法曹的选拔标准;(3)建立对于司法考试合格者统一培训的司法研修制度。[16]
日本司法考试制度的主要任务是选拔法制精英,根据日本《司法考试法》第1条规定,司法考试制度是“以判断(考生)是否具备裁判官、检察官、辩护士所必需的学识和应用能力为目的的国家考试”。实际上明治维新以后不久,日本就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法曹选拔制度,通过包括司法考试在内的国家考试,日本建立起了法律科班出身的精英制官僚(包括法治官僚、司法官僚以及行政官僚)集团。这些精英官僚将通过继受方式建立起来的近代法律体系运用于国家的近代化实践,使日本很快实现了由传统向近(现)代的转化。
有关全球化中的东亚法治:理论与实践的文章
法学教育——司法考试——司法培训,是迄今为止法治国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法律职业人才选拔机制。(四)司法考试与法学教育如前所述,法律治理化需要具备法律知识及技能的法律职业者实施,而完整地法学教育应当承担起培养法律职业人才的任务。而司法考试涉及的职业准入的知识及技能的考试主要侧重于法律实践和应用,所以法学教育和司法考试考察指标之间应当是交集关系而非包含关系。......
2023-11-28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韩国实行新的司法考试制度,也受到日本、欧洲及美国的影响。(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韩国司法考试制度变革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朝鲜被分裂为南北两部分。韩国的司法考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而讨论的核心就是针对韩国的国家司法考试制度。......
2023-11-28
可以说和谐法律理念是东亚法律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内生动力,是对西方传统法治进行反思与超越的结晶,对东亚共同法甚至人类法治产生一定效用的示范作用。人们认为,从威权政治向民主政治的转变是东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023-11-28
2007年7月初韩国国会通过了《法学专门大学院法》,该法案规定引进“法律研究生院制度”,为对以司法考试为中心的法学教育和选拔制度实施大变革奠定了基础。......
2023-11-28
全球化的力量是强大的,但本土化的力量同样显得深厚。有鉴于此,至少从目前的国际社会来看,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选择了对外开放,而对外开放也并不意味着必然会失去自身特色,而是在深刻理解本国国情的基础上主动出击,将随着全球化而来的外国资本、技术、思想及其法制资源择善而从,为我所用,把握好“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和契机,并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将自己的活动空间向外延伸。......
2023-11-28
美国学者马考利等人指出:“目前还没有多少研究使用经验的、社会科学的方法比较不同的法律制度或它们的组成部分。这样做绝非易事,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的障碍。但是在一个全球交往的时代,即一个全球经济时代,世界的法律制度越来越多地相互联系在一起。这一趋势可能继续下去。因而,法律和法律研究也可能变得较少地方性。法的社会研究也是如此。”......
2023-11-28
显然,由于古代东亚地区在经济领域形成的“朝贡”制度和国际贸易、在文化思想领域形成的儒家、佛教文化传播,在政治法律领域形成的中华法系以及王朝法统思想等,为古代“东亚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关于东亚意识的概念和内涵,中国学者张立文、李平等给出了明确界定。......
2023-11-28
朝阳大学的创办者和最初一批教师,在法学知识背景方面带有浓厚的日本色彩,引领了民国法学教育前一阶段占据主流的大陆法教学与研究的浓厚风气。......
2023-11-28
相关推荐